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45納米時代來臨 半導體產業亟待“路線圖”

        45納米時代來臨 半導體產業亟待“路線圖”

        ——
        作者: 時間:2008-01-09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收藏

          特約嘉賓: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

          “十一五”重大專項專家組專家魏少軍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

          魏少軍我認為中芯國際采取的與IBM合作的技術路線是正確的。雖然技術與65納米技術從線寬上看只差一代,但它是一個關鍵節點,技術難度將比65納米高得多,完全靠我們自主研發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巨大的投入。采取國際合作可以加快這一進程。當然,中芯國際也不能長期完全依靠引進,還是要投入資金,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發展自身的能力。

          中芯國際應該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以及自身商業模式的定位來選擇自己的產品和技術發展路線。同時,中芯國際也應該探索依托開發存儲器,特別是非揮發存儲器產品的可能性,我認為這也許是一個可能在未來會有所建樹的突破點。

          葉甜春我覺得中芯國際和IBM的合作,本身就是它面對這種競爭采取的一種策略?,F在有實力開展以下技術研發的國家和企業越來越少,目前國際上就只有幾大集團在做,所以中芯國際要想發展必須抓住國際上的這種研發聯盟,與國際企業合作。但是,根本來說,這種合作也只是第一步?,F在,45納米技術剛剛進入生產,大家首先要進入這個技術平臺,在進入這個平臺之后,未來的競爭力可能更多地取決于中芯國際自己在這種合作和引進的基礎上,針對市場和45納米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以及在新的技術領域中差異化的競爭能力,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45納米將給中國產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給中國產業帶來產業升級的機遇

          .新技術的產生與發展對我國產業工藝、設計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本的增加,競爭的加劇也將對我國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挑戰

          魏少軍機遇是不言而喻的,技術發展的大方向是沿著45納米、32納米和22納米的方向發展,早晚要走過這些節點。但45納米對我們的芯片設計將是巨大的挑戰,因為45納米是個特殊的節點,不僅對我們的工藝,更對設計技術產生重要的影響。

          葉甜春這個比較難說。因為中芯國際是目前國內最領先的企業,45納米技術的引進雖然意味著中國本土制造企業已經具有45納米技術,但是我們還要看到中國大量的制造企業還停留在90納米或130納米的技術平臺上進行產品生產,而他們要往下走的話,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目前國內生產的90納米以下的產品,都是國際上的代工產品,并不是中國本土研發的產品。我國目前本土開發設計以及面向國內市場的主流產品,還主要是在130納米的技術領域,也有一些開始進入90納米。而65納米以下產品的開發,中國才剛剛開始,應該看到這跟國際市場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可以說中國在這樣一個大的全球化產業變化中的發展是很不均衡的,我們的市場和產品以及我們的競爭力對45納米技術的到來,還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我覺得中國要真正推出自己的45納米產品面市,還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45納米技術在中國本土引進之后,必然會很快地拉動國內的一些產品向高端轉移,并對整個后端的產業鏈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甚至對中國的制造設備和配套材料等整個產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個非常好的引領作用,因為目前主流的設備和材料大部分都是依靠進口。

          尹志堯這件事對中國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工業的發展,會起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過去中國的半導體技術比國外大概要落后兩代左右吧,現在我們可以做90納米,65納米還沒有真正進入生產線,如果45納米能夠盡快進來,并且盡快實現量產的話,那么和國外的差距就會縮小到最小了。

          李珂由65納米向45納米的技術發展是革命性的,“高K介質材料+金屬柵”的使用既是巨大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除INTEL、TSMC這樣的業界頂尖廠商外,其他企業幾乎都無力獨自承擔成倍數增長的研發投入和建線成本。IBM研發聯盟的成立、Fab-lite模式的風行,可以理解為半導體產業版圖的“合縱”與“連橫”,前者是“弱勢廠商”之間相互結盟謀求發展,后者則是“弱勢廠商”依靠“強勢廠商”變通圖存。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在45納米背景下的半導體產業大變革中不應該、也不可能獨善其身。INTEL、TSMC都已在國內投資建設芯片廠,其將中國內地市場納入自身版圖的意愿已經非常明顯。中國半導體產業同樣面臨或“合縱”或“連橫”的選擇。

        {{分頁}}

          中國對45納米技術應該采取什么態度和對策?

