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全球性金融危機,讓PC、手機等電子產品產業“冬天”迅速蔓延到半導體芯片代工。
昨日,臺積電(02330.HK)、臺灣聯電(2303.TW)、中芯國際(00981.HK)三大半導體芯片代工巨頭不約而同公布了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今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凈利潤虧損3030萬美元,同比增長18.4%,季度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0.8%降至7.2%。臺灣聯電第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4.1億元新臺幣,創下7年來首度季虧損。臺積電第三季度收入929.8億元新臺幣,同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臺積電 半導體 聯電 手機
據臺灣媒體報道,由于半導體市場低迷,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傳出將裁員2000人。公司內部盛傳今年精減10%人力,南科廠區昨天有100多名員工被通知列入第一階段名單。
不過聯電對此進行了否認,僅表示近期將會辭退業績較差員工,且勸退資深員工,僅幾百人。
聯電發言人表示:“并沒有大量裁員動作,傳聞的1000、2000人有點夸張。”但今年除遇缺不補外,將針對業績最差3%員工進行考核,不理想就辭退,約400人。
業內流傳聯電要把重心轉移中國,甚至如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所說&ldq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 代工 聯電 裁員
近來臺積電及部分IDM大廠相繼跨入MEMS市場,然而亞太優勢一直被外界視為聯電MEMS的代表。據了解,聯電私下已積極搶進MEMS代工市場,準備搬進MEMS機器設備,估計到2008年第4季有機會完成第1條產線,一旦完工后,聯電MEMS產線可說是完全正式成立。
由于聯電所屬的欣興電子轉投資亞太優勢,且占有亞太優勢相當程度股權,長久以來外界一直認為亞太優勢就是聯電跨入MEMS市場的代表,且認定聯電在部署MEMS市場僅有亞太優勢,沒想到聯電本身會悄悄投入MEMS產能布建。
據了解,聯電內部不僅要做
關鍵字:
MEMS 臺積電 聯電 IDM
臺灣芯片代工企業聯電近日發生人事大地震,4位高管相繼辭職。
據介紹,聯電自7月董事會完成改組后,就開始內部人事整合,震撼半導體業界。近日聯電董事長洪嘉聰、CEO孫世偉都積極開展“挖角”行動,同時過去在胡國強時代的多位高層于近日爆發集體離職。主管質量控管副總劉富臺、原董事會成員溫清章,以及主管核心光罩部門及產品服務的馮臺生、市場銷售副總鍾立朝相繼遞辭呈。
由于,這些辭職高管都是核心部門負責人,這波離職潮讓聯電內部人心浮動,目前,聯電官方網站已經將這些高管簡歷拿下。中高
關鍵字:
代工 聯電 芯片 臺灣 晶圓
在設計自動化會議(DesignAutomationConference,DAC)上,臺灣代工廠商聯電(UMC)公布了公司的工藝發展路線圖,并宣布與EDA領域形成聯盟關系。
與代工龍頭廠商臺積電(TSMC)不同,全球第二大代工廠商聯電(UMC)表示,不開發下一代450mm晶圓技術。
聯電的65nm技術已啟動了一段時間,公司將立即進入45nm和40nm節點。其競爭對手臺積電也正在將高k金屬柵方案用于32nm節點。
聯電的45/40nm工藝采用多層金屬、銅互連和超低k介質等
關鍵字:
聯電 EDA 450mm晶圓 EDA
今年以來,受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緩慢、北美市場持續疲軟影響,半導體芯片代工企業處境艱難。全球四大代工廠公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除領頭羊臺積電有較大幅度增長之外,其他廠商都在為盈利而掙扎,有的還處在產品線轉型的陣痛之中。不過,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增長給代工企業帶來一絲寬慰,這或許預示著半導體產業將走入新的快速上升通道。
就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而言,除中芯國際因調整產品結構同比略有下跌之外,其余的臺積電、聯電和特許半導體3家企業都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論及利潤,4家企業苦
關鍵字:
半導體 芯片代工 中芯國際 臺積電 聯電 特許
