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高通惹上的黑歷史(上)
這幾天,剛剛在今年2月吃下60罰單的高通,又面臨著裁員15%、驍龍處理器持續發熱、被歐盟再次起訴,以及分拆傳聞的各種負面消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887.htm可以說,內外的夾擊,芯片業務的下滑,已經讓高通失寵于華爾街。
這不免讓人感慨,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昔日的輝煌重燃不起,高通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入到這詛咒般的怪圈當中?
不如,讓我們放松的心情,先盤點一下高通曾經惹上的黑歷史,再從中尋找答案……
第一例,我們先從一個輕松的段子開始……
那一年,高通也做過手機
這位看官,不知您是哪一年生人。1998年,你可曾記得高通發布過首款商用CDMA網絡智能手機呢?
實際上,這家超過三十年歷史的公司不僅僅只是生產芯片,還推出過自有品牌的手機——高通pdQ。它在1998年發布,是首款商用CDMA網絡智能手機。

它采用了折疊式九宮格鍵盤,在鍵盤之下的,是一塊160*240分辨率的LCD屏幕。系統運行PalmOS,可以收發郵件、上網,網速可達14.4Kbps——這在當時來看已經是很快了。另外,它搭載了16MHz主頻處理器、2MB內存,內置的鋰電池支持150分鐘的通話時間,重量為278克,售價不低,當時賣到800美元。
可惜的是,高通移動部門沒有維持多久,便賣給了京瓷公司,高通由此專注于移動芯片領域,并在2007年成為移動芯片的霸主。
首款商用CDMA智能手機的出現,即便在手機歷史上留下過劃破長空的輝煌,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所以輕松的小段子,是為了進入下面這個比較讓人尷尬的故事。
小小出納侵吞千萬,一年未被發覺
2012年12月,世界500強企業高通公司的在華公司,曝出出納侵占公司款1100余萬元案。
盡管被告人偽造的很多銀行對賬單上連客戶名稱、銀行地址、交易時間等信息都沒有,與真實單據相比有328處差別,但公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竟然未發現異常,甚至在幾次本應發覺異常的時候,也因“同事間的信任”被被告人幾句話糊弄過去。
財務專家坦言,此案明顯說明這家世界名企財務管理混亂。
高通公司的報案材料顯示,根據公司規定,公司的月度銀行賬單明細應該按照銀行對賬中心的余額單記賬。但2011年下半年,高通公司收到的對賬單上的余額,與公司的財務記錄不符。
發現問題后,公司高級財務經理黃某問出納丁某是怎么回事,丁某稱這是因為銀行系統升級,寄過來的對賬單寫錯了,“銀行會在系統調試后更正”。
之后,丁某向公司提供了自稱是其本人從銀行打印的真實的對賬單。黃某表示,雖然上面沒有銀行公章,但大家還是相信了丁某的話,按照丁某提供的對賬單進行記賬。

經過核實,高通公司財務人員發現,公司的四個賬戶內“消失”了1100余萬元,且“消失”1100余萬元不是銀行的“記賬錯誤”,很可能有人冒用公司名義轉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