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編輯觀點 > 國產半導體重大并購,能否實現算力突圍?

        國產半導體重大并購,能否實現算力突圍?

        作者:陳玲麗 時間:2025-05-27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發布公告,雙方正籌劃通過換股吸收合并方式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將向全體A股股東發行股票進行換股合并,并同步募集配套資金,雙方自5月26日起停牌,預計停牌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5/470892.htm

        640.jpeg

        截至5月23日,市值905億元,市值為3164億元(科創板市值排名第一)。交易方案顯示,海光信息將按1:1.5的換股比例向中科曙光股東發行新股(每持有1股中科曙光股票可換得1.5股海光信息股票),合并后市值預計超過4000億元,躋身A股半導體板塊前三強,成為國內領域市值僅次于華為的巨頭。

        合并并非偶然

        此次重組是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后首單上市公司間吸收合并案例,新規簡化了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審核程序,為交易提供了制度便利,更釋放出 “集中資源突破卡脖子技術” 的政策信號。此外,符合國家“強鏈補鏈延鏈”戰略及國企改革方向,上海市專項基金擬注資50億元支持合并后研發,國產替代采購比例或強制提升至70%。

        海光信息脫胎于中科院,與美國巨頭AMD的合作始于2016年,雙方創辦合資公司,海光獲得AMD的技術授權許可,可開發x86架構通用處理器()。目前,海光的產品包括通用處理器和深度計算處理器DCU。

        · 海光按照代際進行升級迭代,每代際產品按照不同應用場景對高端處理器計算性能、功能、功耗等技術指標的要求,細分為海光7000系列產品、海光5000系列產品、海光3000系列。

        · 海光DCU則屬于GPGPU的一種,采用通用并行計算架構,能夠較好地適配、適應國際主流商業計算軟件和人工智能軟件。與CPU相同,海光DCU按照代際進行升級迭代,每代際產品細分為8000系列的各個型號。

        640.png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光信息前兩大股東分別為中科曙光、成都國資,分別持股27.96%、17.00%。中科曙光與海光信息之間的關聯交易頻繁:2022年、2023年、2024年,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29.12億元、24.74億元、36.89億元,占海光信息收入的較大比例。

        同樣,中科曙光也是中科院計算所體系內的核心企業,其中中科算源持股16.36%,而中科院計算所持有中科算源100%的股份。中科曙光的產品包括高端計算機(機架式、高密度、刀片、超融合一體機產品等)、存儲產品、網絡安全產品、云計算服務、數據中心、計算服務。

        640-2.png

        海光信息84.79%的直銷收入占比顯示其在金融、電信等高端領域的客戶黏性,而曙光則覆蓋政府、能源等關鍵行業。海光信息2025年Q1合同負債達32億元(同比+258%),而曙光的服務器產能恰好可消化這部分訂單。另外,海光嵌入曙光服務器后,整機綜合毛利率有望從當前水平提升5-8個百分點,同時縮短產品交付周期59。

        財務數據對比顯示,海光信息2024年營收91.62億元(同比+52.4%),凈利潤19.31億元(同比+52.87%),毛利率68%;中科曙光2024年營收258億元(同比+18%),凈利潤28億元(同比+22%),毛利率32%。合并后預計年研發投入超50億元,釋放超20億元年化利潤增厚。

        中國科技的突圍

        從收購上看,這有點像AMD收購ZT system,通過這筆交易AMD計劃利用硬件組合(從CPU/GPU到網絡)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隨著人工智能創新的快速發展,縮短集群級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系統的端到端設計和部署時間將成為顯著競爭優勢,相信這也是海光的下一步發展之路。

        中科曙光的系統集成能力與海光信息的芯片設計能力結合,可優化從芯片到軟件的全鏈條布局。例如,海光CPU與曙光服務器的深度適配,將形成“芯片設計+硬件制造+系統集成”的垂直產業鏈,極大提升產品自主可控性,增加國內集群的國產化率。

        在市場方面,雙方客戶高度重合,合并后可提供從芯片到云計算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尤其在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將增強與其他友商的競爭力;在資源方面,研發投入的集中、供應鏈的整合以及銷售渠道的復用,將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實現“1+1>2”的規模效應。

        盡管前景廣闊,但合并仍面臨技術整合難度高、國際政治風險、市場競爭壓力等多重挑戰:芯片設計與服務器制造的研發體系差異顯著,雙方技術團隊的融合需要時間解決指令集適配、散熱設計協同等問題,如何避免“整而不合”是關鍵;而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可能持續,新公司需提前布局技術備胎,增強抗風險能力;國內其他友商也已構建完整的生態,新公司需快速推出差異化產品以搶占市場。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表面是兩家上市公司的資本重組,實則是國家戰略意志在科技領域的集中體現 —— 在算力成為全球競爭焦點的背景下,技術自主可控的必然選擇。然而,無論是技術兼容到管理協同,還是政策落地到市場認可,整合之路注定荊棘密布。這場并購的最終結局,或將改寫國產算力產業的競爭格局,甚至影響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權力重構。

        此次合并還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龍芯中科或收購封測廠以突破制程瓶頸,鯤鵬與飛騰體系可能整合研發資源,甚至CEC、CETC等科技集團也可能啟動內部資產整合。參考南北車合并后中國中車海外訂單占比從25%提升至45%的經驗,海光信息+曙光的組合有望在國際市場上與戴爾、HPE等巨頭直接競爭。未來,能否推動國產算力生態的崛起,仍需觀察其技術落地與市場開拓能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梅州市| 亳州市| 凌源市| 镶黄旗| 皋兰县| 莆田市| 松桃| 鱼台县| 邢台市| 嘉鱼县| 马龙县| 廊坊市| 宁都县| 合江县| 宜良县| 永仁县| 安龙县| 高雄市| 临洮县| 惠东县| 驻马店市| 彰武县| 屏边| 罗甸县| 肇东市| 沁水县| 巴塘县| 鹤壁市| 隆林| 龙川县| 乌什县| 普宁市| 伊通| 岑巩县| 海晏县| 安国市| 宁晋县| 兴城市| 江阴市|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