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巨頭,布局具身智能
從互聯網大廠到“硬科技”企業,產業資本正積極“搶灘”具身智能。
5月15日,上證報記者獲悉,成立不到兩年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已于近日完成數億元新一輪戰略融資。本輪投資方包括戰略產業資本禾創致遠、芯聯資本,財務投資人華映資本、曉池資本、元禾厚望,老股東追創創投和翼樸基金持續追加投資。
其中,芯聯資本為芯片制造行業龍頭芯聯集成的CVC(企業風險投資)平臺。另據記者了解,魔法原子將與芯聯集成合作探索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尤其是高集成電驅控芯片的相關開發,進一步優化量產工藝。
硬件自研率高達90%
戰略產業資本看中的魔法原子,有何來頭?
公開資料顯示,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專注于通用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技術研發與落地應用,產品涵蓋通用人形機器人與四足機器人,覆蓋工業、商業及家庭等多元場景。
魔法原子核心產品為人形機器人“小麥”。“小麥”身高174cm,雙臂搬運負重最高可達20公斤,全身負重高達40公斤,全身擁有42個自由度。
團隊方面,魔法原子團隊超過80%為研發人員,長期深耕機器人本體、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同時具備豐富的工程化與量產經驗。
另一個重要數據是,魔法原子硬件自研率高達90%,全面覆蓋關節模組、靈巧手、減速器、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軟件層面,其自主研發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統,支持人形機器人快速部署與高效協同管理。
雖是“初出茅廬”,但魔法原子已在短短半年內,連續完成了兩輪超億元級融資,成為這條火熱科技賽道最“吸金”的黑馬之一。公司此次完成的最新一輪融資,將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術迭代研發,VLA模型搭建,加速推動機器人在工業、商業場景落地。
“求解”場景落地
人形機器人毋庸置疑是近兩年風頭最盛的賽道,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機器人在實際場景的“落地”,依然“蹣跚”。即便是最被看好的工業場景,傳統工業機器人在精度、成本上占據絕對優勢,人形機器人尚未形成不可替代性。
在場景落地上,魔法原子有不一樣的“解法”。今年3月,魔法原子正式發起“千景共創計劃”,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個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場景。
目前,“千景共創計劃”已吸引20余家來自汽車產業鏈、半導體、3C電子、醫療、核化等領域的頭部企業參與,圍繞上下料、質檢、搬運等典型工序開展人形機器人應用驗證。
此外,隨著本輪融資引入多家產業資本,魔法原子將與諸多行業龍頭,包括追覓科技、芯聯集成以及全球光模塊龍頭公司等展開深入合作,加速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規模化落地,助力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
具體來看,魔法原子將與芯聯集成合作探索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尤其高集成電驅控芯片的相關開發,進一步優化量產工藝。芯聯資本創始合伙人袁鋒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批量商業落地與供應鏈穩定及優化密不可分,雙方將在上游芯片及系統方案層面展開進一步的合作探索。
面向市場化進程,魔法原子將持續與追覓科技深化戰略合作。一方面,基于追覓供應鏈采購協同,在采購和生產端共享資源,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依托追覓在品牌建設與渠道拓展方面的成熟經驗,為人形機器人在多元場景落地注入新動能。預計今年內,魔法原子將率先在追覓生態內實現產品交付與商業閉環,并推動標準化產品在汽車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驗等更多行業場景加速落地,預期訂單數量破千臺。
“人形機器人唯有實現‘有用、好用、有人用’,才能真正釋放新質生產力價值,在落地場景中挖掘出可持續的商業潛力,推動行業邁入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讓機器人真正在千行百業落地應用。”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說。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