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3nm“大芯片”已開始大規模量產
今天,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微博宣布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nm制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玄戒O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搭載小米玄戒O1兩款旗艦,小米手機15s pro和小米OLED平板Pad 7 ultra。小米將成為繼蘋果、高通、聯發科后,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nm制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企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5/470637.htm今年2月,聯發科技CEO蔡力行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小米自研手機SoC芯片或將外掛聯發科基帶芯片。根據他的透露,ARM和小米正在促成一項AP芯片的研發項目,聯發科也有參與,并提供調制解調器芯片。
此前據外媒WCCFtech報道,小米旗下芯片部門玄戒「Xring」已獨立運營,由高通前資深總監秦牧云領導。玄戒獨立運營的策略,也體現了小米在復雜國際形勢下的謹慎考量,避免因芯片自研項目引發不必要的外部干預,從而為項目推進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不過,小米還是存在遭遇特朗普政府制裁風險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平板7 Ultra這款14英寸的超大屏平板也將搭載玄戒處理器,換句話說,小米是要用「同芯多端」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高效生態閉環 —— 數據聯動、操作邏輯一套下來,小米要構建的是接近蘋果M系列的“生態-體感”使用體驗。這種定位對于商務用戶和內容創作者來說,小米在高端市場不再只是“性價比”標簽。
小米“造芯之路”始于十年前:從2014年9月立項,歷時近三年,2017年2月28日,小米推出第一顆自研SoC芯片松果澎湃S1,采用28nm工藝制程,首發搭載于小米5C手機。然而,可澎湃S1由于孱弱的基帶能力(不支持聯通的3G、4G網絡制式,也不支持電信的所有網絡制式),并未成為爆款,也讓小米澎湃S1蒙塵,隨后的澎湃S2研發也被爆出遭遇了多次流片失敗,使得小米暫時放棄研發手機核心SoC芯片。
但小米并未放棄自研芯片的夢想,在暫停了SoC大芯片的研發后,轉向了“小芯片”路線:比如澎湃C系列ISP影像芯片、澎湃P系列快充芯片、澎湃G系列電源管理芯片、澎湃T系列信號增強芯片等手機外圍自研芯片,在不同技術賽道中慢慢積累經驗和能力。
直到2021年初,小米宣布造車的同時,還在內部重啟“大芯片”業務,重新開始研發手機SoC。雷軍說:“小米一直有顆“芯片夢”,因為,要想成為一家偉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必須攀登的高峰,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場硬仗?!?/p>
正如2017年雷軍在澎湃S1發布之時所說的那樣,自研芯片是一項需要長期、大量資金及人力投入,且風險極高的復雜工程。從OPPO旗下芯片公司“哲庫”倒閉事件可以明顯感受到,國內企業“造芯”非常艱難,即便投入100多億也未必能破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小米制定了長期持續投資的計劃:根據雷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成立四年來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135億人民幣。目前,研發團隊已經超過了2500人,今年預計的研發投入將超過60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