          .中國應加大技術引進與國際合作力度,不斷學習先進技術,提升自身實力

          .完善產業鏈發展,促進新技術的融合

          魏少軍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加大技術引進的力度,不斷學習先進技術。例如,我們要通過全新的思維和眼光來看待45納米技術,而不能簡單地延用等比例縮小的概念來看待從65納米向45納米的過渡,也不能期盼將65納米的設計技術直接搬到45納米就可以實現芯片設計。

          葉甜春無論從哪些層面來看,都應該采取一種非常積極和支持的態度。就制造業本身來說,中芯國際已經引進了45納米技術,中國半導體產業需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個再創造,其實是一種差異化的競爭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一種面向國際化的,而不僅僅是面向國內市場的競爭過程,這對中芯國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覺得,首先國家應從政策層面給與大力支持,鼓勵自主研發;第二,國內相關的科技界產業界,包括科研院所和高校也應該在研發層面跟上這個步伐,對這些企業給予支持,甚至向下一代技術進行延伸;第三,國內的一些配套產業鏈,比如設備和材料產業,也應該看準這個形勢,積極地去支持。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它的產業鏈特征非常明顯;圍繞一個龍頭企業,可能產生好幾個龐大產業鏈,沒有這種大的產業鏈支撐,靠一個企業孤軍奮戰,往往是非常吃力,很難成功的。所以,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應該從建立這種符合市場規律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出發,來推動我們國家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尹志堯當然,和國際上最先進的芯片生產線和公司合作是最好的一條捷徑了,可以盡快地趕上。

          在國際上45納米沒有完全進入生產線,只是在非常有限的像Intel這樣的公司進入了生產線,其他廠商恐怕還處在小規模生產和試生產的階段。所以,中國如果能在1-2年之內進入45納米芯片的生產,那會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不過還是要一步一步來,趕上國際水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芯片研究一般經過2-3年的研究開發過程,然后進入小規模生產,再經過1年多的考驗才有可能進入大規模生產。

          李珂客觀地說,在中國土生土長出45納米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基于這樣的認知,中國對45納米技術的態度就取決于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期望和定位。中國如走Fab-lite路線,就應以市場準入為籌碼,加入以INTEL、TSMC為核心的“連橫”陣營,重點發展面向利基市場的IC設計與承接高階制程的封裝測試,在國際分工中鞏固自己的配套地位;相反,如中國走“以我為主”的發展道路,就必須將芯片制造置于半導體產業的重中之重加以發展。在半導體工藝進步日漸向少數制造廠商集中的現實情況下,離開芯片制造的IC設計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美國、中國臺灣等IC設計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無不是芯片制造業同樣發達。最近幾年國內IC設計業發展逐年放緩,價格戰愈演愈烈已經說明脫離工藝進步的設計創新只能是“空中樓閣”。只有在工藝進步的基礎上發展MCU、DSP、嵌入式存儲器、FPGA等通用產品的設計,中國IC設計行業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

          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高級顧問莫大康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

          2007年歲末之際,中芯國際宣布加入45納米俱樂部,IBM將其45納米技術轉讓給中芯國際。中芯國際與IBM的合作,意義與作用何在?在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日益融入全球的今天,45納米時代帶給中國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我們特邀請業界知名人士發表高見。

          中芯國際與IBM此次合作有哪些意義?

          .加強了中芯國際在中國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

          .5加快了我國芯片生產技術前進步伐

          .反映了美國在高技術出口中國方面可能有新的松動

          許居衍IBM、特許、英飛凌、三星等企業聯合開發45納米通用工藝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該模式始于2004年的65納米。這是半導體產業進入高度資金密集后,企業為了分攤開發成本、縮短開發時間的一種經營方式。以臺灣地區為例,工研院電子所對臺灣半導體工業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發成功1微米技術并成功衍生世大公司后,作用就顯著弱化或不同了。這表明半導體技術在90納米節點前雖也有合作開發,但企業還可承受獨立研發新一代技術,研究所也可在整體技術提升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在90納米節點之后,與IBM這種聯合模式,才有大作為。

