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后真相
互聯網增值服務所指的游戲業務,并非小米吃雞這類獨立游戲收入,而是應用商店,游戲中心的分發收入??梢哉f,目前小米互聯網業務的主體,依然是高度依賴手機生態。小米該有的,華為OPPO也能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601.htm目前蘋果的服務占比收入約10%,分析師預測未來3-5年里,將會增長到20%。這其中,App Store的收入已有成效,音樂、支付都是未來蓄力增長的重點。
可以說,基于手機生態自身的互聯網收入,本身也是增長可觀的。持久積累深耕,也有不少潛力。
之前網絡上有傳言說,小米在2019年互聯網收入將會超過硬件收入,這個可能嗎?參考蘋果的比重,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在手機生態之外,心系互聯網發展新業務,是小米一以貫之的目標。2016年直播火了一把,雷軍親自作客小米直播;2017年吃雞大火,小米立出小米槍戰;至少目前,這兩個APP目前是已經涼了。
未來這類脫離手機生態的互聯網應用,在紅利耗盡的戰場赤身肉搏,我們只能說保持期待,謹慎預期。
整個以手機為中樞的軟硬件生態,是小米商業版圖的樞紐。拋開各種概念包裝,身處厚重的智能手機賽道,是小米發展的不爭事實;只是心系互聯網,頻繁向外開拓,也是小米不滅的意志。
IoT硬件管道
一直以來,小米都想把硬件變成管道,一個通向互聯網世界的管道。只是手機本身太重了。但在手機之外,卻是有不錯的管道式產品。典型的代表就是智能音箱。
什么叫做管道式硬件?當一件實體產品的價值主要表現為產品背后的互聯網服務時,產品的本體,就可以在競爭中被管道化,產品因此可以被當成一個連接用戶的實體管道。
被這類模式威懾的硬件品類,通常會遭遇到互聯網企業慘無人道的低價打擊。
最先開創并熟練運用這套戰法的,不是小米,是亞馬遜。亞馬遜管道式硬件戰法最先在kindle上應用,kindle本身不賺錢,但電子圖書賺錢,開屏廣告賺錢。隨后是Fire TV,硬件不賺錢,Amazon Video收費賺錢;再往后就是經典的Echo音箱系列,也是硬件不賺錢,背后還有Prime會有、Amazon Music、付費音頻、技能等互聯網業務做支撐。
所以說,這類管道式的硬件,因為背后有互聯網收費服務做強支撐,可以執行絕對的低價掃平市場。

對小米來說,IoT管道式的硬件,有且僅限于小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盒子、翻譯機和未來的AI產品。因此這類管道式硬件可以向內連接內容服務和AI服務。只有具備連接服務屬性的硬件產品,才能被當成管道硬件。
比如路由器、燈泡、掃地機等許許多多的家庭設備,都不是管道式硬件。小米賣的便宜,只是出于情懷,因為這里產品沒法服務賺錢,短期也沒法數據盈利。
小米的管道式業務是所有三大業務中,最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在上圖兩個圈層的產品陣營中,都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內圈管道產品:小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和盒子
這個圈層的管道式產品,小米幾乎是無敵的。嫻熟的硬件功底,幾乎是成本價的售賣,低價是王道,銷量有保障。未來還會有新的AI產品落地,百度阿里騰訊除非在內核上有高維制約,否則在產品銷量層面,頂多和小米打平。
內圈典型的管道產品,是小愛同學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是整個生態中,少有的具備內外互聯特性的產品。一方面音箱可以對內連接AI服務和音樂內容;另一方面,它又向外連接大量的電器和家居。這樣一個中樞式的設備,之前小米、360都寄希望于是智能路由器。但是歷史證明,這是智能音箱的使命。
外圈管道附屬:家庭電器、家居設備
外圈產品是為人熟知的小米家庭設備:凈化器、掃地機、空調、臺燈、插座等等。這里附屬設備僅限家庭電器和家居設備,它們具有被管道產品(智能音箱)連接的特性。如果不具備被連接的特性,那類硬件產品要歸到下一部分的零售業務。目前小米建立的外圈附屬生態,已經成為了小米家庭生態一道堅固的護城河。短期一兩年,這方面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新零售
小米的新零售是怎么回事?如果把時間退回到2015年,那時風光無限的小米就算要上市,也不會提新零售。新零售源頭在哪?內在源頭,在于小米互聯網的意志。外在線索,來自小米商城。
如果不是小米一直有做互聯網的意念,也不會在手機業務之外大力做電商。如果不是小米電商的迅猛發展,在新零售萌芽是2017年,小米也沒法抓住機遇大步邁進新零售的賽道。
在手機業務的思維里,那無論是蘋果、華為還是OPPO,都是圍繞手機業務來做零售。比如OPPO的副總裁在采訪中說道:“新零售更多是互聯網企業提出的概念,對于OPPO來講并沒有新舊之分。”
在零售方面,不能說傳統手機廠商落后了,只能說小米在零售方面,表現得更加激進,更富有互聯網的創新精神。
小米的新零售業務目前已經是業內的一個模范標桿。小米商城已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3C及家電直銷線上零售平臺,也是印度第三大直銷線上零售平臺,小米之家目前在線下,也有300余家。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和有品APP,共同組成了小米新零售的渠道部分。
在零售產品部分,除了上面了手機、管道式硬件,還有大量的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也是小米新零售的組成部分。
之前網絡上流傳這么兩張圖,都是以手機為核心,外延出智能設備和生活耗材。其實這樣的分類,只是一個膚淺的表象,是一個不嚴謹的邏輯。手機本身和平衡車、無人機、機器人這些智能設備,和紙巾、床單這些生活用品,沒有數據的互聯,也沒有服務的共通,沒有互聯網協調,也沒有生態化反。

所以我們把手機業務放回到手機中樞業務,把IoT硬件放回到管道業務,剩下所有的硬件和生活用品,都落到零售部分。這些產品對于小米而言,只有實在的銷售價值,沒有數據和服務的聯通性,也沒有互聯網規模效應。

在這層面的生態鏈企業,是要想清楚自身發展的方向。一味低價,只會把自己擺在市場競爭比較低的位置。行業各有差異,小米模式未必適用,小米戰法也未必有用。脫離了管道式壁壘,用差異性和先進性打敗小米,是很容易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