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轉移下的中國的機遇
產業轉移的原動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1/373820.htm任何產品都要經歷創新——成熟——標準化這一生命周期,半導體產業也不例外。與產品生命周期相應的是,行業的發展遵循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的轉變路徑。行業不同階段生產要素的密集性發生改變,使得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競爭力發生改變。在創新階段,創新國因為技術優勢有明顯的競爭力;而到了成熟和標準化階段,創新國需要利用其它國家在資本、勞動力領域的優勢保證產品的競爭力, 并開拓新的市場, 從而催生了產業轉移的原動力。

產業專業的一般規律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兩次轉移
半導體產業經歷了兩次產業轉移, 第一次是從美國向日本的轉移, 第二次是從美日向韓臺的轉移, 我們研究發現, 這兩次轉移都與新興終端市場的興起有關。從美國到日本的產業轉移伴隨著家電市場的興起,從美、日向韓、臺的產業轉移則伴隨著 PC 市場的興起。新興終端市場興起帶來了技術的變化(創新或升級)、 產業鏈的變化,造就了行業重新洗牌的機會。 承接國若能主動抓住商機, 制定正確的策略,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 產業轉移將應運而生。

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移原因分析
半導體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的必然性
首先,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全球諸多半導體企業尤其是巨頭們的最大單一市場,這一事實會推動半導體產業進一步移轉中國。
其次,2017年全球芯片產值或達4000億美元,而中國進口額將超過2500億美元,繼續超過了石油的進口額,如此進出口失衡的局面對于一個大國實在是一種尷尬,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每一個半導體從業者都有責任和義務終結這種尷尬。

再有,中國的人口、產業結構、線下生態、幅員、大國地位、自身產業日益自主的狀況等諸多要素決定了中國的市場地位,中國的市場效應像極了一塊巨大的磁石,幾乎可以吸附并容納所有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各個產業的巨頭們必須將中國作為其最重要的布局重鎮。海外巨頭過去只將中國視為市場、應用場景,如今幾乎全部將中國視為人才、技術創新、產業化的大本營。過去中國是海外成熟技術或者淘汰技術輸出的對象國、龐大市場,而今中國開始成為巨頭們借力完成技術創新、商業化支撐,以便面向全球市場輸出的樞紐。許多商業模式、解決方案,需要先在中國落地,大規模商業化驗證后,才能輸往全球。

半導體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的表征
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投入,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投資密集期,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而這是產業轉移在承接國的通常表現。
目前,國家大基金重點投資了集成電路制造業,預計大基金在集成電路制造環節的投資額不低于總規模的 60%;占比其次高的是設計端,設計端投資占比不低于總規模的 2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