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積極行動:據報道,諾瓦湖在臺積電的 2 納米工藝上量產,18A 良率提升速度加快
盡管面臨大規模裁員,英特爾在其下一代旗艦處理器和 18A 良率方面顯示出積極的進展。據 TechPowerUp 和 SemiAccurate 報道,英特爾的“諾瓦湖-S”客戶端 CPU 據報道已在臺灣臺積電的 2 納米工廠完成量產
報道顯示,英特爾幾周前在臺積電的 2 納米工藝上完成了一個計算單元的量產,表明諾瓦湖-S 將可能結合英特爾 18A 和臺積電的 N2 技術用于其計算單元。據報道,這種做法為英特爾提供了一種備用方案,以防 18A 面臨延遲或需求超過其內部產能。無論如何,報道指出,諾瓦湖仍然有望在 2026 年下半年發布。
最新消息呼應了四月份的報道,該報道來自經濟日報 ,稱該公司已加入 AMD 和蘋果,成為臺積電 2 納米工藝的第一波客戶。根據臺積電的說法,新竹的 Fab 20 將成為 2 納米芯片的主要生產基地,而高雄的 Fab 22 預計即將上線。
18A 良率可能到年底達到 70%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已向臺積電下單,英特爾的 18A 似乎取得了顯著進展,良率從上季度的 50%上升至 55%,為年底實現大批量生產(HVM)鋪平了道路,據 Wccftech 報道。
報道中引用的分析師指出,英特爾的 18A 良率已超過三星的 SF2(約 40%),但仍落后于臺積電的 N2,約為 65%。展望未來,Wccftech 援引分析師報道稱,18A 良率預計將進一步改善,可能到 2025 年第四季度達到 70%,這表明了持續的勢頭。
根據英特爾計劃,18A 的主要客戶將是英特爾自身,并計劃在 2025 年底提高 Panther Lake 的生產量,聲稱這將是有史以來在美國設計和制造的最為先進的處理器。
雖然主要用于內部產品,但 18A 的成功將為英特爾的下一步奠定基礎。根據路透社報道,該公司據稱計劃對其晶圓廠戰略進行重大轉變——淘汰 18A,轉而使用更先進的 14A 工藝為未來的外部客戶,如蘋果和英偉達提供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