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OLED有機電視從2013年開始,就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產品。相比LED電視,OLED電視有著更好的畫質表現,黑色場景表現尤為出色,也是一些高端用戶的購機選擇。但是過高的價格,卻成為一道門檻擺在用戶面前。近期,外媒報道顯示,三星在2015年并不打算推出新品OLED電視,而是持觀望的態度。
?
較早前三星推出的曲面OLED電視
對于OLED電視來說,其實三星早就推出了多款產品。但是一直以來,OLED電視的成本依然是高高在上,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這和其制作工藝要求較
關鍵字:
OLED 三星 QLED
1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韓國第三大手機生產商泛泰集團因陷于大量債務問題,日前懇請公司員工將今年12月到明年3月的20%工資返還給公司,以幫助公司渡過難關。
目前來看,該公司員工對此并無異議。泛泰集團在韓國是僅次于三星和LG的手機生產商,但其知名度遠不如這兩家公司。由于公司深陷大量債務問題,已經在今年8月向法院申請破產管理,并在今年9月決定將公司拍賣。
但是,隨著投標時間的結束,事實上沒有一家企業真正愿意出錢收購這家售價生產商。所以,泛泰集團才向公司員工伸手,以求維持公司運營并盡快
關鍵字:
泛泰 三星 LG
伴隨大陸手機產業的崛起,一批本土IC設計企業正在逐步壯大,兆易創新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功能手機大多采用SPI NOR Flash芯片,設計相對簡單,而且制造成本較低,對于低端手機頗有吸引力。目前來看,功能機的市場容量依然不可小覷。工信部曾發布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報告,其中顯示今年一季度,2G手機(功能機)總出貨量為1144萬部,雖然同比下降超七成,但是仍然是個不小的數字。放眼全球市場,根據IDC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去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10億400萬臺
關鍵字:
蘋果 三星 Flash
三星證實14納米制程已進入生產階段,左右與臺積電16納米的市占落差,業界認為,臺積電已全力追趕,明年雖然還是會落后三星,但雙方差距將會縮小。
三星首度出現在臺積電的雷達屏幕上,靠的就是14納米制程,并讓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坦言,明年16納米市占率將輸給三星。
業界認為,三星的14納米制程月產能已有2.5萬片,臺積電則要等到明年6月底前,才能備足5萬片的16納米FinFET+產能,在產能落差下,明年上半年蘋果A9處理器訂單確實可能略低于三星。
不過,業界認為,三星搶下的A9訂單,應該是先
關鍵字:
三星 臺積電 14納米
美國新能源公司Seeo近日獲得了1700萬美元的E輪融資,投資人包括三星公司旗下的三星風投(Samsung Ventures)。
?
Seeo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要研發可充電的鋰電池。該公司已經擁有還未商用的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的電池,并計劃增強到400 Wh/Kg,這是如今諸多電動汽車電池的兩倍。
之前三星曾表示不會進入電動汽車領域,不過現在看來,三星卻在一步步走在這個領域。此前,三星就在美國和韓國申請了一些
關鍵字:
三星 Seeo 電動汽車
彩電行業技術之爭再次冒出濃濃的火藥味。
昨日(12月11日),在創維GLEDAir北京發布會上,創維集團彩電部總裁劉棠枝炮轟曲面液晶電視是彩電行業的倒退,認為其不僅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新的用戶體驗,反而讓企業增加了成本,消費者增加了負擔。
這一言論無疑將矛頭指向了今年主推曲面液晶電視的三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曲面液晶電視的確是三星在主推,而國內的海信、TCL彩電企業也在做,三星主要供給曲面液晶面板和模組,下一步可能會只供給屏幕。
曲面液晶成本多1
關鍵字:
曲面液晶 創維 三星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為迎接巨量資料(Big Data)時代的來臨,將以資料儲存半導體事業一決勝負,目標擬以DDR4 DRAM和3D V-NAND為基礎的固態硬碟(SSD)列為核心產品。
據韓國Inews 24報導,總括負責三星半導體事業部的DS部門將擴編人力,在集團底下成立巨量資料中心,并依照產品分析消費者的喜好程度等,強化事業力量。
DDR4 DRAM相較于DDR3,待機電流減少30%、耗電量減少35%,是能源使用效率高的產品。資料傳輸速度也較DDR3快2倍
關鍵字:
三星 DDR4 SSD
據國外媒體報道,三星以電子消費產品聞名,但這個韓國科技巨頭對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濃厚興趣,先后申請了一系列有關機器人技術的專利。
由三星設計生產的SGR-1機器人哨兵已經在朝鮮與韓國之間的非軍事區投入使用,該機器人佩帶機槍和榴彈發射器,并能夠識別兩公里內出現的目標。
雖然許多日本企業也在研究用于消費者市場的機器人,但三星似乎對提供專業解決方案更感興趣,三星希望研制出更多基于物聯網的新一代機器人。
