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8 月 8 日消息,英飛凌今日宣布,其位于馬來西亞的居林第三廠區(Kulim 3)一期正式啟用。該階段聚焦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的生產,也將關注氮化鎵(GaN)外圍晶圓。▲ 英飛凌居林第三廠區英飛凌在 2022 年宣布了 Kulim 3 的一期建設計劃,投資額達 20 億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143.43 億元人民幣),可創造 900 個高價值工作崗位。英飛凌此后又在 2023 年 8 月宣布了價值 50 億美元(當前約 358.57 億元人民幣)的 Kulim 3 二期計劃
關鍵字:
英飛凌 碳化硅 功率器件
毋庸置疑,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我們必須轉向采用可持續的替代方案。日益加劇的氣候異常和極地冰蓋的不斷縮小,清楚地證明了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加劇。但有一個不幸的事實是,擺脫化石燃料正被證明極其困難,向綠色技術的轉變也帶來了一系列技術挑戰。無論是生產要跟上快速擴張的市場步伐,還是新解決方案努力達到現有系統產出水平,如果我們要讓化石燃料成為過去,這些難題都必須被克服。對于電動汽車(EV)和太陽能電池板等應用,工程師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因為敏感的電子元件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中持續可靠地運行。為了進一步推動這些可持續解決方案,
關鍵字:
安森美 碳化硅
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羅姆(總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將于8月28日~30日參加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舉辦的2024深圳國際電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覽會(以下簡稱PCIM Asia)(展位號:11號館D14)。屆時,將聚焦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等寬禁帶半導體,展示其面向工業設備和汽車領域的豐富產品陣容及解決方案。同時,羅姆工程師還將在現場舉辦的“寬禁帶半導體器件— 氮化鎵及碳化硅論壇”以及“電動汽車論壇”等同期論壇上發表演講,分享羅姆最新的功率電子技術成果。展位效果圖羅姆擁有世界先進的碳化硅
關鍵字:
羅姆 SiC 氮化鎵 GaN
潮流就是即便你放棄了我,也不妨礙我越來越火。距離特斯拉宣布放棄碳化硅已經過去了一年,這個市場非但沒有被拋棄,反而以 GaN、SiC 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備受關注:Yole 數據顯示,2026 年 GaN 市場規模預計可達 6.72 億美元。SiC 碳化硅 2027 年全球 SiC 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60 億美元。預測是人算不如天算,第三代半導體優勢已經被講的翻來覆去了,市場的反饋是最真實和殘酷的—很火但不是主流。碳化硅與新能源車能不能齊飛?新能源是第三代半導體應用的重要驅動力。新能源車的最大
關鍵字:
GaN SiC
7月22日,蘇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悉智科技”)宣布,其首批車規級功率模塊量產產品正式下線投產。悉智科技表示,此次下線的首批量產模塊,是悉智科技自研的高端電驅SiC塑封功率模塊產品。在SiC DCM塑封功率模塊的定制化開發上,悉智科技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該產品已獲取到客戶的量產訂單,并會在今年四季度實現大規模量產。資料顯示,悉智科技自2022年1月1日正式運營以來,始終專注于車規級功率與電源模塊的研發與生產,致力于為智能電動汽車、光儲新能源等客戶提供深度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已在蘇州建成具
關鍵字:
悉智科技 DCM封裝 8并 SiC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var/www/html/www.edw.com.cn/www/rootapp/controllerssitemanage/ManagecmsController.php on line 2060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https://img.dramx.co
關鍵字:
碳化硅
圖1 半導體對許多新興綠色科技至關重要毋庸置疑,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我們必須轉向采用可持續的替代方案。日益加劇的氣候異常和極地冰蓋的不斷縮小,清楚地證明了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加劇。但有一個不幸的事實是,擺脫化石燃料正被證明極其困難,向綠色技術的轉變也帶來了一系列技術挑戰。無論是生產要跟上快速擴張的市場步伐,還是新解決方案努力達到現有系統產出水平,如果我們要讓化石燃料成為過去,這些難題都必須被克服。對于電動汽車(EV)和太陽能電池板等應用,工程師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因為敏感的電子元件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中持續可靠地運
關鍵字:
電動汽車 光伏逆變器 SiC
新聞要點●? ?最新一代EliteSiC M3e MOSFET能將電氣化應用的關斷損耗降低多達 50%●? ?該平臺采用經過實際驗證的平面架構,以獨特方式降低了導通損耗和開關損耗●? ?與安森美(onsemi) 智能電源產品組合搭配使用時,EliteSiC M3e 可以提供更優化的系統方案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安森美宣布計劃在 2030 年前加速推出多款新一代碳化硅產品 ? ? ?面對不斷升級
