- 近日,有消息稱,臺積電在2納米先進制程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利用成熟的特色工藝追求更先進的制程,一直是臺積電和三星等芯片廠商致力的方向。此前,三星表示將在3納米率先導入GAA技術,表達了其取得全球芯片代工龍頭地位的野心。此次臺積電在2納米制程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凸顯了其強大的研發實力,也讓兩大芯片代工巨頭的競爭加劇。臺積電、三星角逐更先進制程摩爾定律誕生之后,芯片的尺寸越來越小,企業不斷摸索新的工藝和材料發展半導體產品、
- 關鍵字:
芯片代工,臺積電
- 兩年前,臺積電量產了7nm工藝,今年將量產5nm工藝,這讓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保持著領先地位。現在3nm工藝也在按計劃進行。根據臺積電的規劃,3nm風險試產預計將于明年進行,量產計劃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據外媒報道,臺積電還將在5nm和3nm工藝制程之間推出4nm工藝制程。報道稱,臺積電在其官網披露的第二季度電話會議中提到了4nm工藝,并表示將啟動4nm工藝作為5nm工藝的延伸。此外,4nm工藝將兼容5nm工藝的設計規則,較5nm工藝更有性價比優勢,瞄準的是下一波的5nm產品,計劃在2022年大規模量產
- 關鍵字:
臺積電 4nm
-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4月16日的一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臺積電CEO魏哲家曾透露他們的5nm工藝已經大規模量產,外媒也曾報道他們4月份就已經在用5nm工藝為蘋果代工今秋iPhone 12將搭載的A14處理器。但在今日下午發布的二季度財報中,臺積電卻并未披露5nm工藝的營收狀況。臺積電在財務報告中,列出了營收的工藝來源比例和平臺的來源比例。工藝來源中,只列舉了7nm及以上工藝所貢獻的營收比例,也未有以其他所代表的營收。從臺積電各類工藝所貢獻的營收來看,16nm和7nm工藝仍是他們營收的主要來源,16nm工
-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7nm 16nm
- 據外媒報道,臺積電昨日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并上調了半導體產業與公司展望。臺積電臺積電預計全球半導體產業(不含儲存器)產值將持平或小幅成長,芯片代工產值同比增長14至19%,臺積全年營收增長上調至20%以上。今年4月,臺積電總裁魏哲家預計,基于疫情在6月趨緩的前提下,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不含儲存器)產值預計持平,或減少1%至3%,低于此前預計增長8%的預估。臺積電自身則預計全年營收約成長14至19%。臺積電還把今年的資本支出擴大到160億到170億美元,高于之前公布的150億到160億美元目標。臺積電第二季
- 關鍵字:
臺積電
- 據國外媒體報道,臺積電的5nm工藝,在今年二季度就已大規模量產,但在二季度的財報中,臺積電披露的營收中并未出現5nm的影子。不過在今年三季度,5nm工藝就有望出現在臺積電的業績報表中,外媒已在報道中提到,臺積電預計他們三季度的營收,將有8%是來自于5nm工藝。臺積電是在二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透露5nm工藝三季度的營收占比的。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臺積電高管同參會的分析師,談到了下一代智能手機處理器制造工藝方面的投資,是否會削弱他們下一季度的凈利潤,臺積電方面間接確認,采用5nm工藝制造的智能手機
-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 [PConline 資訊]7月17日消息,臺積電在其說法會上表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代工5nm芯片將貢獻8%的營收。而臺積電5nm最大客戶可能就是蘋果A14芯片了,而三季度正是iPhone 12系列發布以及開售的時間節點。而臺積電進一步指出,5nm工藝相較于7nm,能帶來15%的性能提升,同時還能減少30%的功耗,但是從A13以及A12Z芯片可以發現蘋果在芯片內核設計上可能會更進一步的提升,所以A14的性能表現可能超出我們的預期。據傳iPhone 12將搭載LiDAR激光雷達掃描儀,所以A14應該有讓其
- 關鍵字:
A14 臺積電 5nm
- 7月19日訊,據日本媒體周日報導,由于先進芯片技術正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的焦點,日本政府希望邀請臺積電等全球先進芯片廠赴日本建廠,提振日本國內落后的芯片產業。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數年向參與該項目的海外芯片廠商提供數千億日圓的資金。
- 關鍵字:
臺積電
- 外媒PhoneArena報道,全球最大的代工合同制造商是臺積電(TSMC),為那些具有自主設計但沒有生產設備的公司生產芯片。用于制造芯片的設備非常復雜且非常昂貴。例如,臺積電計劃今年在資本支出上會付出150億美元,臺積電的主要客戶包括蘋果、高通和華為。今年,臺積電將為蘋果和華為交付其最先進的芯片組,分別為A14
Bionic和海思麒麟1020。兩者都將使用臺積電的5nm工藝制造,這意味著芯片內部的晶體管數量將增加約77%。這使得這些芯片比7nm芯片更強大、更節能。由于美國新的出口規定,臺積電將從9
- 關鍵字:
臺積電 3nm iPhone 13 A16
