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計劃將他們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寸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到年底時提高至6000片,2010年再度提高到35000片。
Fab 14晶圓廠是臺積電計劃中的處理器代工工廠,臺積電之所以增產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是為了滿足Intel要求的Atom芯片出貨量。據悉,臺積電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將處理器代工廠由Fab 12轉到了Fab 14晶圓廠,Fab 14也在購買測試設備,打算采用40nm工藝生產5000-6000片晶圓。
今年三月份,Intel與臺積電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就技術平臺、基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處理器 40nm
臺積電宣布與AMCC(應用微電路;Applied Micro Circuits Corporation;AMCC-US)結盟,AMCC的Power Architecture嵌入式微處理器將以臺積電90奈米CMOS制程生產,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到65奈米及40奈米制程。這意味著臺積電在 CPU代工領域再下一城。
AMCC為全球能源及通訊解決方案商,臺積電表示,這次雙方的合作,是AMCC Power Architecture嵌入式微處理器首次采用非SOI制程技術,受惠于臺積電成熟的bulk CMOS技術
關鍵字:
臺積電 CPU代工 CMOS
臺積電40/45納米制程傳出好消息,對岸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也緊跟在后!中芯國際表示,45納米搭上IBM技術陣營的共通平臺 (Common Platform),進展也將愈追愈快,預計2009年底將正式投產(Tape-out),2010年放量生產。中芯國際認為在機器設備折舊攤提持續下降與高階制程加入雙重效果下,2010年期待實現獲利。
IBM陣營愈來愈壯大,除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新加坡特許(Chartered)與全球晶圓(Global Foundries)以外,中
關鍵字:
臺積電 40納米 45納米 晶圓代工
據報道,臺積電計劃將他們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寸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到年底時提高至6000片,2010年再度提高到35000片。
Fab 14晶圓廠是臺積電計劃中的處理器代工工廠,臺積電之所以增產Fab 14晶圓廠的月產量,是為了滿足英特爾要求的Atom芯片出貨量。據悉,臺積電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將處理器代工廠由Fab 12轉到了Fab 14晶圓廠,Fab 14也在購買測試設備,打算采用40nm工藝生產5000-6000片晶圓。
今年三月份,英特爾與臺積電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就技術平臺、基
關鍵字:
臺積電 40nm 晶圓 制程工藝 設計流程
據臺灣地區媒體報道,英特爾全面擴大與臺積電合作,包括中央處理器(CPU)Atom與繪圖芯片Larrabee同時交由臺積電代工,這將是晶圓代工史上頭一遭,極具里程碑意義.
報道稱,臺積電為應英特爾出貨需求,已嚴陣以待全力擴充前、后段產能,臺積電將從2009年第4季起開始小量生產,真正放量時間點將在2010年初,目前 臺積電規劃南科12吋廠到2009年底時,月產能將達到6000片,并將逐步增加產能,2010年月產能將達到3.5萬片左右.不過,臺積電方面對于與英 特爾合作細節不愿置評.
業界預估
關鍵字:
臺積電 GPU Atom CPU
受IDM繼續執行輕晶園廠策略及fabless的推動,預計全球代工業在2010-2013期間將穩定的持續增長,并可能會影響到全球IC銷售額的1/3。
估計全球純代工在2009年下降16%,為173億美元,而2010年將增長25%,達217億美元。如果計及IDM中的代工部分,全球代工總計2010年可達255億美元。
按照市場預測到2013年時全球純代工可達350億美元及總的代工可達410億美元。
按ICInsight的看法,到2013年時全球代工對于總IC銷售額的影響達31.2%,即全球
關鍵字:
臺積電 fabless 晶園
臺積電與日月光半導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18日宣布,領導同業共同合作完成制定全球第一份“集成電路產品類別規則(Integrated Circuit Product Category Rule,簡稱IC PCR)”。此份IC PCR系依循ISO14025國際標準,針對半導體工藝特性,整合國內外大廠意見而制定,內容涵蓋能源使用、水資源使用與污染物產生量、廢棄物產生量、空氣污染物產生量,以及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等,可作為全球半導體晶圓制造業及封裝測試業進行完整第三
關鍵字:
臺積電 封裝測試 晶圓制造
