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未來:臺灣隊如何打進國際杯?
準總統蔡英文上周到竹科與半導體產業座談時表示,半導體產業是國家級產業,可說是臺灣經濟的支柱,希望將來整合業者,組成“臺灣隊”打國際杯。蔡英文談話顯示,520上任后將用國家力量來整合半導體產業,組成國家隊,共同面對紅色供應鏈挑戰。蔡英文勇于任事風格,未來如能領導新政府妥善運用國家資源,為業者注入強心劑,必然有利于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但組“臺灣隊”挑戰重重,并隱含和對岸所組“中國隊”相互抗衡意味,這和很多業者想借參與紅色供應鏈來突圍的強烈意向,明顯背道而馳;未來政府和業者如何同心協力,采取一致方向和行動,備受考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7854.htm大陸半導體國家隊的產生,其背景是因為大陸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但自給率僅二成不到,半導體進口金額一年逾2,300億美元,已超過以往居首位的石油進口,因此,在發展“進口替代”產業的思維下,國務院于2014年6月批準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投入龐大資源組成“中國隊”;近來積極購并臺灣半導體產業、“中國隊”核心成員的清華紫光集團,就是此一背景下的產物。
相對而言,臺灣半導體產業基本上是代工出口型態,大陸又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紅色供應鏈崛起,取代大陸進口半導體產品,臺灣自然首當其沖,現在若要組成“臺灣隊”和“中國隊”抗衡,在市場主導權受大陸控制情況下,除非全面開發新的市場,否則必然事倍功半。所以,多數臺灣業者的算盤,是希望能夠和大陸業者合作,成為紅色供應鏈的一環,如半導體設計業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就向蔡英文直言,盼新政府能開放陸資投資國內半導體設計業,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兩岸業者相互投資,確保大陸市場不致流失。所以,市場考量勢必成為組“臺灣隊”的首要挑戰。
其次,在政策工具方面,大陸是集權政治體制,國有企業又是經濟骨干,北京為發展半導體產業,一擲千金,不須任何民主監督,在2014年9月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預計五年投入至少人民幣1,200億元(約新臺幣6,000億元)發展晶圓及晶片制造、設計、關鍵材料與設備等“一條龍產業”,并以打造龍頭企業為目標。
而紫光集團在政府支持下,以小并大,先吞下大陸展訊、銳迪科兩大設計業,又在國有銀行幾乎無限制的銀彈支持下,在全球大手筆投資及并購半導體相關產業;近來又準備豪擲近900億新臺幣入股力成、南茂、矽品三大臺灣封測業,且點名要入股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企圖整合聯發科和旗下展訊及銳迪科,成為全球手機晶片霸主。此等土豪式的作為,亦是大陸國家資本主義才有可能辦到。
相對上,臺灣是自由市場經濟,業者彼此競爭激烈,誰也不服誰,金融海嘯后,政府大力推動產業合并卻無功而返;最近日月光敵意并購矽品,更是鬧得滿城風雨;要求業者聯手組成國家隊,談何容易。蔡英文和半導體業者座談時曾提及擬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投資銀行,近日團隊成員又提出成立“類主權基金”構想,先不談政府財政困窘、資金籌措的難題,上述這些政策構想在過去曾經被反覆討論,如何克服其中的種種難題,無疑是未來新政府另一艱鉅挑戰。
坦白講,半導體業要組“臺灣隊”打國際杯,若是和對岸“中國隊”相互抗衡,勝算極低;較可行的策略是用聰明手段,和對岸業者合縱連橫,形成不失臺灣主體性的“中華隊”,在全球市場競爭,但要如何落實推動,就要看未來新政府的能耐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