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制造工藝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功耗并提升性能,目前三星和臺積電均已經可以以14nm/16nm工藝制造芯片,而據報道,臺積電正計劃最早在2020上半年推出5nm工藝制造技術。此外,7nm工藝的芯片也有望在2018年早些時候量產。如果他們的進度靠譜,就意味著2年間的芯片尺寸縮減會達到50%。
開發7nm以下芯片的制造過程是相當棘手的,但臺積電將答案寄托在了極紫外光刻(UAV)技術上。該公司稱,他們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并預計延伸至5nm技術
-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 報道指出,臺積電10nm今年第一季度流片,今年第四季度進入量產,此舉將領先三星半年的時間,一舉挽回16nm延期的頹勢。
同時,聯合CEO劉德音稱,7nm一如預期,將于2018年上半年量產。此外,最為先進的5nm展開研發室已有1年時間,可望在7nm量產后兩年,也就是2020年上半年量產投片。
臺積電還透露,目前在14nm/16nm的訂單上,它們和三星約各占50%,但今年有信心提升到70%。
雖然有跡象顯示Intel要等到明年才能交出10nm產品,但綜合實力上仍然是最強,而且很可能直接是
- 關鍵字:
臺積電 Intel
-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召開2015年第4季法說會,并替2016年第1季及全年做出初步展望,第1季向來是傳統淡季,但臺積電季衰退幅度僅約-1.3~-2.7%水準,優于業界與投資界預期。
董事長張忠謀表示,第1季表現可望優于原本估計,全年則有5~10%的年增幅度,并“希望”能保持兩位數成長。
張忠謀表示,2015年第4季底全球半導體庫存調整已經低于季節性水準兩天,此外,中國大陸智能手機需求略有復甦,使得臺積電表現優于原先預期,也因為整體半導體產業表現有所回溫,并不完全都是臺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昨(14)日召開法人說明會,由董事長張忠謀親自主持。雖然臺積電認為第1季客戶端回補庫存需求仍十分謹慎,但張忠謀表示,首季營運情況已比預期好,營收季減率已較上季為低,臺積電今年在14/16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市場占有率將重拾領先地位,明年10奈米一開始就可搶下高市占率、不會是輸家。
受到法說會偏多言論,臺積電昨晚在美掛牌ADR開盤走高,大漲逾3%。
臺積電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達90~100億美元規模,較去年增加11~23%,除了用于擴充10奈米產能外,也將加快7
- 關鍵字:
臺積電 10納米
- 去年半導體景氣罕見衰退,但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仍逆風飛行,全年營收年增10.6%,成長幅度優于勁敵英特爾,營收年增率也是專業晶圓代工業者中最佳。臺積電內部看好今年營收將維持二位數成長。
臺積電日前公布去年合并營收為8,434.97億元,年增10.6%;但根據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去年并非所有半導體廠能像臺積電一樣逆勢成長。
顧能指出,去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總營收約3,337億美元(約新臺幣11兆元),年減1.9%。衰退的原因,主要受強勢美元影響部分地區需求下滑,加上全球經濟表現不佳
- 關鍵字:
臺積電 半導體
- 半導體市場研究機構 IC Insights 公布2015 年全球晶圓廠產能排名,前十名變動不大,僅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英特爾的排名對調,目前分居第 6、7 名。
截至12月底止,三星每月產能相當于 253.4 萬片200mm(8 寸)矽晶圓,市占率 15.5% 高居全球第一,其多數產能應用在生產 DRAM 與快閃內存。
臺灣共有兩家晶圓廠擠進前十名,分別為臺積電(2)與聯電(8),其中臺積電每月晶圓產能來到 189.1 萬片,較 2014 年增加 14%,增幅高于三
- 關鍵字:
臺積電 三星
- 陶氏化學公司 陶氏旗下的電子材料事業部很高興地宣布,其榮獲由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臺積電)頒發的 2015 年杰出供應商獎。這項殊榮肯定了陶氏在化學機械平坦化 (CMP) 在材料開發和交付方面的出色表現。 “陶氏化學機械研磨(CMP)技術有幸獲得臺積電授予的這項殊榮。臺積電是一家創新企業,也是全球領先的代工廠,我們非常自豪能成為其重要合作伙伴,”陶氏電子材料事業部 CMPT副總裁暨全球業務主管 Mario Stanghe
- 關鍵字:
臺積電 陶氏化學
- ? ?臺積電今日宣布榮獲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協會(IEEE) Spectrum雜志發布的全球專利實力評鑒(Patent Power Scorecard)半導體制造類組(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Sector)第1名,肯定臺積電的技術創新、專利布局與策略擘劃。 臺積電向來是半導體制造技術與創新的領導者,為求精益求精,每年投資數10億美元于技術的研究發展,其專利成果已連續兩年獲選入IEEE Spectrum 全球專利實力評鑒半導體制造類組的前10名,今年更是
