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英特爾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會議上對投資者發表講話時承認,英特爾已落后于競爭對手,而且追趕至少需要2年時間。獲悉,盡管英特爾仍在努力制造10nm制程,但競爭對手臺積電(TSMC)已經采用7nm制程,并正在朝5nm制程邁進。Davis表示,這種差異將意味著10nm處理器對英特爾的生產效率將不及前幾代產品。“正如我們在5月19日的分析師日上所說的那樣:這不僅僅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好的節點。它的產量雖然將低于14nm和22nm,但我們對看到的改進感到很
關鍵字:
英特爾 臺積電
由于在14nm上停靠太久,Intel在名義制程工藝上,已經明顯落后臺積電與三星。日前參加大摩TMT會議時,Intel CFO George Davis坦言,10nm不會像14nm和22nm那樣高產。他這番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與14nm并軌的狀態下,10nm產品本身就有限;二是10nm僅會改良1~2代(10nm+、10nm++),以便迅速推出7nm。Davis確認,第一代改良的10nm+工藝Tiger Lake處理器會在今年底推出。他同時透露,預計2021年底前拿出7nm產品,之后迅速切換到5nm,并重新奪取
關鍵字:
英特爾 臺積電 10nm 7nm 5nm
臺積電近日宣布與博通(Broadcom)攜手合作強化CoWoS平臺,支援業界首創且最大的兩倍光罩尺寸(2X reticle size)之中介層,面積約1,700平方毫米。此項新世代CoWoS仲介層由兩張全幅光罩拼接構成,能夠大幅提升運算能力,藉由更多的系統單芯片來支援先進的高效能運算系統,并且也準備就緒以支援臺積電下一世代的5納米制程技術。
關鍵字:
臺積電 博通 CoWoS平臺 5納米
基于三星5nm工藝的高通驍龍X60基帶已發布,臺積電下半年也將基于5nm(N5)為蘋果代工A14、華為代工麒麟1020等芯片。顯然,這對于仍在打磨14nm并在10nm供貨能力掙扎的Intel來說,似乎并不利。不過,Intel早在2017年就撰文抨擊行業內關于流程節點命名的混亂,時任工藝架構和集成總監的Mark Bohr呼吁晶圓廠們建立套統一的規則來命名先進制程,比如晶體管密度。而且以這個標準來看的話,Intel的10nm甚至比競品的7nm還要優秀。此后,坊間的挺I派喊出三星、臺積電是“假7nm”的口號。對
關鍵字:
AMD 英特爾 臺積電 7nm
告別了諾基亞、HTC、黑莓等手機,目前的智能手機陣營也就是安卓和蘋果,而智能手機儼然就是人們的第二個精神生命,手機不離手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但是對于智能手機來說,除了軟件以外,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手機芯片了!但是在全世界來說,能夠生產高端芯片的廠商少之又少,主要還是因為納米級制程工藝的技術壁壘,誰能夠率先突破制程工藝,誰都將會在半導體芯片上拔得頭籌,對于中國來說,這一塊仍然非常的滯后,當然了如果說臺積電也是中國的話,那么中國其實還是領先的!但是畢竟臺積電一直以來是中國臺灣企業,但其實其也一直受限于美國的政策
關鍵字:
臺積電 EUV
據國外媒體報道,三星宣布,其新的EUV(遠紫外線)半導體生產線已開始大規模生產,該生產線將為客戶生產7納米或更小的芯片。該新V1生產線位于該公司在韓國華城的工廠,是第一條專門用于EUV光刻技術的生產線。三星表示,公司將使用7納米及以下工藝節點生產芯片。該公司還將采用7納米和6納米工藝生產移動芯片,并計劃最終生產小至3納米的芯片。早在2018年2月,該公司就開始打造V1生產線,迄今已向其投資60億美元。三星稱,它將加大V1生產線的產量,再加上S3生產線,其7納米或更小芯片的產量預計將比去年增加兩倍。EUV工
關鍵字:
三星、7納米、臺積電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 10 日公布 1 月份營收,金額為 1,036.83 億元(新臺幣,下同),較 2019 年 12 月增加 0.4%,也較 2019 年同期增加 32.8%。從 2019 年 8 月份開始,臺積電每月營收皆有千億元的表現,所以 1 月份營收也是連續第 6 個月達到新臺幣千億元水準,優于市場預期。
關鍵字:
晶圓 臺積電 5納米
日前,臺積電宣布2020年的資本開支是150到160億美元,其中80%將投向先進產能擴增,包括7nm、5nm及3nm。這次說法會上臺積電沒有公布3nm工藝的情況,因為他們4月份會有專門的發布會,會公開3nm工藝的詳情。
關鍵字:
臺積電 3nm工藝
據《中時電子報》等臺媒1月30日報道,半導體代工大廠臺積電表示,目前營運與客戶訂單正常,未受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影響。臺積電表示,從本月上旬得知武漢出現感染病毒肺炎病例后,便召開跨部門防疫工作小組會議,中國臺灣廠區著重在預防、提醒、監控,在大陸廠區更積極采取措施,包括每日監控訪客體溫及加強環境消毒等。此外,臺積電出差到大陸的員工需要領取差旅防疫包,包括口罩、消毒用品、衛教單。1月15日以后曾入境大陸的人員,回臺進出廠區需要全程配戴口罩。臺積電表示,30日,臺灣廠區全面開工,但實際上廠區生產沒有中斷,
