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igiTimes網站報道,臺系晶圓代工廠不論是臺積電、聯電或世界先進,11月營收普遍較10月呈現急速下滑2~3成,更較2007年同期衰減3成以上,由于業績突然變天,造成晶圓代工廠紛調降第4季財測。其中,龍頭廠臺積電11月營收較10月下滑30%,下滑幅度居首;世界先進11月營收較10月減少26.5%,至于聯電則減少約23.8%,可見這波景氣下滑來得又急又猛。
臺積電10日公布11月合并營收較10月減少30%,不過,累計前11個月合并營收仍突破新臺幣3,000億元大關,達3,187億元,較
關鍵字:
晶圓 臺積電
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UMC,)日前緊隨半導體代工龍頭臺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TSMC)宣布,該公司也在積極開展18英寸研發。聯電CEO Shih-Wei Sun表示,正是由于目前全球經濟疲軟,聯電的研發步伐才不能停止,正如俗話說的該出手時就出手。
國際半導體研發聯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semiconductor manufact
關鍵字:
聯華電子 半導體 晶圓
據Digitims網站報道,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席卷之下,多數廠商都不得不放緩了擴張的步伐,轉而開始進入退守以節約資金挨過寒冬。不過對于優秀的廠商和優秀的產業來說,永遠都不會缺乏關注,日前就有消息透露臺積電將進一步提高在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業務領域的研發力度。
據晶圓生產設備及材料供應商方面的消息透露,臺積電目前就在按部就班為旗下Fab 8晶圓廠安裝微機電系統生產新設備,該公司在微機電系統服務領域的部署并未受到全球經濟下滑因素影
關鍵字:
金融危機 晶圓 MEMS 微機電系統
據SEMI近期發布的全球晶圓廠預測(World Fab Forecast)報告,2008年全球晶圓廠產能預計增長5%,2009年預計增長4%至5%。
2003年至2007年,半導體晶圓廠產能年均增長率幾乎均保持兩位數,然而在全球經濟形勢極其不確定的背景下,2008年和2009年產能增長率降低了許多。2008年和2009年預計全球晶圓廠產能分別相當于每周1540萬和1610萬片200mm晶圓產能。
為了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供過于求以及價格下跌等局面,多數存儲器廠商正在選擇關閉200
關鍵字:
晶圓 半導體 MPU
全球最大的晶圓 (晶圓指硅半導體積體電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狀為圓形,故稱晶圓)代工企業臺灣集成電路公司 (下稱)和第二大企業聯華電子(下稱)為減少產業寒冬的沖擊,均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人事成本調整計劃。
臺積電的相關人士表示,公司現已凍結了常規的人事聘用,并考慮進行一項新的調整計劃以降低公司成本。預計行業不景氣還將持續,公司已擬定縮減明年的設備購買計劃,此舉預計可減少2009年的資本開支約20%。
聯電公司的新聞發言人正式確認了即將推行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的無薪休假制度,但否認了外媒報
關鍵字:
晶圓 臺積電 中芯國際
根據Carnegie ASA的分析師Bruce Diesen稱,全球芯片業的三個月滾動平均月銷售十月份為228億美元,比9月的230億美元下降1%。
Diesen表示,實際上10月份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9%,而9月份還同期增長了1.3%。Diesen稱,“11月的實際銷售額將有可能同期下降9%。隨著雷曼公司的倒閉,世界經濟也開始放緩。”
Carnegie預計2009年的銷售額以美元結算會下降4%,而早前的預計是沒有任何變化以及今年可能會增長1%。
關鍵字:
芯片業 晶圓 市場份額
“機器還在跑!以前廠里每天最高能產60K(1K為1000片板),現在每天只有30多K了。”一名奇夢達蘇州工廠的工人表示。
全球DRAM產品供大于求嚴重,價格一路下跌,全球最大的內存供應商之一奇夢達公司在近期做出了多番調整,意圖重組和縮減成本。
之前有市場傳言稱,奇夢達蘇州工廠可能面臨關閉或出售。
實地探訪產量減半招工縮水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內的奇夢達(蘇州)成立于2003年,由模組、科技、資訊和存儲產品研發四家公司構成,是奇夢達在中國內地地
關鍵字:
DRAM 奇夢達 晶圓
中國大陸芯片市場依然強大,但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增長勢頭已經放緩,無晶圓設計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
根據iSuppli最近的報告,2008年中國大陸半導體銷售收入預計較2007年的766億美元增長6.7%,達817億美元,增速已從兩位數放緩至單位數。
然而,中國大陸無晶圓IC設計產業將表現得更為良好,2008年預計較2007年的31億美元增長12.3%,達35億美元。
“無晶圓IC設計市場收入的增長受本土無線和消費電子產品銷售的帶動,這種效應比出口更明顯。
關鍵字:
芯片 晶圓 IC
據Digitimes網站報道,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13日召開在線法說,應用材料CEO Mike Splinter表示,應用材料預估2009年半導體業資本支出下滑高于25%,面板廠支出將大幅降40%。他說,目前半導體景氣能見度低,但依然看好未來業者持續投資22、32納米制程世代需求;同時,盡管面板嚴控供需,但前進10代線的腳步并未停下,在半導體、面板之外,他則看好太陽能設備市場成長力道。