        {{分頁}}

          中芯國際加盟于此,除了上述好處之外,對于技術積累較少的企業,還可回避一些專利糾紛,使之進入技術先進圈子,為未來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這是半導體產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一個聰明決策。

          魏少軍應該說這樣的合作是一件好事,也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IBM與中芯國際的合作能成功,那將是我國企業第一次獲得45納米的技術轉讓,對我國半導體產業、對中芯國際的發展都是重大利好。目前,我國的芯片制造技術還處于180納米向130納米轉換當中。未來一段時間130納米和90納米將是主流,而國際主流工藝將前進到90納米和65納米。45納米應該是現在全球最好的大生產技術。此次IBM與中芯國際的合作使我國芯片生產技術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我國芯片設計企業的設計技術要進步到45納米還需要一段的時間。

          葉甜春我覺得這是一件大事。中芯國際與IBM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中芯國際從一個本土的制造企業向國際化大企業邁進的重要一步。近年來,中國的芯片制造業發展很快,業內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世界的芯片制造基地,但是目前我們的發展遠遠沒有達到這個要求。中國要想真正發展成為國際產業鏈的一環,只顧埋頭本土的生產、制造、發展是做不到的,這種國際化的合作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特別是跟IBM這樣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合作,不僅僅是中芯國際成為國際化企業的一個標志,也是中國制造業的一件大事。

          尹志堯當然會有很大的意義。如果我們在國內有生產線進行研發并進入45納米的生產,在幾年之內,會對國內整個半導體工業的水平和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食物鏈”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莫大康首先表明中芯國際繼續追趕國際最先進工藝水平,加入全球最先進的一流代工陣營中的意愿。其次反映美國在高技術出口中國方面可能有新的松動。第三反映中芯國際目前已具備基礎能力,在自主研發90納米及65納米制程技術中取得進步。從另一個層面講,對摩爾定律也應有深刻理解,將尺寸不斷地縮小等,僅是一種競爭的手段,不能簡單地認為45納米器件就比65納米好。其實作為客戶真正關心的并不是多少納米,而是市場價值,俗稱性價比。而作為制造商,不管通過何種方法與途徑,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地能夠將成本降下來,實現產品的價值,被市場接受。

          李珂自主創新不等于“閉門造車”。相反,想要“后來者居上”就必須充分借助外力。SMIC(中芯國際)此次搭上IBM半導體技術研發聯盟的快車,對于其未來發展無疑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客觀地說,SMIC的“一枝獨秀”對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有限。只有從根本上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創新環境的競爭力才能變“一枝獨秀”為“春色滿園”。

          面對強大競爭對手,中芯國際應采取什么策略?

          .根據市場需求及自身定位選擇合適產品和技術發展路線

          .依托新技術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

          許居衍聯合開發的只是基本通線工藝,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開發針對不同應用(如高壓、低耗、高速)的特色工藝技術,這就需要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以中芯國際為主導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

          中國研發45納米技術會在設備進口方面遇到哪些障礙?

          .先進設備需要進口,其障礙會逐漸解決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研發技術要與時俱進

          魏少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先進設備進口上的障礙應該會逐漸得到解決,我對此還是持樂觀的態度。

          當然,我們能夠進口與我們擁有自主開發能力是兩回事,取決于我們努力的程度和我們技術的進步,既不能完全依賴于進口也不能完全不要進口,在技術全球化的背景下,兩者相輔相成。

          我想再強調一下,在45納米,芯片設計方面遇到的挑戰會更大,在知識的更新和設計技術的更新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

        {{分頁}}

          葉甜春在引進設備和相關材料這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障礙的。45納米技術在我們的概念里,已經提前到來了,在以后的發展中,我相信會遇到一些問題。真正要解決的話,可能只有等國內的技術研發跟上去了以后,才能緩解對進口設備和材料的引進需求。

          此外,知識產權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中芯國際在剛剛引進45納米技術的時候,也許還不會遇到知識產權的問題;但是在產品不斷地生產過程中,知識產權問題可能會逐漸顯現出來。這樣看來,中國自己有策略、有明確市場目的的研發和自我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企業間的競爭武器,我相信中芯國際這么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在這個方面也應該有他自己的策略。