關鍵字:
三星 機器人 SGR-1
外電報導指出,全球手機芯片龍頭高通(Qualcomm)研發中的驍龍810處理器出包,目前不確定能否在明年上半年順利解決,恐影響三星(Samsung)、索尼(SONY)等智能型手機廠生產,但未使用這顆處理器的宏達電將受惠。
高通的驍龍810是針對高階智能手機和平板計算機所研發的系統單芯片(SoC),為Cortex A57搭配A53的4G八核心處理器,搭配Adreno 430 GPU,且支持4K影像的拍攝與播放,屬于高階產品。
日本智能手機/平板計算機情報博客引用韓國媒體Business ko
關鍵字:
三星 高通 蘋果
DRAM產業前景轉佳,近期業界傳出美光(Micron)要求臺塑重談對華亞科的計價合約,借此拿下更高獲利分配權,但臺塑認為既有合約尚未走完,遂予以拒絕,并將2015年焦點放在20納米制程技術轉移上,協助華亞科轉進20納米制程,全面迎接DDR4芯片世代。
自從美光成功整并臺、美、日DRAM產業,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成為全球三大記憶體廠后,美光一直與臺塑針對合資公司華亞科的投資股權、產能分配及獲利計價等進行調整。
2012年底臺塑宣
關鍵字:
美光 DRAM 三星
日前,ICInsights公布了2014年全球Top20芯片供應商預估排名,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及聯發科今年業績可望分別成長26%及25%,成長幅度將居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中的前兩位。ICInsights預估,今年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總營收將達2595.62億美元,較去年增長9%。若不計臺積電與聯電兩家,全球前18大半導體廠總營收約2301.74億美元,年增8%,將與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幅度相當。
ICInsights指出,今年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營收都將超過42億美元。其中,8家廠商總部位于美國
關鍵字:
臺積電 三星 英特爾
這一年華為終端的發展備受業界關注,尤其是獨立品牌榮耀的海外拓展已走過“對攻”小米的階段,開始與三星、蘋果直面較量。
騰訊科技從內部渠道獲取的一份榮耀最新戰略規劃顯示,榮耀手機2015年的銷量目標是4000萬部,銷售額50億美元,2016年目標則是突破100億美元。
策略方面,榮耀未來將通過榮耀+暢玩的雙品牌布局,形成從榮耀手機+智能家居(榮耀盒子、榮耀酷開電視、榮耀立方)+智能穿戴設備(榮耀手環、暢玩手環)等三大品類覆蓋。
據榮耀官方此前透露,2014年銷量將
關鍵字:
華為 蘋果 三星
高通(Qualcomm)和英特爾(Intel)公開了下載速度最高可達450Mbps的新一代移動裝置數據芯片LTE Modem,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致力于研發次世代Exynos Modem產品。三星2015年預計搭載在旗艦智能型手機的Exynos 7 Octa移動應用處理器(AP),將支援次世代LTE速度。
據韓國IT Today報導,三星瞄準2015年市場,正全力研發新數據芯片。新芯片為2014年三星LTE下載速度最高支援300Mbps的Exynos Modem
關鍵字:
三星 Exynos 高通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獲利大減,為了省錢回收AMOLED螢幕用于新機?自稱是三星員工的網友宣稱,三星使用舊螢幕是導致新機品質下滑的主因,不過三星當天立即出面反駁,稱全是子虛烏有的謠傳,絕無此事。
BusinessKorea和phoneArena 5日報導,自稱是三星員工的民眾3日在韓國社交網站SNS爆料,三星回收使用Galaxy智慧機的AMOLED面板用于新機,致使該公司新機品質低落。網友并附上疑似三星智慧機工廠的影片和照片佐證,但是消息傳出后,相關連結已經全遭移除。
關鍵字:
三星 AMOLED
對手,成就夢想的另一只手。過去四年,手機終端一直由蘋果、三星把持,最著名的橋段就是兩家企業聯手攫取了智能手機產業的高額利潤。兩者相互合作又互為競爭的微妙關系,也堪稱人類歷史奇葩的,事實上,我們真得很難在快消領域找到這么具有話題性的“絕代雙驕”。
2014年之前,業界都會認為三星、蘋果會一直把這種見鬼的關系維持下去,聯手統治智能手機產業500年,但讓人想不到的是,三星流年不利,兵敗如山倒,正在蘋果CEO樂呵呵地宣布自己喜歡男人的時候,李健熙老爺子卻只能住在醫院里;正在iPh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三星介紹
韓國三星電子成立于196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1992年中韓建交后。1992年8月,三星電子有logo限公司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此后的10年,三星電子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2003年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躍入中國一流企業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價值108.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