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后真相
小米上市的消息,是科技圈的大新聞。洋洋灑灑的招股書,我們看到了收入,看到了利潤,看到了股權結構,看到了夢想愿景,但一直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看透,小米是業務模式究竟是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601.htm手機收入占比 70%,為什么說定位成互聯網公司?
現有互聯網業務有多少是手機廠商本該有的,有多少是小米獨有的?
新零售和手機有什么生態關系?
關于商業模式,小米只是給出了一個整合式的概念:獨特且強大的“鐵人三項”模式。
鐵人三項,指的是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小米也對外放出了這么一張商業模式圖。

從商業角度分析,鐵人三項模式,都像是一個公關說辭。因為它根本禁不起推敲,受不起深度思考。“鐵人三項”的說法有明顯的去手機化的意味。但小米現有的發展,根本不是按這張圖來運作。
小米實際比誰都清楚智能手機對目前商業帝國的重要性。手機旗幟一倒,整個帝國的信心就會崩塌。這一點從招股書的資金用途可以看出,大部分錢,不是花在IoT,不是花在移動互聯網,而是花在手機上。
小米的招股文件顯示,小米計劃將30%IPO募集資金用于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于全球擴展;30%用于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第一個30%,放在以手機為核心的產品研發上;第二個30%,放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上。雷軍心里清楚,在小米真實的商業版圖上,手機依然是最最核心的業務單元。但是不能這么對外說啊,否則哪有那么大的估值來做更宏偉的事業?
拋開情懷,我們直面商業真相。要去怎么理解小米真實運作的商業模式?
沒有商業新要素,哪來商業新模式呢?
小米沒有改造商業,它只是按它的資源和意志來演繹商業。
要理解小米,首先要忘記它給的敘事框架,看回硬件、互聯網和零售的本來面目。
小米模式詮析:中樞、管道和零售
小米目前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劃分為如下三類,手機中樞、IoT管道和新零售。

手機中樞
這部分業務指智能手機本身和手機生態下的互聯網服務。如圖所示,劃分為中心、內核和外圈三層。中心是硬件手機,內核是MIUI、應用市場、小米云、瀏覽器、游戲中心、安全中心六大應用。這六大應用,尤其以MIUI、應用商店和游戲中心三個最為賺錢。在外圈左側,是向手機生態聚攏的應用,代表是小米音樂、小米視頻、多看閱讀和小米小說,這類應用更多以服務小米手機自有用戶為主。在外圈層右側,是向小米手機用戶以外,外連式的應用。典型代表是小米金融、小米貸款、小米直播和小米槍戰。這類應用是小米向外發展的本意,只是現狀不如人意。
互聯網服務收入占2017年整體收入8.6%,本質依然是高度依賴手機生態。互聯網業務的具體模式,在招股書中比較含糊,關鍵有這么幾句話:
目前我們互聯網服務的變現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重點為互聯網廣告(占比56.7%)及增值服務(占比43.3%)。
我們的廣告分銷渠道主要包括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序及智能電視。
互聯網增值服務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線上游戲。我們向第三方游戲開發商提供精簡數字銷售、分銷及運營支持服務。
廣告部分是收入,業內普遍認為主要來自MIUI的推送廣告。網絡上關于MIUI廣告的吐槽也不少。雖然這部分也是來自手機生態,但這類推送的廣告,蘋果是不做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