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65億元晶圓廠落地香港,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向“芯”發展

        65億元晶圓廠落地香港,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向“芯”發展

        發布人:芯股嬸 時間:2025-01-1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近日,香港首個半導體晶圓廠項目落地。

        1月10日, 杰立方半導體(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立方”)與香港工業總會(FHKI)簽署了合作備忘錄(MOU),前者將在香港打造首座晶圓廠。

        杰立方成立于2023年10月,是杰平方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平方半導體”)全資子公司。據“杰平方半導體”介紹,預計總投資約6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4.96億元),計劃于2026年正式投產。達產后年產24萬片晶圓,將能滿足150萬輛新能源車的生產需求,預計年產值將超過110億港元,同時為社會創造超過500個就業崗位。

        資料顯示,杰平方半導體是一家聚焦車載芯片研發的芯片設計企業,面對新能源車、人工智能服務器、太陽能、儲能、通信及工業應用供不應求的市場與客戶的迫切需要,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碳化硅(SiC)芯片、車載信號鏈芯片及車載模擬芯片等前沿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杰平方半導體董事長俎永熙不僅是中芯國際、青島芯恩創始團隊成員,同時也是上海市首批明珠計劃領軍人才。據其介紹,杰平方半導體的目標是建立香港首座世界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8英寸晶圓廠。

        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向好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圍繞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其中,廣東是我國信息產業第一大省,在消費電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領域擁有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應用市場,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占全國的40%左右。

        2023年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營收超2700億元。據廣東省政府2024年初印發的《廣東省培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2%。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超2000億元,集成電路制造業超1000億元。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并且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作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主要方向之一。

        2020年,香港特區立法會批準向香港科技園公司注資20億元港元,以發展微電子產業,包括半導體芯包括傳感器、第三代半導體等;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公布的《香港創科發展藍圖》再次明確指出,應加強支持具有策略性的先進制造產業發展,譬如半導體芯片;2024年5月,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又再批準了一項28.3億港元的重大投資,用于建立“香港微電子研發中心”,專注于第三代半導體;2024年7月,香港首條超高真空“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外延片中試線”正式啟動。

        此外,香港還吸引了一批大陸地區的半導體廠商赴港上市。除了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之外,第三代半導體廠商天岳先進、英諾賽科、天域半導體也將目光瞄準了港股市場。其中,英諾賽科已于2024年12月底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近年來,大灣區5G、集成電路等產業創新高地建設穩步推進,正如人民網論壇而言,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蓬勃發展并逐漸成為新的增長引擎,新質生產力也在加快形成,新動能發展也在持續培育壯大。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半導體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丰都县| 镇坪县| 北流市| 岑溪市| 鸡西市| 盐源县| 九台市| 万盛区| 辉南县| 石景山区| 大邑县| 嘉义县| 烟台市| 全州县| 普格县| 师宗县| 大邑县| 新郑市| 莲花县| 屏南县| 义乌市| 清苑县| 桃园市| 滦平县| 布尔津县| 九寨沟县| 甘泉县| 新余市| 西宁市| 方城县| 和平区| 泰和县| 武威市| 龙川县| 漾濞| 昌平区| 新巴尔虎右旗| 商丘市| 建始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