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自動駕駛都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戰線,發展最為迅速的賽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自動駕駛這么火,資本傾情投入,消費者萬眾矚目,主要是因為自動駕駛這項產品或服務能夠創造巨大的用戶價值。說起來,自動駕駛系統的價值與自動駕駛等級密切相關,但是,在車企們看似無意、實則或許真無意的宣傳下,樸素的人民群眾往往把輔助駕駛系統當成自動駕駛系統來用,很少去研究不同自動駕駛等級之間的界限,以至于近幾年經常出現因誤用智駕系統導致的事故。有的事故像鴻毛一般,消費者在事故之后還能好整以暇地發朋友圈,有的事故人命關天
關鍵字:
VLA 端到端 自動駕駛
(圖片來源:Tim Goessma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首次發生事故,此前本月已有多個關于安全問題和交通違規的報告。 其他報告根據 YouTube Tesla 愛好者 Dirty Tesla 上傳的視頻,該事件發生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一家名為 Home Slice Pizza 的餐廳擁擠的停車場,該事件首次被 Engadget 發現。Model Y 在完成一次正常的接送任務后,撞上了一輛停放的豐田凱美瑞。在 YouTuber 離開自動駕駛汽車后
關鍵字:
特斯拉 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汽車中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的多傳感器校準通過將各種傳感器(如攝像頭、LiDAR 和雷達)對齊到一個統一的坐標系中,實現精確的感知和定位,從而確保準確的數據融合。本文回顧了 ADAS 多傳感器標定的類型和技術。ADAS 傳感器校準結合了單個傳感器的內在考慮因素和系統級外在因素。本征校準考慮了一般因素,例如線性度、輸出斜率和偏移,以及傳感器特定的規格。傳感器特定因素的示例包括:攝像頭 — 焦距、鏡頭畸變、分辨率、高動態范圍 (HDR)、鏡頭聚焦速度、高靈敏度、低照度性能、LED
關鍵字:
多傳感器校準 自動駕駛
2001 年 8 月,一位匿名訪客在流行的航空網站 Airliners.net 的論壇上發帖。他們想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培養飛行員”,并觀察到“20 年左右”的技術可能會如此先進,以至于飛機可以自行飛行。“那么,如果幾年后一個人會被技術淘汰,那么現在上大學并成為一名航空公司飛行員真的有用嗎?”24 年后,使飛機自行飛行所需的基本技術已經存在,大多數商業航班主要在自動駕駛儀上飛行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然而,商用飛機飛行的基本模式并沒有真正改變。乘客仍然由兩名或兩名以上訓練有素的人類飛行員組成團隊駕駛大型噴氣
關鍵字:
自動駕駛 飛機
全球企業以及Tier 1 構建緊密合作關系是智能駕駛出海的關鍵,中國廠商必須摒棄「孤膽英雄」的思維模式。
關鍵字:
地平線 自動駕駛
AdaCore 和 Nvidia 已經為 Ada 和 SPARK 編程語言開發了一個開源參考流程,用于安全關鍵汽車軟件,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該流程能夠在 Nvidia DriveOS 操作系統上更快地開發 ISO26262 軟件。Nvidia 使用 SPARK 開發了 DriveOS,并為其 DRIVE AGX 硬件上的應用程序開發了認證流程。基于 Ampere GPU 架構和 ARM Cortex A78AE 內核的 AGX-Orin 芯片,正被包括沃爾沃、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通用汽車、極氪和吉利
關鍵字:
英偉達 自動駕駛 Ada
在不斷發展的汽車技術領域,LiDAR(光探測和測距)傳感器——也就是“激光雷達”——已成為關鍵組件,隨著汽車行業向自主化邁進,激光雷達傳感器在提供安全導航所需的實時3D地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激光雷達技術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集成增強了車輛的感知能力,從而可以在復雜的駕駛場景中做出更好的決策,這一趨勢凸顯了LiDAR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和部署中的重要性。可以說,LiDAR的應用徹底改變了車輛感知和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方式。自動駕駛系統中的激光雷達應用休斯飛機公司于20世紀60年代發明了LiDAR技術,該技術在汽車中
關鍵字:
激光雷達 自動駕駛
5 月 8 日,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電裝和芯片制造商 Rohm Semiconductor 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旨在加深半導體開發和生產方面的合作。兩家公司援引日經新聞和 Car Watch 的報道稱,該聯盟將涵蓋聯合芯片開發、集成制造和協調原材料采購,實施細節將在稍后最終確定。電裝長期以來一直從 Rohm 采購芯片,但新協議將把這種關系擴大到共同制造。雙方將整合各自的半導體專業知識,共同開發專為電動汽車 (EV)、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和自動駕駛量身定制的模擬 IC。
關鍵字:
電裝 Rohm 電動汽車 自動駕駛 芯片聯盟
