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后真相
小米商業模式競爭推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601.htm1、小米手機業務競爭推演:崛起路徑和三類戰法
現在國內智能手機,已經是華米OV的時代了。大家都在一個智能手機賽道上。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小米正在和“傳統手機廠”分道揚鑣。短期看,小米將持續享受智能手機設備紅利;長遠看,小米有可能會在長期的設備創新中落后。
有人說,你這危言聳聽了吧。你沒看到小米在2017年強勢崛起了,2018年繼續保持全球迅猛發展的態勢嗎?
是的,這些都是事實。但要看清動態趨勢,我們要深入一個維度來分析小米手機的競爭態勢。
小米手機2017年在國內的崛起,主要源自于千元市場的獨霸
放寬來說,小米17年在國內的崛起,會有很多因素,比如供應鏈成熟了,線下店豐富了,但落地到產品上呢?是搶了華為OPPO的用戶嗎,不是。參考如下調研數據,小米的崛起,主要是搶了魅族酷派的千元機用戶。
2017年,是國內智能手機發展見頂的一年。市場由金字塔格局迅速演變成T型格局,市場份額也加速聚攏到小米、華為、OPPO和Vivo四家廠商。小米的興起,主要來自千元機市場的強勢振作。

當然,2017年,小米也調整了自身的產品陣列,在米5、米6上都有不俗的表現。但整體來說,在市場格局固化的今天,小米向上沖擊高價位的難度很大。這不僅是因為OPPO、Vivo和華為已經在千元以上價位段耕耘已久,而是OPPO、vivo和華為本身都已有非常強要向上攀登的意愿。發力國產高端手機,華為是國內手機界的楷模。Vivo在2018年,在全面屏和屏幕指紋方面也是表現出了不同往常的激進策略;而OPPO更是傳言下半年要復活Find高端品牌。
和發力高端阻力重重相反,小米發力海外市場則顯得“毫不費勁”。
小米手機2017年在海外的崛起是依靠紅米軍團征服了印度流量市場

從數據上看,小米在印度的增速是非常迅速的,而助力小米成功的,是低價的紅米系列,繼續上演了一以貫之的平價戰法。小米計劃把融資的30%用于開拓國際市場,指的就是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這些市場,小米戰法無往不勝。
無往不勝,真的是嗎?
打敗小米的兩類戰法:差異性和先進性
要對小米商業未來的態勢做推演,不能局限看小米本身的戰法,還要看整個行業全部的戰法。非常顯然,小米的低價,不會是行業的全部。低價代表的是價值的經濟性。在經濟性在外,還有差異性和先進性;差異性以OPPO、Vivo、華為為代表;先進性以蘋果為代表。

在任何市場,同等實力的玩家,都是可以用差異性抵抗經濟性的。也就是說,小米在印度再強大,OPPO、Vivo也有錯位的空間,可以在略高一些的價位上,以功能差異為源頭,借助營銷宣傳做差異化的人群進攻的。其實,這就是OPPO和Vivo過去幾年在中國,以及今年在印度,正在做的事情。
小米靠經濟性吃掉的市場,未來都有可能被競爭者以差異性搶奪部分。
其實做為傳統的手機廠商,以差異性立足,是穩妥的。一方面可以避開低價紅海,另一方面也是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在差異性之外,華為、蘋果,都是有非常明顯向價值先進性探索的舉措。以蘋果為例,持續保持先進性,是維持高利潤的必要條件。目前已經知道的新探索就有:
持續推動智能手表在近場對手機功能的部分替代;
研發高端頭戴耳機,和Airpods、HomePod組合建立起音樂設備新生態;
研發探索AR眼鏡,傳聞2020年發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