- 關鍵字:
IEEE 臺積電
- 臺灣《經濟日報》8日社論說,臺灣科技業龍頭臺積電昨日宣布,將申請赴中國大陸南京市設立12吋晶圓廠,初步投資金額30億美元,規劃月產能2萬片,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制程。 臺積電是全球半導體晶圓制造業龍頭,也是臺灣科技業的指標,過去投資重心都在臺灣,去年12月,張忠謀就曾表達過,10年前,臺積電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幾乎是零,但去年已占臺積電營收的6%,今年預估會達8%,已超過日本,并趕上歐洲客戶,成為貢獻臺積電營收的第三大市場,排行在美國與臺灣之后。因此,當大陸本地客戶明顯增加,若能就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 臺積電宣布啟動登陸設立12吋晶圓廠計劃,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就生產條件,當然臺灣最優,但大陸有半導體產業發展支持。
7月,何麗梅率隊赴南京,敲定投資獎勵,優惠條件讓張忠謀滿意。11月,臺積電運動會上,張態度轉變了,審慎評估改為積極評估。閱讀“和中國做生意”… 從美國人思維,看如何和大陸人做生意。
臺積電赴大陸首座12吋晶圓廠決定落腳南京,關鍵在于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何麗梅在今年7月親自率隊與南京當局敲定投資獎勵,降低臺積電16奈米在大陸相關疑慮及成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 “中國制造”的虹吸效應,會滾雪球般持續擴散,衡盱全球半導體大廠,包括英特爾、聯電、力晶、三星、海力士、中芯國際等大廠均擴大在中國布局,無一不是為了卡位中國制造商機。
-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
- 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臺灣企業不管打亞洲杯或世界杯都會碰到!臺灣的產業政策是什么?業界該如何面對競爭,找到新出路? 中國發展“進口替代”策略,不管是走快速并購路線的紫光集團,或者自行發展技術的華為,都是循著國家的產業政策前進。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臺灣的產業政策是什么?業界又該如何找出路? “紅色供應鏈是中國發展的藍圖,透過5年規劃,把市場力量轉為國家的力量”,學界出身、對臺灣企業有深入研究的柜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分析,中國內需市場夠大,是它的優勢,有人形容這是“紅色軍隊”,但這是擋不住的。臺灣
- 關鍵字:
臺積電 DRAM
- 當局政策限制多年,臺積電終于在松綁之后邁出關鍵一步,確定投資30億美元在南京設立當今主流的12寸晶圓廠與IC設計服務中心。 雖然是需要“投審會”核準,但工商時報稱幾乎就是走流程的形式而已。 據悉,該工廠由臺積電獨資,規劃月產能2萬片,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nm。 盡管這是一件利好,但仔細分析可以知道,2018年的時候,臺積電的10nm就已經量產1年多,7nm也交付客戶,大陸事實仍落后臺灣兩個世代。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通過問答對外披露,2萬片的產能是2015年臺積電全部的2.5%。 對
- 關鍵字:
臺積電 中芯國際
- 臺積電與英特爾、三星的先進制程競賽依舊打得火熱,10納米以下制程成為半導體三雄間的競逐場,三星雖于11月中搶先發表10納米FinFET制程生產的S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看似搶先臺積電與三星,不過,臺積電3日透露,早已成功以7納米制程產出SRAM,而且預告5納米也要來了! 臺積電于3日舉辦第十五屆供應鏈管理論壇,臺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表示,庫存調整已近尾聲,2016有望恢復成長,臺積明年將比今年更好,與先前自家董事長張忠謀的說法一致,劉德音對臺積電先進制程進度也透露更多的訊息。 在1
-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 臺積電衝刺旗下目前已量產最先進的16納米制程再出擊,預計明年推出更具成本優勢的16納米FFC制程,主要提供高通、聯發科、海思等大客戶使用,鎖定中低階手機芯片及游戲機芯片。 法人認為,16納米FFC制程可節省芯片光罩數,大幅降低客戶成本,此制程到位之后,臺積電16納米制程更是如虎添翼,通吃高中低手機芯片代工訂單,成為明年最具成長性的制程,有望快速取代20納米,成推升臺積營收、獲利成長的主要動能。 臺積表示,16納米加計20納米今年第4季營收占比已達20%,預估明年兩項制程全年營收占比應可逾30%。
- 關鍵字:
臺積電 海思
臺積電介紹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tsmc.com.tw/ 英文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臺積公司于1987年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身為業界的創始者與領導者,臺積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