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學:中國半導體發展至少需要15年時間的政府支持
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封裝分會、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五屆封測年會于2017年6月21-23日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該年會上呼吁半導體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開放與合作,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至少15年時間分三步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904.htm周子學指出,大陸在半導體領域仍需積極與發達國家地區的企業多合作、多學習,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于在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過程中的遇到的種種"不透明"的阻撓表示為難和無奈。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雖然是國家的重大決策,但是在周子學看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從經濟角度來看,有市場的地方就需要有產業存在。
他強調,中國大陸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后進者,擁有龐大的市場,未來需要繼續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力度。中國半導體產業分三步走約15年時間完成:首先,政府支持力度要持續到2020年,讓企業渡過生存期,逐漸在市場中找到競爭的位置;其次,用5-7年的時間由政府資本支持過渡到市場資本支持,讓企業適應市場節奏;最后,再用5-7年的時間讓企業實現自主創新,融入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黃金期總共約15年時間,已經過去三四年,大家抓緊時間珍惜余下的黃金期。
半導體是世界性的產業,受到各國重視。“在最近的中美二軌對話機制(中美前高官和企業家峰會)上,美方10多位企業家代表中有4位是電子信息領域的,其中有3位是跟半導體直接相關的,分別來自思科、西部數據、高通、應用材料,這說明美國一點也沒有放棄這個‘夕陽產業’。我是中方半導體領域的唯一代表。”周子學如此說明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當時,周子學在談判中提出,美國政府對外國投資并購審查的不透明,給中方國際投資帶來障礙,希望美國能夠進一步做到“市場歸市場、政府歸政府”,中美之間在半導體產業上是可以做到互補的。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誕生一甲子(60年)之際,周子學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呈現三大鮮明特征:一是芯片性能不斷提升,隨著摩爾定律變慢,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發展機遇;二是成本還要不斷降低;三是在未來移動應用中,低功耗變得更加重要。
路有多長?怎么走?周子學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可能分為三步走:一是基礎階段,在本屆政府支持下,產業健康發展已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7年,也就是說接下來還要走2-3年。二是政府與產業資本結合階段,這個階段大概也需要5-7年,需要更多的社會、產業資本投入和支撐產業發展,政府資金應重點放在技術研發上。第三步是企業為主、政府為輔的階段,預計用5-7年時間,產業發展達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