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積電計劃將他們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寸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到年底時提高至6000片,2010年再度提高到35000片。
Fab 14晶圓廠是臺積電計劃中的處理器代工工廠,臺積電之所以增產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是為了滿足Intel要求的Atom芯片出貨量。據悉,臺積電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將處理器代工廠由Fab 12轉到了Fab 14晶圓廠,Fab 14也在購買測試設備,打算采用40nm工藝生產5000-6000片晶圓。
今年三月份,Intel與臺積電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就技術平臺、基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處理器 40nm
- DRAM大廠南亞科再度宣布籌資計畫,預計辦理8億股的現金增資,籌措資金新臺幣百億元,用途在于買3廠的機器設備和償還到期公司債,目前南亞科積極轉換制程到美光(Micron)68奈米制程,約有20~25%產能比重已轉換過去,10月目標是80%產能都轉到68奈米,為未來主力制程50 奈米做暖身,南亞科將挾持臺塑集團的銀彈和美光的技術,成為臺系DRAM廠聚焦之處。
南亞科在6月發行10億股的私募,當時由臺塑集團相關企業出面認購,募得資金約新臺幣122.2億元資金,南亞科24日再度宣布將辦理8億股的現金增
- 關鍵字:
南亞科 DRAM 晶圓
- 據報道,臺積電計劃將他們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寸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到年底時提高至6000片,2010年再度提高到35000片。
Fab 14晶圓廠是臺積電計劃中的處理器代工工廠,臺積電之所以增產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是為了滿足英特爾要求的Atom芯片出貨量。據悉,臺積電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將處理器代工廠由Fab 12轉到了Fab 14晶圓廠,Fab 14也在購買測試設備,打算采用40nm工藝生產5000-6000片晶圓。
今年三月份,英特爾與臺積電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就技術平臺、基
- 關鍵字:
臺積電 40nm 晶圓 制程工藝 設計流程
- IC市場正在復蘇。
然而近期,尤其是第四季度,市場回暖是否能持續,還是將面臨另一次下滑?目前,市場跡象喜憂參半。
“第二季度的增長達到了至少15年以來的新高,各個指標都顯示出第三季度仍將強勢復蘇,同時也將超出我們的預期。”Semico Research總裁Jim Feldhan說道,“幾周前我們對2009年市場增長預期是-12%,現在上升到-10%。”
兩個負面的數據
1. Gartner調升了2009年硅晶圓需求預期,但預計第四
- 關鍵字:
晶圓 芯片
- 大約三年前,似乎早有不祥預感的英飛凌將內存業務剝離出來,并由此成立了奇夢達。但近10個季度以來,久不盈利的后者還是像瘟神一樣,一步一步地惡化它的財務報表
唇亡則齒寒,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下稱“英飛凌”)正體驗著子公司奇夢達破產帶來的這種痛苦!
2009年8月6日,英飛凌宣布以每股2.15歐元的價格,向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下稱“阿波羅”)旗下基金出售1400萬股增發新股。此外,英飛凌還有大約3.23億股增發股股權通過行使認股權賣出
- 關鍵字:
奇夢達 晶圓 80納米 內存 75納米
- 臺灣新任“經濟部長”施顏祥9月16日傍晚表示,臺灣當局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針對島內產業赴大陸投資的業別限制展開跨部門協商,“經濟部”目前正就其所主管的制造業赴大陸投資的產業項目進行檢討。
施顏祥說,基于以臺灣利益為主的原則,當局必須在面板和晶圓兩大重要產業,保持臺灣廠商和大陸廠商的技術差距,以及臺灣產業競爭力的領先幅度。但是他并未透露晶圓和面板產業,是否將被納入“松綁”的評估檢討范圍內。
施顏祥表示,由于臺灣各行業赴大
- 關鍵字:
晶圓 面板
- 英特爾將把上海浦東工廠整合搬遷時間表提前。近日訪川的英特爾中國大區執行董事戈峻表示,公司原定于明年2月完成的整合計劃提前到今年10月以后,最遲在11月底,成都新生產線能正常投入生產。屆時,英特爾成都封裝測試廠產能將增加25%-30%。
抓住市場回暖機遇
今年以來,半導體市場持續反彈,目前市場需求已接近金融危機前的出貨水平。英特爾成都封裝測試廠總經理麥賢德表示,如今,英特爾成都工廠滿負荷生產,原定20億美元年出口額現已完成。隨著市場回暖,英特爾成都公司今年出口額有望達到26億美元。
因
- 關鍵字:
英特爾 封裝測試 晶圓
- 9月19日,將是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任CEO的第100天,在這100天內,他已經給了市場投資人一個大禮,而四大投行摩根大通夏鮑文、美林證券何浩銘、花旗陸行之及高盛呂東風,也都跟著調高臺積電的目標股價。
根據臺積電公布的最新財報,第三季合并營收約九百億新臺幣,環比增長21%;第三季毛利率約為48%,大幅優于市場預期。今年資本支出預估也由年初的15億美元上修至23億美元,對半導體產業的復蘇速度也比先前預期的更快,預估2011年產值即可恢復到2008年水準。
