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南京“芯”動作
近年,在政策利好芯片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各省市正在不遺余力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并且已形成多點開花、優勢互補的集群化生態,是推動半導體發展的重要力量。武漢、南京是其中的代表。近日,這兩個城市芯片產業傳出新動態:武漢光谷迎來多個集成電路項目落地,南京則將布局新賽道。
01|多個集成電路項目落戶光谷
近日,武漢集成電路產業招商對接會在光谷舉行。武漢市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聚芯微集成電路設計項目、微崇半導體集成電路量測設備項目、集成電路精密貼裝設備項目等10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光谷,覆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全產業鏈條。
其中,武漢市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由武漢市、東湖高新區與中國信科集團聯合共建,預計今年二季度開業,將向武漢市乃至全國半導體企業提供EDA/IP資源共享、設計、流片、封裝等服務,帶動本土半導體產業生態建設,打造全國領先的半導體服務平臺。
資料顯示,武漢光谷(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作為我國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其集成電路產業經過十余年發展已形成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及材料的全產業鏈格局。
當前光谷已構建了存儲集成電路、化合物集成電路及三維集成為主導,先進封裝和硅光集成電路為特色的“3+2”集成電路產業體系,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2024年突破800億元。
今年2月,媒體報道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擴大)會議暨2025年度工作會議舉行。武漢光谷將依托區域內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啟動建設四大產業創新街區,涵蓋化合物半導體、存儲器、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生命健康等領域。
02|南京沖向新賽道
作為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帶的核心城市之一,南京依托科教資源、政策支持及區位優勢,已形成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及材料的完整產業鏈,聚焦高端芯片設計、先進封裝和特色工藝制造,成為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隨著AI、新能源汽車、6G通信、光電子等需求爆發,南京積極布局新賽道。
在近期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南京)新賽道大會上,《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5》發布,報告提出2025年“年度十大潛力新賽道”,分別是生成式AI、具身智能、商業航天、生物制造、第三代半導體、新型儲能、低空經濟、量子科技、腦機接口與6G。
未來網絡、第三代半導體、創新藥研發為南京的“賽道名片”。其中,未來網絡,南京在全國最早布局,賽道規模超200億元,重點發力6G、網絡安全、光通信等領域。依托紫金山實驗室,創造了6G太赫茲實時無線傳輸10余項“世界第一”。
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南京已經將第三代半導體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專項政策扶持,江北新區等區域明確將第三代半導體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打造全產業鏈生態。
科研攻堅方面,東南大學寬帶隙半導體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致力于攻克GaN垂直結構器件關鍵技術,導通電阻降低40%;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則在SiC MOSFET溝槽柵氧化層技術有所突破。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