關鍵字:
安森美 碳化硅 電氣化轉型
當地時間7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與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供應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簽署了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備忘錄(PMT)。環球晶圓承諾在美國投資約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億元)建設兩座12英寸晶圓制造工廠。美國政府將向環球晶圓提供至多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的《芯片法案》直接補助,以加強半導體元件供應鏈。據悉,環球晶圓將在德克薩斯州謝爾曼建立第一家用于先進芯片的300mm硅晶圓制造廠,在密蘇里州圣彼得斯建立生產300mm絕緣體上硅(“SOI”)晶圓的新工廠。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表
關鍵字:
環球晶圓 晶圓廠 碳化硅
引言: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功率密度的不斷提升與服役條件的日趨苛刻給車載功率模塊封裝技術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碳化硅憑借其優異的材料特性,成為了下一代車載功率芯片的理想選擇。同時,高溫、高壓、高頻、大電流的工作環境對碳化硅模塊內部封裝材料的互連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開發與碳化硅功率芯片匹配的新型互連材料和工藝亟需同步推進。傳統互連材料的局限傳統的高溫錫基焊料和銀燒結技術已在功率模塊行業中活躍多年,但它們各自存在一定短板。例如,錫基焊料耐高溫性能不足,熱導率、電導率偏低,在高溫下存在蠕變失效的風險,在
關鍵字:
基本半導體 銅燒結 碳化硅 功率模塊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典型代表,碳化硅(SiC)與硅(Si)相比,擁有更加優異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使得 SiC 器件能降低能耗 20% 以上,減少體積和重量 30%~50%,可滿足中低壓、高壓、超高壓功率器件制備要求。SiC 器件可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軌道交通、智能電網、通信雷達和航空航天等領域。SiC 主要用于功率器件制造,與傳統硅功率器件制造工藝不同,SiC 器件不能直接在 SiC 單晶材料上制造,必須在導通型單晶襯底上額外生長高質量的外延材料,在外延層上制造器件。在 SiC 產業鏈上,關鍵部分主要集中
關鍵字:
碳化硅
碳化硅場效應晶體管(SiC FET)接近于理想的開關,具有低損耗、寬帶隙技術和易于集成設計等優勢。Qorvo的SiC FET技術如今以高效模塊化產品的形式呈現;本文探討了這種產品形態如何使SiC FET成為太陽能逆變器應用的理想之選。
關鍵字:
202407 太陽能 PV SiC FET 寬帶隙 碳化硅 光伏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中央硝子(Central Glass)開發出了用于功率半導體材料“碳化硅(SiC)”襯底的新制造技術。據介紹,中央硝子開發出了利用含有硅和碳的溶液(液相法)來制造SiC襯底的技術。與使用高溫下升華的SiC使單晶生長(升華法)的傳統技術相比,液相法在增大襯底尺寸以及提高品質方面更具優勢。該技術可使襯底的制造成本降低10%以上,良率也會大幅度提升。由于利用液相法制備SiC襯底較為復雜,此前該技術一直未應用在實際生產中。中央硝子運用基于計算機的計算化學,通過推算溶液的動態等,成功量產出了6
關鍵字:
碳化硅 襯底
6月28日,據韓媒報道,意法半導體(ST)將從明年第三季度開始將其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生產工藝從6英寸升級為8英寸。該計劃旨在提高產量和生產率,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向市場供應SiC功率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功率分立與模擬產品部副總裁Francesco Muggeri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生產SiC功率半導體的主流尺寸為6英寸,但我們計劃從明年第三季度開始逐步轉向8英寸。”隨著晶圓尺寸的增加,每片可以生產更多的芯片,每顆芯片的生產成本降低。SiC晶圓正在從6英寸逐步轉變到8英寸。意法半導體計劃明年
關鍵字:
碳化硅 意法半導體
6月23日,瞻芯電子宣布,公司基于第三代工藝平臺開發的1200V 13.5mΩ SiC
MOSFET產品已經通過車規級可靠性(AEC-Q101)測試認證。同時,瞻芯電子第三代1200V SiC
MOSFET工藝平臺正式量產,后續將依托浙江義烏的車規級SiC晶圓廠推出更多第三代SiC MOSFET產品。瞻芯電子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聚焦于碳化硅(SiC)半導體領域的高科技芯片公司,致力于開發碳化硅(SiC)功率器件、驅動和控制芯片、碳化硅(SiC)功率模塊產品。瞻芯電子表示,第三代1200V 13
關鍵字:
瞻芯電子 SiC MOSFET 車規認證
碳化硅(sic)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碳化硅(sic)!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碳化硅(sic)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碳化硅(sic)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