張忠謀一口氣調高全球半導體產值、電子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 據Digitimes報導,臺積電公司計劃未來數月內對40/45nm制程 300mm晶圓產品進行增產。盡管此前預計的四季度芯片銷量有可能會下降3%左右,但臺積電依然決定將40/45nm制程 300mm晶圓產品的產能提升1/3.按他們的計劃,在今年剩下的四個月中臺積電的45/40nm 300mm晶圓平均月產量將達4萬片,而今年三季度的平均月產量則只有3萬片。
今年三季度臺積電只用上了93%的產能進行制造,而在剩下的幾個月內他們的300mm產線顯然要開足馬力進行生產了。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300mm 芯片
-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預測顯示,盡管今年下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將獲得大幅改善,但全年仍將下滑47.9%,至229億美元。
Gartner預計下半年資本支出較上半年將增長47.3%。
資本支出將在2010年反彈,預計將增長34.3%至307億美元。各個市場板塊都將迎來增長。
“2009年剩下的時間和2010年上半年的設備采購主要是技術購買,存儲芯片公司已為銅互連做好準備,5x和4x關鍵尺寸也將采用雙版技術。”Gartner副總裁
- 關鍵字:
半導體 存儲芯片 晶圓
- 8月,代工廠的業績喜憂參半。
令人奇怪的是,TSMC業績下滑,而UMC業績增長。
TSMC報8月凈銷售額為288.9億新臺幣(約合8.826億美元),較7月和去年8月分別減少4.6%和6.8%。
TSMC 1月至8月銷售總額為1687.2億新臺幣(約合5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5%。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UMC報8月凈銷售額為91億新臺幣(約合2.785億美元),較7月增長2.85%,較去年8月增長10.98%。
- 關鍵字:
TSMC 晶圓 代工廠
- 美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s)正檢視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投機級的Ba2評等,有可能加以調降,因該公司同意由阿布扎比主權基金ATIC收購。
ATIC已經提出18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買下這家虧損連連的晶圓(半導體)代工業者,特許半導體代工產品包括微軟Xbox360游戲主機晶片等。
“有鑒于股東結構可能出現變化,必須重新評估其評等以反映母公司對于特許的支持。”穆迪助理副總裁及分析師陳冠中表示。
新加坡主權投資機構淡馬錫擁有62%的特許半導體股權,陳冠中指出,這讓特
- 關鍵字:
特許 晶圓
- 盡管業界對第4季旺季效應看法紛歧,不過,從晶圓廠對封測廠的下單情況來看,第3~4季預估訂單(Forecast)普遍優于預期。據了解,包括英特爾(Intel)、Atheros、博通(Broadcom)、NVIDIA、邁威爾(Marvell)、聯發科等大廠第3季展望樂觀,第4季也不差,而第3季營運較弱的高通(Qualcomm)日前也上修第3季出貨目標,對第4季需求展望也不錯。整體而言,晶圓廠第4季訂單量與上季比較,可能下滑5~8%,甚至不排除持平,但對封測業而言,第4季展望尚不悲觀。
英特爾在日前上
- 關鍵字:
博通 晶圓 封測
- 國內知名的晶圓代工廠上海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宏力半導體) 日前在上海總部舉辦了自2003年投片生產以來的首次技術論壇。此次論壇得到了宏力半導體客戶的積極支持,不僅上海客戶踴躍參加,更有多家北京、深圳和華東地區的客戶專程來滬與會。同時,產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合作伙伴等各方也派代表出席。會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
宏力半導體首席執行官舒馬赫博士 (Dr. Ulrich Schumacher) 率先演講,坦陳公司發展策略、未來規劃以及公司架構。接著,銷售市場及服務資深副總衛彼得博士 (Dr.
- 關鍵字:
宏力半導體 嵌入式閃存 OTP 晶圓
- 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發布的預測表示,半導體產業晶圓廠產能利用率預計將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迅猛增長,達到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新高。
第二季度產能利用率從57%的低點反彈至78%。預計第三季度產能利用率將升至88%,回到一年前經濟衰退之前的水平。
IC Insights還預測第四季度產能利用率將升至89%。
2009年平均產能利用率預計將降至77.4%。該利用率高于2001年創下的歷史低點。
-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
晶圓介紹
晶圓 晶圓是指硅半導體積體電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在硅晶片上可加工制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為有特定電性功能之IC產品。晶圓的原始材料是硅,而地殼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礦石經由電弧爐提煉,鹽酸氯化,并經蒸餾后,制成了高純度的多晶硅,其純度高達99.999999999%。晶圓制造廠再將此多晶硅融解,再于融液里種入籽晶,然后將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圓柱狀的單晶硅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