Mike Splinter法說會開場便開宗明義指出,經濟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 太陽能 能源
近期相關合并案傳言甚囂塵上,不僅臺積電、新加坡特許(Chartered Semiconductor)傳出可能合并,特許大股東淡馬錫亦有意與聯電接觸,特別是特許執行長謝松輝下周將來臺,但行程保密,行蹤低調神秘,更引發業界揣測;此外,上海貝嶺已正式入主上海先進董事會,替2家晶圓廠合并暖身,加上上海華虹NEC亦傳出與上海宏力重啟整并對話窗口,晶圓代工版圖重整看來已是必然,只是誰會先出手,外界都在期待。
特許日前傳出與臺積電洽談合并案,臺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堅決否認,斷然說沒有,然雙方洽談合并傳言卻始終未
關鍵字:
晶圓 洗牌 臺積電 超微處理
當設備業受到市場低迷影響之時,半導體材料市場正悄無聲息地自2004年以來銷售收入屢創新高,預計今年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比設備市場規模大126億美元,并且在未來的幾年內都將超過半導體設備市場。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預測,2008年半導體市場收入將接近2670億美元,連續第五年實現增長。無獨有偶,半導體材料市場也在相同時間內連續改寫銷售收入和出貨量的記錄。晶圓制造材料和封裝材料均獲得了增長,預計今年這兩部分市場收入分別為268億美元和199億美元。
區域形勢
關鍵字:
半導體材料 晶圓 封裝材料 半導體設備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 中國上海 2008年11月4日——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晶圓工藝、清洗和表面處理設備供應商FSI國際有限公司(納斯達克:FSII),今日在其再次于上海舉辦的“FSI知識服務系列研討會”上,宣布推出全新的ORION® 單晶圓清洗系統。該系統特有的閉室設計可實現對晶圓環境的完全控制和維護,滿足32nm和22nm技術的關鍵步驟上多項清洗需要。其中包括減少在超淺層注入后的光刻膠去除的材料損失,避免在高介電系數金屬柵和與包含包覆層金屬連接的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 ORION
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協會(SEMI)將于11月10-13日召開會議,聯合業界廠商確定下一代450mm硅晶圓的標準。
在經過幾輪爭議之后,芯片制造協會Sematech和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基本確定了所謂的“機械標準”,將450mm硅晶圓的厚度設定在925±25微米,也就是略大于0.9毫米。相比之下,目前的300mm晶圓厚度只有775微米。
下個月,半導體業界將爭取指定450mm晶圓的“測試晶圓厚度”標準。
另外Sem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
臺灣地區取得全球晶圓代工第一、封裝第一及IC設計第二(僅次于美國)如此驕人的成績,并沒有 沾沾自喜,相反總是在努力尋找差距,并確立追趕目標,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例如在臺灣島內自2004年開始,就半導體及平板顯示業展開大討論,以南韓為目標尋找差距。口號是“為什么韓國能,臺灣不能?”
通過分析與比較,臺灣在半導體產業中的目標是:1) 總產值要超過韓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位;2) 在未來三至五年中,存儲器業要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
關鍵字:
晶圓 IC設計 存儲器 DRAM 半導體業
中國,2008年10月1日 — 意法半導體(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推出旗下首款的汽車質量級三軸MEMS加速度傳感器。新產品AIS326DQ符合AEC-Q100汽車產品質量標準。意法半導體充分發揮成功的MEMS八寸晶圓廠制造能力,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為系統集成商提供MEMS前沿技術。意法半導體正在擴大MEMS產品的規模經濟效應,從其領先的消費產品向車用MEMS市場進軍,而AIS326DQ加速度傳感器正是擔當這一重任的系列產品的首款產品。
AIS326DQ符合汽車工業的非安全性設
關鍵字:
MEMS 意法半導體 晶圓 傳感器
晶圓介紹
晶圓 晶圓是指硅半導體積體電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在硅晶片上可加工制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為有特定電性功能之IC產品。晶圓的原始材料是硅,而地殼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礦石經由電弧爐提煉,鹽酸氯化,并經蒸餾后,制成了高純度的多晶硅,其純度高達99.999999999%。晶圓制造廠再將此多晶硅融解,再于融液里種入籽晶,然后將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圓柱狀的單晶硅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