- 【TechWeb】7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臺積電在本周四的一場營收發布會上透露,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公司禁令的影響,臺積電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如果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不變,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后停止對華為的供貨。5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最新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該禁令公布后有120天的緩沖期,也就是將于9月15日生效。因此,沒有向美國政府申請并獲得許可的臺積電,自5月15日起不能再處理任何來自華為以及華為旗下的海思
- 關鍵字:
臺積電 斷供 華為 美國
- 7月16日,臺積電在二季度業績發布會上稱,臺積電將完全遵守所有規定,目前沒有計劃在9月14日后繼續供貨華為。 按照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新規,2020年9月15日之后,如果晶圓代工廠采用了美國商務管制清單(CCL)上的設備與技術,在為華為生產芯片之前,必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不過,美國當時給出了一個120天的緩沖期,即只要在5月15日及之前已經開始生產的,還可以繼續向華為出口和發貨。 而在這120天緩沖期間,7月15日也是一個關鍵節點。此前,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在股東大會上回應說,從5月15日算起的60天
- 關鍵字:
臺積電 華為 芯片
- 7月16日,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公布了二季度業績。對于備受關注的華為問題,臺積電高管表示,公司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給華為繼續供貨。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推出了嚴厲的新管制措施,為華為生產芯片的制造企業(比如臺積電),在生產華為設計的芯片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許可,緩沖時間為120天,也就是9月14日到期。具體業績方面,2020年Q2,臺積電營收達3106.99億新臺幣(約103.8億美元),同比增長28.9%。4月、5月、6月營收分別為960.02億新臺幣、938.19億新臺幣、1208.78億
- 關鍵字:
臺積電 華為 芯片
- 對于中國大陸來講,芯片制造相對較為落后,相比于國際頂尖水平,落后了大約5年左右。先進工藝的掌握,決定著代工廠商訂單量的多少。
- 關鍵字:
芯片代工 臺積電 三星 中芯國際
- 7月16日,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公布了二季度業績。對于備受關注的華為問題,臺積電高管表示,公司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給華為繼續供貨。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推出了嚴厲的新管制措施,為華為生產芯片的制造企業(比如臺積電),在生產華為設計的芯片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許可,緩沖時間為120天,也就是9月14日到期。具體業績方面,2020年Q2,臺積電營收達3106.99億新臺幣(約103.8億美元),同比增長28.9%。4月、5月、6月營收分別為960.02億新臺幣、938.19億新臺幣、1208.78億
- 關鍵字:
臺積電 華為
-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芯片工藝方面,為蘋果、英偉達等公司代工芯片的臺積電,近幾年走在行業的前列,他們的7nm和5nm工藝都是率先量產,也都獲得了大量的訂單,蘋果今秋iPhone 12系列將搭載的A14處理器,就是由臺積電的5nm工藝制造,還有眾多廠商在等待獲得臺積電5nm工藝的產能。而除了目前最先進的5nm工藝,臺積電多年前投產、目前技術已非常成熟的工藝,也有很大的需求。在今年的一季度,臺積電16nm和28nm工藝,就為他們貢獻了19%和14%的營收,64.5%的營收是來自16nm及以上的工藝。在外媒最新的報
- 關鍵字:
臺積電 16nm
- (文/觀察者網 一鳴)7月12日,據臺媒鉅亨網報道,芯片代工龍頭臺積電已經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120天寬限期滿之后,可繼續為華為供貨。 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華為的最新禁令。根據該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 不過,該禁令公布后有120天的緩沖期。緩沖期的前60天是美國政府搜集各方意見的期限,企業最晚可在7月14日前提交意見。 禁令下,華為及其關聯公司將不能使用美國的軟件和技術設計芯片,也不能利
- 關鍵字:
臺積電 華為 芯片
臺積電介紹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tsmc.com.tw/ 英文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臺積公司于1987年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身為業界的創始者與領導者,臺積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