關鍵字:
臺積電 肺炎
據之前消息,目前臺積電的5nm制程工藝進展十分順利,基本可以確定將于上半年開始量產,并且有望拿到A14處理器的獨家訂單,而屏蘋果的訂單也將占下5n產能的60%以上。蘋果將承包臺積電60%以上的5nm產能臺積電副總裁黃仁昭近日透露,得益于行業領先的7nm技術在高端智能手機、5G及HPC方面的應用,2019年第四季度,臺積電實現營收3170億新臺幣(約合723億人民幣),環比增長8.3%。毛利率提高2.6%,達到50.2%。5G的快速發展也將成為臺積電未來主要增長動力產業鏈方面消息顯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5n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近日,臺積電正式公布了2019年Q4(第四季度)財報。根據數據顯示,臺積電Q4的總營收為103.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營業利潤率為39.2%。臺積電毛利率達到50.2%據臺積電副總裁黃仁昭透露,得益于行業領先的7nm技術在高端智能手機、5G及HPC方面的應用,2019年第四季度,臺積電實現營收3170億新臺幣(約合723億人民幣),環比增長8.3%。毛利率提高2.6%,達到50.2%。5G和HPC是臺積電的長期主要增長動力另外,臺積電CEO魏哲家還表示,5G和HPC是臺積電的長期主要增長動力,預計
關鍵字:
臺積電
據之前消息,目前臺積電的5nm制程工藝進展十分順利,基本可以確定將于上半年開始量產,并且有望拿到A14處理器的獨家訂單,而屏蘋果的訂單也將占下5n產能的60%以上。蘋果將承包臺積電60%以上的5nm產能臺積電副總裁黃仁昭近日透露,得益于行業領先的7nm技術在高端智能手機、5G及HPC方面的應用,2019年第四季度,臺積電實現營收3170億新臺幣(約合723億人民幣),環比增長8.3%。毛利率提高2.6%,達到50.2%。5G的快速發展也將成為臺積電未來主要增長動力產業鏈方面消息顯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5n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在上周的說法會上,臺積電宣布2020年的資本開支是150到160億美元,其中80%將投向先進產能擴增,包括7nm、5nm及3nm。這次說法會上臺積電沒有公布3nm工藝的情況,因為他們4月份會有專門的發布會,會公開3nm工藝的詳情。臺積電的3nm工藝技術最終選擇什么路線,對半導體行業來說很重要,因為目前能夠深入到3nm節點的就剩下臺積電和三星了,其中三星去年就搶先宣布了3nm工藝,明確會放棄FinFET晶體管,轉向GAA環繞柵極晶體管技術。具體來說,三星的3nm工藝分為3GAE、3GAP,后者的性能更好,不
關鍵字:
三星 臺積電 工藝
Intel重返獨立顯卡市場可以說是萬眾期待,但進度真不算快,不同產品線也是有快有慢。目前,Intel已經宣布了面向移動筆記本領域的Xe LP架構的DG1,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登場,還有面向高性能計算的、Xe HPC架構的Ponte Vecchio,接下來只剩下一個面向游戲市場、Xe HP架構的還未露面,也就是DG2。其實去年的時候,就有測試驅動泄露出來,赫然可以看到DG1、DG2的身影:iDG1LPDEV = "Intel(R) UHD Graphics, Gen12 LP DG1" &q
關鍵字:
英特爾 顯卡 臺積電 7nm
關注半導體產業的臺灣《電子時報》(DigiTimes)1 月 13 日報道稱,中國大陸芯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芯片企業海思半導體公司的 14 納米 FinFET 工藝芯片代工訂單。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芯片代工行業的領導者。此前,海思的 14 納米訂單主要交給臺積電在南京的 12 寸晶圓廠生產線完成。該廠投資 30 億美元,2018 年底投入運營,規劃月產能 2 萬片。中芯國際從 2015 年開始研發 14 納米,目前良品率已經達到 95%。業內人士 13 日透露,海思已經下單中芯國際
關鍵字:
臺積電 中芯國際
臺積電介紹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tsmc.com.tw/ 英文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臺積公司于1987年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身為業界的創始者與領導者,臺積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