●? ?S32R47系列是目前恩智浦性能最高的雷達處理器,可滿足L2+至L4級自動駕駛要求●? ?更高分辨率的感知能力,支持高級應用場景,如檢測弱勢道路使用者(VRU)和遺落物●? ?更強的計算能力,支持自動駕駛導航等高級應用的開發,同時滿足未來軟件定義汽車(SDV)規模化發展的需求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發布采用16納米FinFET技術的新一代S32R47成像雷達處理器,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成像雷達領域的專業實
關鍵字:
恩智浦 雷達處理器 自動駕駛
恩智浦半導體今天推出采用 16 納米 FinFET 技術的新型 S32R47 成像雷達處理器,該處理器以恩智浦在成像雷達領域的成熟專業知識為基礎。S32R47 系列是 NXP 性能最高的雷達處理器,可滿足 2+ 至 4 級自動駕駛的苛刻要求更高分辨率的傳感支持高級用例,例如檢測易受攻擊的道路使用者 (VRU) 和丟失的貨物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使 OEM 能夠開發高級應用程序,例如自動駕駛儀導航,同時大規模滿足未來軟件定義汽車 (SDV) 的需求荷蘭埃因霍溫,2025 年 5 月 8 日 (GLOBE NEWS
關鍵字:
恩智浦 自動駕駛 成像雷達 處理器
4 月 24 日消息,特斯拉已開始在奧斯汀和舊金山灣區面向員工測試其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為公司計劃于今年夏季推出的無人出租車服務做準備。該公司周三在 X 網站上宣布,“FSD 監督的網約車服務已在奧斯汀和舊金山灣區向首批員工開放”。FSD
是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系統,這是一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通過訂閱服務向特斯拉車主提供部分自動駕駛功能。不過,該系統仍需駕駛員時刻監督路況,并未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此次特斯拉的公告重點在于新增了一個“Robotaxi”應用程序,理論上非特斯拉車主將通過該應用呼叫車隊中
關鍵字:
特斯拉 自動駕駛 無人出租車 FSD
4月22日消息,在即將開幕的2025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70余家中外汽車品牌將展出100多款全新或改款車型。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中,競爭日趨白熱化。展會將于4月23日至5月2日舉行,比亞迪、吉利等中國銷量領先的品牌有望成為焦點。與此同時,大眾、日產、豐田以及通用汽車旗下的凱迪拉克等外資品牌也將同臺競技。在中國持續數年的汽車價格戰背景下,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正成為車企爭奪市場份額與利潤的新戰場。然而,在今年3月小米SU7車型發生致命事故后,監管部門加強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營銷
關鍵字:
上海車展 自動駕駛 新規 國產車 特斯拉 小米SU7
正在開發新的創新車輛,以支持倉儲、物流、農業和配送運輸中更多的自主活動。這些應用的功率要求促使半導體制造商開發新的解決方案。汽車行業的電氣化繼續成為頭條新聞,因為消費者希望更多地了解電動乘用車(主要是汽車)的特點和優勢。在工程界,話題經常轉向電力: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高壓和大型電池,其配電網絡必須處理 400 至 1200 V DC。電動汽車類別中有許多電池供電解決方案的例子,從小型單人交通工具到公共交通公交車。雖然這些例子背后有明確的動力,但電氣化的好處也延伸到公路運輸貨物的車輛、農業設備以及用于物流和配送
關鍵字:
自動駕駛 Power Architecture
新聞亮點:●? ? 與分立式解決方案相比,新型高速單芯片激光雷達激光驅動器能夠更快速、更精準地檢測到物體。●? ?基于體聲波(BAW)的新型高性能汽車時鐘,可靠性比基于石英的時鐘高出 100 倍,從而實現更安全的運行。●? ?汽車制造商可以借助德州儀器最新的毫米波(mmWave)雷達傳感器來增強前置雷達傳感器和角置雷達傳感器的功能。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汽車激光雷達、時鐘和雷達芯片,旨在通過為更多類型的汽車引入更多自動駕駛功能來助力
關鍵字:
德州儀器 自動駕駛 毫米波 mmWave 雷達傳感器
在允許自動駕駛車輛大規模上路之前,技術實現并不是唯一需要克服的障礙。道德問題在相應算法的開發中起著重要作用:軟件必須能夠處理不可預見的情況,并在即將發生的事故時做出必要的決定。TUM 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了第一個道德算法來公平分配風險水平,而不是根據非此即彼的原則進行作。測試了大約 2,000 個涉及危急情況的場景,分布在歐洲、美國和中國等各種類型的街道和地區。發表在《自然機器智能》雜志上的研究工作是 TUM 汽車技術教席和 TUM 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 (IEAI) 商業道德教席合作的共同成果。TUM
關鍵字:
自動駕駛 算法 風險道德
自動駕駛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自動駕駛!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自動駕駛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自動駕駛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