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中午消息,由《創業家》主辦的首屆黑馬創交會于12月21日-2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該會以“交配”為主題,實現了“四大交易”,為創業創新型企業在股權、產品、師徒、人才四大方面提供了交易及配對的平臺。
在21日上午的明星眾籌產品發布環節,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發表了主題演講。
他表示,榮耀這個品牌是華為移動互聯網子品牌,華為的戰略是用“榮耀”跟小米這樣的公司去競爭。華大家問華為品牌干什么?華為是跟蘋果、
- 關鍵字:
華為 蘋果 三星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稍早傳出開始量產采用14納米FinFET制程技術的A9芯片,這對于三星來說,在搶佔先進微細制程市場以及與蘋果(Apple)合作關系上,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據ET News報導,三星美國奧斯汀廠傳出已經開始量產采用14納米FinFET技術的蘋果A9。雖然美國奧斯汀廠以及韓國器興廠均擁有FinFET制程的產線,但由于為量產的第一階段,因此先由奧斯汀廠打頭陣。
此外分析指出,由于顧及次世代芯片性能資安以及供應等問題,奧斯汀廠是在蘋果的要求下首先
- 關鍵字:
三星 FinFET 14納米
- 研調機構WitsView研究經理張閔堯預估,2015年電視出貨達2.23億臺,年成長3.9%;表現略為保守,主因電視面板價格連3季上揚,大幅壓縮電視售價的促銷空間。
張閔堯指出,兩大韓系電視品牌三星、LG積極搶市,排擠其他品牌的成長空間。雖然目前電視市場漸入淡季,但兩家品牌購買面板,積極備貨的動作并未松動,在2015年沖刺市占率企圖心不言可喻。
WitsView預測,兩大韓系電視品牌2015年合計市占率將沖破40%大關,韓商突圍勢必沖擊中國大陸,及日系品牌的市占率。
對中國大陸品牌而
- 關鍵字:
面板 三星 LG
- 研調機構IC Insights表示,臺灣及韓國半導體廠持續積極擴產,合計已掌握全球56%的12吋晶圓產能。
IC Insights指出,三星(Samsung)與海力士 ( Hynix )合計掌握全球35%的12吋晶圓產能;其中,三星一家便掌握全球高達24%的12吋晶圓產能。臺灣廠商則掌握全球約21%的12吋晶圓產能;其中,有85%的產能主要投入晶圓代工,有15%產能生產記憶體產品。至于北美廠商則掌握全球28%的12吋晶圓產能,日本廠商則掌握全球14%的12吋晶圓產能。
另外,就全球晶圓產能
- 關鍵字:
晶圓 三星 海力士
-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近日裁定,小米侵犯了愛立信的專利,禁止小米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如今,發展勢頭迅猛的國產手機在“集體出海”過程中,專利麻煩都將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專家表示,我國手機廠商應眼光放長遠,提前就重點專利在相關國家或地區做好專利部署,加大知識產權創新投入,同時應聯合起來應對專利戰。
小米自今年7月進軍印度以來,短時間內已獲得印度市場1.5%的市場份額,此次專利糾紛無疑將對其“走出去”計劃產生不利影響。
實際上,我國手
- 關鍵字:
小米 愛立信 三星
- 國內半導體龍頭大廠臺積電于16日宣布赴中國設廠的新計畫,這是臺灣半導體大廠向中國位移的最新發展。
在中國政府全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計畫之后,全球主要半導體廠商紛紛采取前進中國設廠或參與中資投資計畫,以確保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繼英特爾宣布投資中國清華紫光集團及其旗下聯發科最大對手展訊之后,臺灣的聯發科隨即大舉跟進,展開一連串中國投資計畫,臺積電的中國投資計畫則是臺灣半導體大廠向中國市場沖刺的最新發展。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在對岸的投資計畫已有想法,因為臺積電不去,三星也會去。目前臺積電的
- 關鍵字:
三星 臺積電 英特爾
- 過去這一年,韓國IC設計業者處境每況愈下。由于下游的智能型手機市場惡化以及大陸業者的激烈追擊,陷入一陣苦戰。持續惡化的業績迫使IC業者開始進行收購以及合併,企圖透過「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的方式殺出重圍。
IC設計指的是只專注于進行半導體研發,而生產部分則委託給晶圓代工。過去這段時間,南許多業者都順利地在KOSDAQ上市,并擁有一定的規模。
據韓媒Money Today報導,曾引領韓國IC業者好一段時間的MtekVision面對持續虧損,卻始終無
- 關鍵字:
IC設計 晶圓 三星
- 2014年為面板產業的豐收年,四大應用別(電視、顯示器、筆記型電腦與平板電腦)的整體面板出貨量達8.27億片、年增2.2%年,且為近年來少見價量齊揚的亮眼表現。TrendForce旗下光電事業處WitsView研究副理陳若榆表示,2015年面板產業供需環境,在不考慮面板廠調整產能的基礎下,供過于求比例將從2014年的-0.4%上升至2015年的5.4%。
陳若榆指出,由于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加上第二季三條全新的中國8.5代產線加入營運,都可能沖擊產業信心,因此明年下半年是否會發生旺
