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硅谷之謎與中國鏡鑒:小而巧的起跑

        硅谷之謎與中國鏡鑒:小而巧的起跑

        作者: 時間:2009-10-1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天時、地利和人和造就了這一特例,不僅中國很難復制,美國自己也很難復制。”見證過幾十年風云的“老人”更多是這樣強調。換言之,這是一個與中國本土截然不同的商業世界,從語言到隱藏其后的思維方式,從企業成長的路徑到支撐這條路徑的整個社會體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738.htm

          另有聲音希望中國能給“硅谷模式”更多空間。“硅谷的創新力,主要來源于無數‘小而靈活’的創業公司,但強調規模效益的‘大’是目前中國振興規劃的核心指導思想,而中國刺激計劃實行到今天,主要受益者仍是國企。”

          問題于是最終又回到了這里——不能再次發生的硅谷究竟有什么可被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復制?“外來者”又應該復制硅谷的什么東西以及如何給予支持?

          小而巧的起跑

          舊金山時間2009年8月31日,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Edison S. Tse在斯坦福Skilling Building的二樓教室翻開了他的講義夾,席下,是一列前來求學的中國企業家。

          課程內容事關“硅谷秘密”。但在這一堂課上,“秘密”聽起來更像是個動詞而非名詞——不像以往很多中國研究專著中娓娓道來的“Whats Silicon Valley on earth?”,Edison引入了動態比較。

          他說,事實上上世紀80年代前,美國科技的中心遙在東部而非硅谷。

          1951-1970年間,美國那條神奇的技術之路一直名叫“128號公路”。它附近有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旁邊是國防部實驗室、國防部工程承包商及微電腦、處理器和路由器等系統;甚至于已建立起自己的“大系統創新”。

          這包括:針對某一價值鏈、某一環節的拉動式價值鏈結構、從內部技術開發到銷售全部經營的縱向公司結構,以及認為轉到競爭對手公司工作是最壞行為的內部知識流動。此外,還有基于回報率的風險投資和以美國人為主的人力資源。

          Edison回憶:那時東部的一統天下還體現為,盤踞在那里的掌握了真空管專利的大公司牢牢獨占著美國政府幾乎所有的大訂單。換言之,整個時代的技術——“真空管技術”(技術發展之前,通訊行業的主力器件)——的中心,就在那里。

          與此相反,當時的硅谷尚荒野一片,充滿欺詐,唯一可稱道的是一個還僅是“嬰兒期”的斯坦福。更讓人頭痛的是,橫亙在它面前的還有一個難題,即:有關資金、人才等所有有利資源都“馬太效應”涌到了東部去。

          “非常類似今日中國西部發展的難題。”席下,有中國企業家竊竊私語。不僅如此,原來“驕子”也曾尷尬地站在起跑線上。在情感和某些方法論層面,中國開始真正和硅谷發生關系。



        關鍵詞: 硅谷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青神县| 新晃| 奎屯市| 邵武市| 砀山县| 漳平市| 新丰县| 潜山县| 海城市| 军事| 弥渡县| 远安县| 临西县| 永平县| 仙居县| 尉犁县| 阿坝县| 黎川县| 叶城县| 三明市| 花莲市| 梨树县| 合山市| 民乐县| 丰县| 双峰县| 枣强县| 南丰县| 虞城县| 汕尾市| 枝江市| 内黄县| 谢通门县| 南丰县| 朝阳县| 环江| 黎平县| 资阳市| 昌邑市|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