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讓中興及中國半導體行業遭殃的《瓦森納協定》
背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700.htm《瓦森納協定》,一切都從當年的冷戰時期說起。
二戰結束以后,美蘇兩個陣型進入了冷戰時期。由于當時在美帝及其同盟眼里,蘇聯及其盟國都是作惡軸心。為了防止蘇方陣型發展高端武器,在美國提議下,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十七個國家于1949年11月在巴黎成立了一個叫做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的組織。
這是二戰以后是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糾集起來的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機構,目的是是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列入禁運清單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上萬種產品。
被巴統列為禁運對象的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總數共約30個。
其實在巴統建立初期,中國并不在其管制范圍之內。但后來隨著國內國共形勢的突變,還有美國對日態度和亞洲形態的重新估量,最終在1952年將中國列入了管制的范疇。列入被限制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共上萬種產品。
由于很多設備被國外列入禁運范圍,由于缺乏高級計算機,當年中國的的核爆實驗計算是利用手搖式計算機完成的試驗計算。除了早年有些人通過黑市用高價從不同渠道購入了所需的產品外,很多中國的工業和建設體系都是在自己或者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的。
建國初期從蘇聯引進的156個項目以及相關技術,這些項目包括了一個現代國家所需要的大部分工業門類,使中國初步建成了自己的工業生產和科研體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這些工業項目的同時,中國還在蘇聯的援助下建立起了學校、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機構,這些機構日后大多成長為中國科技進步的強勁引擎,為中國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而在中蘇關系破裂以后,中國的工程師經歷了大到整個系統架構的設計,小到一個螺絲釘的加工的整個流程。讓中國在計算機、材料科學、測控測繪技術、核物理、力學等學科等各個領域雖然在發展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但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電子計算機領域的成就,從1959年中國研制成功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之后,先后研制成功了每秒5萬次、11萬次、100萬次級別的計算機,使中國在這一領域長期保持了較高的水平,不僅滿足了當時科研工作的迫切需求,更為后來的銀河、天河等超級計算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一時期的美國則已經擁有了十分強大的先進工業機床、機械加工設備和超級計算機。
隨著中美建交,還有冷戰的結束,歐美等國家由于看中中國的龐大的勞動力和相對便宜的人工,于是便些許放松了對中國的禁運,并于1994年4月1日正式將這個冷戰時期的協會解散。
但別以為中國此時會進入到好時機,一條更嚴格的協定到來了,那就是《瓦森納協定》。
《瓦森納協定》
《瓦森納協定》,又稱瓦森納安排機制,全稱為《關于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它是世界主要的工業設備和武器制造國在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后于1996年成立的一個旨在控制常規武器和高新技術貿易的國際性組織。《瓦森納協定》擁有33個成員國,其中17個曾是“巴統”組織的成員國。
一份是軍民兩用商品和技術清單,涵蓋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系統等9大類;
另一份是軍品清單,涵蓋了各類武器彈藥、設備及作戰平臺等共22類。
目前,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21個簽署了《瓦森納協定》。
歐盟理事會還在2000年通過了《1334號法令》,將《瓦森納協定》的機制貫徹到歐盟高科技出口貿易方面,歐盟《1334號法令》確定的控制出口清單同《瓦森納協定》沒有太多區別。
1334號法令共8章22條,規定了出口控制的范圍,主管部門,控制物項的變更、海關程序,行政合作和控制措施等。規定附有兩用品和技術清單,涉及核材 料、技術與設備;材料、化學品、“微生物和有毒物品”;材料處理;電子;計算機;電信和“信息安全”,傳感和激光;導航與電子;船舶;推進系統、航天器及 其相關設備等共10大類。對于不在清單上的項目,如果被認為與核、生、化武器的生產、儲存、試驗、操作、維護等有關,或接受國正接受武器禁運,也必須取得授權。
《瓦森納協定》雖然允許成員國在自愿的基礎上對各自的技術出口實施控制,但實際上成員國在重要的技術出口決策上受到美國的影響。
中國、伊朗、利比亞等均在這個被限制的國家名單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