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以全球化視野發展中國半導體支撐產業 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

        以全球化視野發展中國半導體支撐產業 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

        作者: 時間:2008-07-11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發展裝備制造業對于中國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絕對有必要建設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本地的時候要有大局觀念和全局觀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566.htm

          半導體裝備制造業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其全球市場容量在2007年已經達到420億美元。發展半導體裝備制造業對于中國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絕對有必要建設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發展要有全局觀

          從全球來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設備和材料業的支撐,就不可能有產業,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從全球角度來看,與集成電路產業的關系非常緊密。但從地區角度來看,情況有所不同,是否一定需要一個本地的支撐產業,或者說一定要有本地的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來支撐,對此目前似乎并沒有定論。半導體產業發展到現在只有40多年時間,韓國和中國臺灣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

          以韓國為例,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20年來,并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支撐產業,包括中國臺灣也一樣,雖然也有一些企業做得不錯,但并沒有形成足以支撐本地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設備材料產業。我們看一下全球前10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它們控制了全球80%的市場,而這10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幾乎全部集中于美國和日本(只有1家荷蘭公司)。因此,從整個半導體產業來看,本地的支撐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的關系是比較松散的,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隨著物流體系的完善,我們完全能做到:設備在世界某一個地區生產而產品到另一個地區的客戶方進行生產。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不需要發展本地的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而是要明白該如何發展。發展本地半導體支撐產業的時候要有大局觀念和全局觀念。

          本地化服務是切入點

          集成電路產業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飛速發展,半導體設備行業也隨之日趨成熟。

          集成電路產業成熟有兩個標志。一個是技術進步會越來越慢,即縱深的技術進步會放慢,但寬度會越來越寬,即應用會越來越廣。另一個是銷售額越來越大,但利潤越來越小。

          要解決利潤越來越小的問題,有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從市場著手,聯合與兼并。我們看到設備行業近年來的企業兼并越來越多。另一個辦法是從成本著手,努力降低成本。可以從材料、生產、人力三個方面考慮降低成本。目前來看,材料成本沒有潛力可挖,中國在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有優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出現向中國遷移的趨勢,設備材料產業也一定會向中國遷移,我們能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使中國在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具有相對競爭優勢。

          本地化服務是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個切入點。設備行業已經進入服務時代,設備服務很難實現全球化,全球化服務的高成本不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另一個切入點是零部件和組件,如果我們把零部件和組件做好了,發展整機產業不是很遙遠的事,這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應重視知識產權問題

          國內設備廠商完全有能力研發先進的設備并應用到生產當中去,但是,國內設備廠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知識產權方面,知識產權對國內剛剛成立的設備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第二個挑戰就是知識產權有可能被一些客戶當作談判籌碼,以便使大的設備公司降價,而那些小公司的設備永遠被當成演示設備,這樣的小公司是沒辦法發展的。所以這些小公司一定要突破被大公司當成籌碼的瓶頸,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本地的大公司身上。由此就引出第三個挑戰,本地公司在剛剛成立的時候就面臨全球的市場競爭。對國內新的設備廠商來講,要跨越這三道坎并不容易。

          國內產業近年來發展非常快,2006年國內消費量已經是全球第一,而由中國本土提供的IC芯片還不到12%,我們有很多芯片都是依靠進口。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但是中國本地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到底對國內IC設備產業有多大的帶動作用,現在還看不出來。目前本地設備供應商產量小、供應能力差,特別是產品的一致性差,阻礙了市場推廣。

          應當說,半導體裝備制造業目前已進入成熟期,以往有過的40%以上的利潤率不可能再現,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必須有新的途徑、新的思路。引入國外廠商并使產品本地化是裝備制造業國產化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摒棄那種追求“純正血統”的中國公司的思維方式。國內廠家應該與國際大廠商加強合作,以借助對方在渠道、技術和品牌等方面的優勢。中國企業應該“走出去”,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并購國外廠商,實現跨越式發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翁牛特旗| 桃源县| 成武县| 齐河县| 太仆寺旗| 丽水市| 右玉县| 桦川县| 成武县| 乃东县| 察雅县| 峨山| 南郑县| 乐东| 玛多县| 靖远县| 潞西市| 改则县| 东安县| 监利县| 方山县| 哈密市| 广安市| 剑阁县| 射阳县| 景宁| 盘锦市| 琼结县| 芜湖县| 丁青县| 南昌市| 申扎县| 临江市| 蒙自县| 航空| 济阳县| 大姚县| 富源县| 开远市|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