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高通,路在何方?
和魅族的那場訴訟,最終以魅族的低頭告終。而和蘋果的糾葛則已經延續到了當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2/397845.htm當然,在專利授權上如此霸道的高通,也受到了各國反壟斷組織的罰款,數據顯示,在2009年到2016年,高通在全球范圍內因壟斷或妨礙公平競爭等問題,被罰總金額已達40多億美元。
危機來了
4G時代,高通高昂的專利費讓眾多廠商止步CDMA的下一代技術,轉投OFDMA。當時,以GSM為主的廠商成立了3GPP,選擇了LTE陣營。令人啼笑皆非的莫過于,高通自己組UWP(超移動寬帶)的局,尷尬的是并沒有人加入。最終,孤立無援的高通不得不被迫停止UMB無線技術的研發,轉向LTE。

前車之鑒的痛苦,讓設備商、手機廠都戰戰兢兢,極力擺脫高通的桎梏。
而最令高通扼腕的則是那場曠日持久的恩智浦收購案以失敗告終,這場失敗不僅僅讓高通損失慘重,更讓其轉型之路走的愈加艱難。
在這個周期內,小米發布了自研的澎湃芯片,蘋果著手放棄高通的調制解調器,一場反攻戰悄無聲息的拉起。
蘋果的反攻、話語權漸失的CDMA、轉型的陣痛……也拖累了高通的業績表現。從2015年開始,高通的營收和利潤連續下滑。整個2018財年,高通虧損了48.64億美元,而在2014年的巔峰期,高通曾創造了近80億美元的凈利潤。
危機已經來了,快意收錢的日子成了輝煌的過去。新業務的推進屢屢受挫,去年年底,高通的數據中心進行了裁員,準備全身心投入到5G和人工智能的建設。

而手機廠的“揭竿起義”還沒有結束,尤其是在半導體產業如火如荼的當下。就在上周,谷歌在印度的班加羅爾搭建了一個名為“gChips”的芯片團隊,目標是消費類移動SoC,并且短時間內就拉來了十幾位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的技術大咖。
多面夾攻下,高通的轉型和突圍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這場突圍始于2015年,也是高通頹勢初露的那一年,他們宣布進行戰略調整計劃:改組董事會、裁員減支以及調整業務方向。同樣是這一年,高通以24億美元完成了對劍橋硅晶無線電(CSR)的收購,目標是更大的IoT市場。
隨后那場虧掉20億美元的恩智浦收購案也是為了向物聯網乃至車聯網市場擴張。在新業務轉型上,高通可謂是煞費苦心:發布了專門面向物聯網終端的視覺智能平臺,推出了全新的物聯網LTE調制解調器9205。
而5G方面,更是馬不停蹄地做好技術專利的提前布局。目前5G網絡標準上一些核心專利都是以高通為主導進行的,在專利擁有數量方面,高通占據15%。就在本周,高通推出繼驍龍X50后的第二代5G新空口(5G NR)調制解調器驍龍X55,也是全球首款實現7Gbps速率的5G調制解調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