          尹志堯這個我覺得決定于美國和其他國家對出口的限制。我認為,國際環境的氣候在逐漸變暖,中國和美國也有很多合作,中國和日本的關系也在變好,所以我對設備進口的前途還是看好的。

          最近幾年有幾個在中國本土發展的半導體公司,我覺得這些公司也都有相當好的計劃,希望在不同的領域開發出先進的半導體設備來,總的形勢是好的。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半導體設備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要做到一個設備在生產線上可靠地運轉、重復性的工藝過程結果,而且能做到65納米-45納米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想,還需要時間。而且,我不認為中國企業要做所有的半導體設備,包括美國、日本在內,也不是所有的設備都去做。國內企業應該在某些設備上有所跨越。

          如何提升我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宏觀上,依據國情制定相關政策規劃產業發展;微觀上,推出具體措施落實方案的實施在資金投入、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人才戰略等方面給予支持許居衍我國早期在建設半導體工廠的同時,分別在科學院、工業部籌建了半導體研究所,在計劃體制下,發揮了很大作用。工業部門研究所如十三所以及所衍生出的二十四所,在改革開放之前,支持了很多工廠的技術升級。上世紀80年代,“大辦”決策抽調二十四所部分骨干在無錫建分所,并與無錫七四二廠組成微電子科研生產聯合體,國家撥巨資籌建無錫微電子科研中心。但如果由于認識上和其他原因,把資金幾乎全部投向生產并依賴引進,科研中心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設想就不能實現,還會錯過我半導體技術自主創新的最佳時期。

          魏少軍政府一直在扶持和支持產業的發展,這點毫無疑問是完全正確的,也是必需的。關鍵是兩點:一是制定發展戰略,二是實施戰略,將戰略落到實處,而不是只有戰略卻沒有具體的措施,形成空中樓閣,也就是既要頂天也要立地。

          “采取什么切實有效的措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想提醒一下業內同仁,認真研究一下2000年出臺的18號文件為什么能夠產生如此強大的驅動力的內在原因。

          我認為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要在WTO框架下學習國外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做法,根據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訂具體有效的措施。所以我認為,頂層設計和具體的鼓勵措施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葉甜春政府對這種領先技術的政策層面的支持是必須的,然后在其再研發的過程中要有必要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也要提供一些相應的支持。

          尹志堯在鼓勵和促進中國半導體設備工業的發展方面,中國政府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支持在國內發展起來的公司,比如像“中芯國際”,也包括歡迎、引進國外先進的一些半導體芯片公司和設備公司的業務到中國來,像Intel在大連建立生產線,海力士和ST在無錫也建立了12英寸生產線。我想,在未來幾年內,還會有更大的推動力來促進半導體工業的發展,因為,半導體工業畢竟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是必須要去做的。

          李珂半導體產業是典型的全球性、開放型的產業,并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因此對我國而言,發展半導體產業需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要有一個開放的理念,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鼓勵企業更多參與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合作;其次,要有與企業共擔風險的決心。發展半導體產業不能怕擔風險,“樂見其成”發展不了產業,不僅要搖旗吶喊,也要沖鋒陷陣。第三,要有廣納賢才的姿態與舉措。昔時燕昭王高筑黃金臺求得一代名將樂毅,如今我們也需要一套能夠昭告四方的人才引進制度,一個不僅能夠吸引海外華人,更能夠吸引韓國人、日本人,乃至歐洲人、美國人的人才政策。如果能夠做到以上三點,再憑借全球第一的市場地位,相信中國的半導體強國夢必將實現。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黄龙县| 新宾| 宣武区| 陵水| 苍山县| 宁波市| 水城县| 大港区| 长阳| 太仓市| 上蔡县| 维西| 浦城县| 石狮市| 泰兴市| 南丰县| 萍乡市| 宁国市| 溧水县| 阜阳市| 定州市| 永和县| 隆化县| 板桥市| 华蓥市| 南昌县| 博湖县| 民丰县| 兴业县| 宁波市| 丰宁| 星子县| 崇信县| 德惠市| 中方县| 阿克陶县| 南陵县| 四川省| 轮台县|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