除了進軍太陽能市場之外,臺積電也沒忘了其它新興市場,潛力股LED就進入了臺積電的視線。據報道,臺積電正在與全球最大的高亮度藍光LED公司LUMILED商談并購事宜,以此推開LED市場大門。
LUMILED的來頭可不算小,公司兩大股東是飛利浦和惠普。業界分析認為,如果雙方能夠進行合作,利用臺積電的人才和技術開發優勢、充足的的資金作保障,LUMILED的生產成本將會降低,產量和市場份額都會上升,在高亮度LED市場將非常具有競爭力。
然而,飛利浦并不愿意放棄LUMILED,再加上臺積電還持有競爭
關鍵字:
臺積電 LED 太陽能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預計,第四季度公司營收將較第三季度出現增長。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芯片設計商高通和Nvidia近期造訪了臺積電等合約制造商,報道未署名消息來源。
張忠謀的預期好于市場預期水平。市場此前預計,臺積電第四季度營收或將下滑約10%,至新臺幣810億元(約合25億美元)。今年7月底,臺積電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在新臺幣880億元-900億元(約合27.16億-27.78億美元)間,主要受芯片需求回升和全球經濟復蘇提振。
臺積電今年使用了更為先進高效的技術,提高
關鍵字:
臺積電 芯片
原先預期繪圖晶片雙雄40納米大戰將會在2009年第2季正式開打,其中超微(AMD)所推出ATI Radeon HD 4770備受市場關注,稍后NVIDIA也會跟進發布40納米產品,但出乎預料的是,由于臺積電40納米制程良率偏低,傳出僅達2成左右,令超微受傷遭受重創。
超微5月初準備大舉登場的ATI Radeon HD 4770繪圖芯片,首度導入臺積電40納米制程,由于功耗降低、效能提升,備受市場期待,然在6月時因實際出貨量相當稀少,僅少數一線業者有貨可賣,使得超微錯失逆轉契機,外界開始質疑40納
關鍵字:
臺積電 40納米 繪圖芯片
據臺灣媒體報道媒體普遍關注林百里和郭臺銘之間的友情與競爭,但是此事件真正凸顯的,其實是臺灣代工產業面臨危機,已經到了非轉型不可的關頭。
臺灣的代工產業面臨轉型危機,早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從股價走勢觀察,幾家科技代工大廠鴻海、廣達、華碩、仁寶等,股價都不如前幾年風光,由此可以看出代工產業利潤已大不如從前,如果不適時轉型,獲利能力將會愈來愈不理想,企業發展將遇到很大困難。
代工產業積極跨足面板
不只代工廠如此,連身為晶圓代工龍頭的臺積電,近年來也著手進行轉型,開始切入太陽能產業。任何企業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面板
臺積電跨足綠能產業滿半年,LED業界傳出,臺積電正與全球高亮度藍光LED最大廠LUMILED公司洽談并購事宜,藉由切入終端應用以達2018年20億美元的目標。
臺積電對此傳聞不予置評。但此一傳聞在創投界已傳了三年,礙于價格問題,以及臺積電尚未確定跨足LED,始終未拍板。
LUMILED大股東是PHILIP跟惠普,去年因為金融海嘯造成虧損,菲力普有意出售這個不賺錢的部門。此外不同于其它LED業者在海外設立代工廠商、降低成本,LUMIED相對成本較高,不利競爭。
業者指出,PHILIP早
關鍵字:
臺積電 LED 太陽能
臺灣《經濟日報》周二援引未具名行業消息人士的話稱,芯片代工龍頭臺積電正在就收購飛利浦電子旗下子公司飛利浦流明(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一事進行洽談,此舉旨在增強臺積電發光二極管(LED)業務。
報導稱,臺積電拒絕就此事置評。
關鍵字:
臺積電 LED 芯片代工
9月19日,將是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任CEO的第100天,在這100天內,他已經給了市場投資人一個大禮,而四大投行摩根大通夏鮑文、美林證券何浩銘、花旗陸行之及高盛呂東風,也都跟著調高臺積電的目標股價。
根據臺積電公布的最新財報,第三季合并營收約九百億新臺幣,環比增長21%;第三季毛利率約為48%,大幅優于市場預期。今年資本支出預估也由年初的15億美元上修至23億美元,對半導體產業的復蘇速度也比先前預期的更快,預估2011年產值即可恢復到2008年水準。
張忠謀一口氣調高全球半導體產值、電子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據Digitimes報導,臺積電公司計劃未來數月內對40/45nm制程 300mm晶圓產品進行增產。盡管此前預計的四季度芯片銷量有可能會下降3%左右,但臺積電依然決定將40/45nm制程 300mm晶圓產品的產能提升1/3.按他們的計劃,在今年剩下的四個月中臺積電的45/40nm 300mm晶圓平均月產量將達4萬片,而今年三季度的平均月產量則只有3萬片。
今年三季度臺積電只用上了93%的產能進行制造,而在剩下的幾個月內他們的300mm產線顯然要開足馬力進行生產了。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300mm 芯片
臺積電介紹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tsmc.com.tw/ 英文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臺積公司于1987年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身為業界的創始者與領導者,臺積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