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未來電子市場革新來自汽車電子
由于PC、家電、半導體行業利潤逐漸趨薄,相比之下,汽車電子產品的利潤又是誘惑重重,為此各PC、家電、電子巨頭們的“汽車夢”紛紛悸動。業者表示,未來電子市場的革新來自汽車電子,一旦汽車電子能形成真正的產業化發展,整個電子產業上下游都將有望在這一市場掘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3286.htm據了解,為搶先汽車電子市場,占領市場先機,國內數千家企業已開始紛紛爭食汽車電子產業后裝市場。深圳市場,包括創維、康佳、TCL也相繼表示“我們集團已投入了巨資,今年一定要在汽車電子市場分到一杯羹。”
事實上,不僅是創維和康佳,海爾、TCL等企業也被巨大的市場潛力所吸引。隨著PC產業進入高原期,增長空間有限,電子業紛紛轉進搶食汽車零組件市場大餅,包括鴻海、華碩、廣達、聯電等相繼宣布跨入汽車電子領域,進而牽動臺系設計廠敏感神經,包括盛群、義隆電、普誠等紛紛運用自身技術的優勢,如輕薄短小、成本優勢,朝往車用領域,企圖開發繼PC產業之后的另一片天。
對于汽車電子產業所帶來的豐厚利潤,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芯片廠商意法半導體公司亞太區汽車電子業務總監Giuseppe Izzo先生,在上月舉辦的“中國 國際汽車電子產品與技術展覽會暨汽車電子行業高層論壇”上表示,“汽車制造業在中國的快速增長,將極大地帶動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同時,由于汽車機械設計和制造已接近完美,汽車繼續改進的空間將集中在汽車和電子的結合上,今后汽車革新將來自汽車電子”。
由于目前汽車電子產業毛利豐厚,部分產品毛利竟然高達50%左右。因此,國際大廠紛紛轉投汽車電子產業,也似乎成了扭轉薄利局面的重要途徑。
汽車電子將成產業
國際芯片組大廠英特爾在在CeBIT秀展中以一臺Mini Cooper為改良的小跑車,展出首顆汽車用處理器后,業內認為,這將象征英特爾進軍汽車市場的開始,因此,作為上下游供應鏈的他芯片設計公司,應該意識到汽車電子一旦形成產業后所帶來的商機。
調查資料顯示,近兩年市場規模較大的汽車電子產品,依次為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31.6%)、防抱死制動系統(9.1%)、安全氣囊(8.3%)、電子組合儀表(8.3%)、車載娛樂系統(7%)、汽車空調(7.6%)等,占整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的71.9%;另外,車身控制器、自動變速控制系統、防盜系統、GPS導航系統、車載通信等也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
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后于汽車工業整體發展水平,國內平均每輛新車的汽車電子支出為885美元(折合人民幣7237元),而同期全球平均每輛新車的汽車電子支出為2025美元,差距相當明顯。現有國內汽車電子市場,主要被進口產品占據,市場與產業的矛盾非常突出。
今年,我國汽車總需求將達到550萬輛,按汽車電子價值占整車價值的15%計算(轎車約25%,客車和貨車約10%),汽車電子的年市場需求規模將達到800億元以上,中國汽車電子產業快速成長,將成為我國又一個新的獨立的支柱產業。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4年中國轎車產量增長率已接近90%,預計2005年中國汽車需求量將達到550萬輛,汽車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0000億元,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大約可達到2500億元~3000億元,這將極大地促進中國電子工業的發展。2004年,全球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已接近1000億美元,而電子元器件的市場規模也已達到130億美元(據2003年12月iSupply數據),并以7%-10%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隨著我國未來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汽車電子的價值含量迅速提高,我國汽車電子產業將形成巨大經濟規模效應,汽車電子產品占汽車的成本將進一步提高,轎車中的汽車電子產品比例將達到30%-40%。
汽車市場成為電子行業下一個最賺錢的領域時,業者對2005年汽車行業的表現也有較為樂觀的預期。可以預見,汽車電子市場經過2004年的一系列鋪墊工作之后,在今年汽車銷量仍增長的需求趨勢之下,今年汽車電子業的發展將會實現質的飛躍。而受惠汽車電子原本利潤豐厚的事實,業者也有望在產業化之時順利掘得第一桶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