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臺積電供貨生變后 華為將如何騰挪破局?

        臺積電供貨生變后 華為將如何騰挪破局?

        作者:周源 時間:2020-07-17 來源:《財經》雜志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7/415769.htm  7月16日,在二季度業績發布會上稱,將完全遵守所有規定,目前沒有計劃在9月14日后繼續供貨

          按照美國對的制裁新規,2020年9月15日之后,如果晶圓代工廠采用了美國商務管制清單(CCL)上的設備與技術,在為生產之前,必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不過,美國當時給出了一個120天的緩沖期,即只要在5月15日及之前已經開始生產的,還可以繼續向華為出口和發貨。

          而在這120天緩沖期間,7月15日也是一個關鍵節點。此前,董事長劉德音曾在股東大會上回應說,從5月15日算起的60天之內,還處于法規解釋期,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所有供應商都處于與美國商務部進行法律條文解釋階段,要到7月14日后,才能判斷是否要申請出口許可證。

          四天前(7月13日),一家中國臺灣媒體曾報道,臺積電已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120天緩沖期結束之后,可繼續為華為供貨。

          7月16日臺積電并未帶來更好的消息,其表態透露出多重信息。

          所有晶圓代工廠中,某種程度上,臺積電是最有資本跟美國政府談判的那一個。在特朗普政府的盛情邀請下,臺積電5月已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5納米晶圓廠,計劃2021年開工,2024年投產,預計將會提供1600個工作崗位,并且能滿足美國當局希望制造業回流的期望。可是,如此高含金量投資看上去并不能讓臺積電爭取到一張華為訂單。

          其次,這似乎暗示了9月14日后美國不會再給華為“延期”。去年美國第一次宣布制裁華為后,就不斷開出臨時許可證(最新的臨時許可證8月13日到期),因此,有聲音寄希望于美國會在120天緩沖期后再開出緩沖期。

          面對臺積電供貨不確定性,華為接下來怎么辦?

          非美國公司里,除了臺積電,有能力生產7納米的晶圓代工廠只有三星,14納米工藝則有聯華電子和國產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但既然臺積電都拿不到許可證,其它代工廠能拿到許可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巧合的是,7月16日也正是中芯國際(688981.SH)正式登陸科創板的日子。雖然當天其他半導體股票大多一片慘綠,而中芯國際股價上漲201.97%,總市值逼近3000億元。能如此受資本市場熱捧,主要是因為中芯國際肩負著半導體國產化的期盼,而且被認為會受益于此,但那只是一個相當遙遠的夢想,對華為而言,遠水不解近渴。

          短期內,華為可以靠存貨維持。

          根據華為2019年財報披露的數據,原材料同比增長65%至585億元,整體存貨同比增長75%至1653億元。并且,華為還透露:“在新產品設計階段,從原材料級、單板級、產品級支持多源供應方案,保障原材料供應多源,避免獨家供應或單一地區供應風險,確保產品的持續可供應性?!?/p>

          備貨如此之多,但從優先級而言,應該會首先保證運營商業務,智能手機業務將有所側重,例如海思麒麟很可能只留給高端機型。

          華為的零部件庫存能維持多長時間很難預測。英國《衛報》曾報道稱,華為表示未來5年可以向英國供應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5G硬件。盡管如此,英國政府最終還是決定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建設。

          從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購買芯片或許是一條新出路,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今年3月底的年報發布會上就曾提到這種可能。

          但三星、聯發科以及各大芯片供應商在芯片設計與制造上都用到了大量源于美國的技術和工具,這些公司將會受到怎樣的約束,9月15日后將會逐漸清晰。

          不少人提到,榮耀在本月發布的新機型上,已經搭載了聯發科的天璣800芯片,但這或許是華為5月15日之前的采購,能否長期供貨尚不明朗。

          此外,市場近期流傳著關于有關華為尋找“非美國技術代工線”的各種傳言。

          傳言一稱,華為計劃轉為設計制造一體的IDM模式,就如英特爾一樣,芯片設計制造封測全部自己來。這是一勞永逸之路,難度也最大。

          傳言二稱,華為已經在國內找到了一條130nm的不含美國技術8寸代工線,可以為華為立即生產產品,而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等多位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這種可能性很小。

          傳言三稱,華為在與三星、臺積電洽談,旨在打造一條28nm的不含美國技術的產品線。

          三星不僅是智能手機大廠,還是存儲芯片全球老大。2018年,三星半導體收入為全球第一,達到780億美元,其中超過80%來自于存儲芯片銷售收入,三星芯片設計與制造也大量使用美國技術。另外華為與三星還在智能手機和通信設備上存有競爭關系。因此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臺積電在緩沖期結束后繼續供貨華為面臨兩個困難。第一臺積電同樣離不開美國技術,第二其股權架構也很難支持它這么做:截至2019年12月25日,臺積電所有的流通股中,外國機構和自然人合計持股78.48%,第一大股東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國家發展基金”,持股比例6.38%,第二大與第三大股東均是美國的投資機構;董事會成員中,只有三分之一來自公司,三分之一來自美歐半導體行業,三分之一來自臺灣地區政府及企業界。

          盡管上述傳言的可能性都比較低,但并不代表華為沒有騰挪空間。中國自主集成電路產業正在資金與政策的支持下加速發展,業界普遍希望、也愿意相信華為能熬到國產代工線能運轉起來的那一天。華為上下的斗志也很頑強,今年5月16日,即美國宣布制裁升級的第二天,華為中國在新浪微博上發聲: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最壞的情況預想,華為也并非沒有選項,只是這條道路可能會非常艱難。

          7月13日晚,華為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低調地秀了一把“肌肉”。這是一份驚人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凈利潤率9.2%。

          今年3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9年年報發布會上說:“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布年報”。這一方面反映了華為一直以來的底線思維,另一方面也說明33歲的華為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作為一家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跨國公司,華為的未來也將影響到全球ICT產業鏈的走向。




        關鍵詞: 臺積電 華為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廊坊市| 广水市| 惠州市| 朝阳市| 富阳市| 金溪县| 隆昌县| 祁阳县| 磐石市| 安岳县| 资阳市| 莆田市| 城固县| 郎溪县| 阿拉尔市| 平塘县| 龙陵县| 鄂托克前旗| 旌德县| 伊通| 盐城市| 读书| 东丰县| 交城县| 牙克石市| 澄江县| 平顶山市| 乐清市| 特克斯县| 竹北市| 枣阳市| 大宁县| 乃东县| 富蕴县| 榕江县| 长海县| 西平县| 寿阳县| 济宁市|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