- 關鍵字:
面板 友達 三星
- 看看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情況,各家是有喜有憂。站在風暴口的恐怕是三星和微軟,手機銷量和WP系統的市占率均快速下滑。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三星 華為
- 目前手機處理器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不上不下的關口,ARM的Cortex-A53、Cortex-A57均已經不算新架構,也有相關產品在售。架構沒有革新的情況下,加大性能的代價就是功耗提升。除了工藝升級之外,筆者已經想不到有什么方法能夠讓手機SoC短時間內有較大的提升了。今天三星半導體業務總裁金奇南(Kim Ki-nam)宣布稱,三星14nm FinFET工藝進展順利,并且已經有客戶在投產芯片了。
目前還不清楚這家“客戶”究竟是誰,最大的可能性自然是蘋果了,因為目前Apple
- 關鍵字:
三星 14nm 臺積電
- 韓國時報(Korea Times)15 日報導,三星電子明年將投資半導體設備 13.5 兆韓圜,或相當于 120 億美元,稍高于今年的 13 兆韓圜。
全球記憶體晶片市場目前由三星、SK 海力士與美光所把持,三大廠市占率合計來到 93%。知情人士消息指出,三星并不打算大幅增加設備資本支出的主要考量是明年策略將放在維持價格穩定與市場供需平衡。
據報導,三星看準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的市場需求有望增加,因此考慮明年在大陸西安開設新廠房。除此之外,有鑒于 DRAM 的需求平穩,
- 關鍵字:
三星 SK 海力士 美光 NAND
- 在臺積電大獲全勝獲得今年Apple A8全部訂單之后,雖然距離Apple明年第三季度新品發布尚有三個季度時間,近期隨著三星宣布14nm制程開始量產,Apple A9處理器鹿死誰手再一次獲得業界矚目。
三星在失手A8之后開始發力晶圓制造,晶圓制程直接從28nm升級14nm制程顯得頗為大膽又實屬無奈,因此從啟動14nm制程之初業界就擔心其良 率難以掌控,前段時間一直盛傳良率只有三成左右,真如此三星想獲得Apple A9的訂單估計會再次落空,近期雖然三星對外宣傳14nm制程開始量產,不過對具體的良率很
- 關鍵字:
A9 三星 臺積電
- 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同比持平,但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0.3%至3.01億部。
Gartner所指的手機銷量是指銷售到終端用戶手中的數量。Gartner調研經理羅伯塔?科扎(Roberta Cozza)稱:“由于功能手機與低端Android智能手機的價格差距進一步縮小,第三季度功能手機的銷量同比下滑25%。”
按地區劃分,第三季度新興市場的手機銷量漲幅創歷史新高。其中,東歐、中東以及非洲的手機銷量同比增長近50%。在成熟市場,美國的銷
- 關鍵字:
蘋果 三星 小米
- 三星半導體業務及LSI系統業務部門總裁金奇南(Kim Ki-nam)表示,14納米FinFET芯片工廠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不過,他并未透露這家工廠的客戶。
三星這家14納米制程工廠主要是為了拉攏臺積電的客戶。
三星為蘋果生產的首批14納米芯片很可能由這兩家工廠制造,有傳言稱,蘋果已經開始下單生產S1系統芯片,S1芯片將用于蘋果智能手表。而業內最大的“應用處理器”(AP)巨頭高通也已經和三星簽訂協議,準備生產下一代應用處理器。高通應用處理器有望出現在AMD新一代的GPU
- 關鍵字:
三星 14納米 高通
- 12月15日,根據國外科技媒體獲悉的最新消息顯示,三星已開始在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工廠為蘋果生產下一代A9處理器,而這款處理器極有可能被用在下一代iPhone中。
據悉,三星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工廠已經在當地時間上周四開始了A9芯片的生產工作。事實上,三星芯片部門負責人早在今年10月就確認公司收到了一份芯片代工大單,并表示公司芯片部門的利潤將會在開始為蘋果供應芯片后得到大幅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自從蘋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來,三星就一直是蘋果手機的芯片供應商之一
- 關鍵字:
三星 iPhone A9
三星介紹
韓國三星電子成立于196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1992年中韓建交后。1992年8月,三星電子有logo限公司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此后的10年,三星電子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2003年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躍入中國一流企業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價值108.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