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寸廠登陸 張忠謀怎么點頭的?
臺積電宣布啟動登陸設立12吋晶圓廠計劃,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就生產條件,當然臺灣最優,但大陸有半導體產業發展支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153.htm7月,何麗梅率隊赴南京,敲定投資獎勵,優惠條件讓張忠謀滿意。11月,臺積電運動會上,張態度轉變了,審慎評估改為積極評估。閱讀“和中國做生意”… 從美國人思維,看如何和大陸人做生意。
臺積電赴大陸首座12吋晶圓廠決定落腳南京,關鍵在于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何麗梅在今年7月親自率隊與南京當局敲定投資獎勵,降低臺積電16奈米在大陸相關疑慮及成本,而且同意獨資,讓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拍板定案,決定遞件設廠。
臺積電在釋放赴大陸投資后,很多地方政府都表態歡迎投資,但臺積電設廠小組多方勘察并評估,最后只剩英特爾大連舊廠、武漢及南京,最后決定南京建廠。
為何選在南京設廠?除了英特爾大連舊廠是8吋廠,必須將原建物重新改建,不符經濟效益;最主要的關鍵,是南京市政府提供的投資獎勵條件最優惠。
張忠謀以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從以前他和阿里巴巴馬云對談,到后來和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對談,他都強調臺積電絕對會是紅色供應鏈重要協助者。后來他更堅定說,臺積電并不害怕紅色供應鏈,因為臺積電有自己的“大聯盟系統”,包括上中下游廠,這個大聯盟不管是紅色、綠色的供應鏈,沒有一個供應鏈可缺少臺積電這一塊。
張忠謀以前甚至曾說,在大陸生產12吋晶圓的成本比在臺灣還貴,因此沒有去的急迫性。
不過,今年11月臺積電運動會,張忠謀就已改變態度,從“審慎評估”改為“積極評估”,當時即隱約浮現臺積電大陸12吋晶圓廠投資案已箭在弦上。
張忠謀當時表示,登陸投資考量因素相當復雜,包括經濟規模、生產成本及政策方針等。他分析,就生產條件,當然臺灣最優,各廠研發團隊支持快速,且設備和材料及后段封測,供應鏈完整。不過,考量大陸政策走向,大陸明文將“中國制造”列為2025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方針,應是驅動臺積電登陸設廠重要因素。
據了解,張忠謀為了解大陸人的想法,以及如何和大陸人談判,特別仔細閱讀Henry Paulson著作Dealing with China(和中國做生意),想從美國人的思維,去看如何和大陸人做生意;甚至擔心臺積電技術和機密被偷,應該用什么方式去防范,取經之人還包括近期才被紫光集團挖角的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
如今臺積電終于遞件登陸投資,雖然張忠謀沒透露是拿到什么優惠條件,但肯定讓他覺得滿意,而且可后發先至,直接切入大陸可能五年內還無法趕上的16奈米,終于將臺積電12吋晶圓代工據點延伸到大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