中國臺灣消息,傳統旺季來臨,臺積電與聯電兩大臺灣省晶圓代工雙雄持續積極擴產,其中臺積電第三季總產能將較第二季擴增1成,聯電第三季產能也將增加2.3%;臺積電第三季總產能將達216.9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將為聯電總產能107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的1倍。 晶圓代工產業于去年第四季起面臨市場庫存問題,不過臺積電與聯電等全球前兩大晶圓代工廠今年來依然積極擴產,其中臺積電今年上半年資本支出已達11.9億美元,聯電上半年資本支出也達6億美元。 隨著市場庫存問題有效緩解,臺積電第二季產能利用率達9
關鍵字:
消費電子 臺積電 聯電
據國外媒體報道,作為全球最大和第二大合同芯片生產商,臺積電和聯電于當地時間本周五宣布,今年5月份,兩家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均出現下滑,但得益于PC和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增長,較今年第一季度出現好轉。
由于客戶下達新的芯片采購訂單,臺積電和聯電紛紛開足馬力加大生產。與此同時,兩家公司對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持樂觀態度,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第三季度整個市場增長速度最快,因為第三季度往往是一年當中的出貨旺季。
大華證券分析師Kevin Yeh表示,來自手機行業的訂單情況好于我們此前預期,得益于微軟Win
關鍵字:
聯電 臺積電 芯片市場
為了實現產品多樣化,臺灣晶圓廠聯華電子(UMC,簡稱聯電)有意利用自己的65納米和45納米技術進軍CPU和NAND閃存產品的生產領域。聯電稱他們正在洽談一宗CPU生產協議,但對于出擊大容量閃存市場的問題則顯得出言謹慎。 聯電首席執行官胡國強稱聯電“難以忽視”發展迅速的閃存市場,因此計劃在NAND、NOR和SRAM領域追逐訂單,但不會涉足DRAM(內存)市場。胡國強不愿透露具體細節,但暗示聯電不會在目前激烈混戰的閃存產品市場涉足過深。 “NAND和NOR的價格起伏太大了,所以我們對此不得不深思熟慮,”胡國強
關鍵字:
CPU 聯電 閃存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晶圓代工業者不僅是專營制造,也逐漸扮演產業策略聯盟的參與者及推手。由EDA業者益華(Cadence)所發起的業界組織Power Forward Initiative(PFI)宣布獲得聯電的支持加入,共同投入未來通用功率格式(Common Power Format)設計開發;而臺積電連續在4月美國舉辦3廠的技術論壇,也揭示其整合半導體界IP的企圖心,宣示其3A(Active Accuracy Assurance)計劃,目前已包括25家IP業者投效此
關鍵字:
IP PFI 聯電 臺積電 通訊 網絡 無線
2005年年末,本應該歲歲平安地迎接新年,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廠聯華電子董事長曹興誠卻非常生氣地坐在辦公室里,桌面上擺著一張來自中國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的5萬元新臺幣罰單。 幾天之后的12月29日下午,在中國臺灣省證券交易所網站上出現了曹興誠的強硬聲明:“我將在2006年3月召開的聯電董事會上提出辭呈,不再接受挽留,將由現任首席執行官胡國強先生接任董事長一職。” 由于曹興誠在中國臺灣經濟界的顯赫地位和聯電在全球芯片市場的重要作用,導致這個辭職聲明在臺灣島內引發了激烈的震
關鍵字:
曹興誠 辭職 聯電
聯華電子與歐洲最大的獨立納米電子研究中心IMEC今天宣布,將共同把IMEC旗下的Europractice IC服務擴展至聯電90納米制程技術上,Europractice客戶將能輕易取得包含0.25、0.18、0.13微米與90納米等來自聯電的最先進技術,進行產品原型產出與小量生產。 聯電表示,IMEC的Europractice IC服務,可提供客戶ASIC服務,并協助其產品快速上市。聯電多年以來一直與Europractice致力將聯電硅梭計劃--多重晶圓測試方案&
關鍵字:
90納米 IMEC 服務客戶 聯電 IC 制造制程
作為臺灣當局限制島內企業赴祖國大陸投資的一個典型事例,聯電涉嫌違規投資大陸案一直備受海內外關注。昨天,臺灣媒體報道稱,聯電可能因此案遭受2500萬元新臺幣的罰款。與此同時,臺灣當局還將要求對島內企業赴大陸投資的申請進行司法鑒定審計,并限制島內企業通過第三地赴祖國大陸投資。 據臺灣《經濟日報》引述臺灣“投資委員會”未具名官員的話稱,聯電可能因涉嫌違規投資祖國大陸而遭受最多2500萬元新臺幣的罰款。該官員表示,臺灣當局將勒令聯電撤回對蘇州和艦科技的投資,否則將遭更多的罰款。該報還引述臺
關鍵字:
撤資 大陸 聯電 臺灣 投資
近日,中國臺灣聯電公司主席 Robert Tsao表示,他正在認真考慮是否從臺灣股票市場退出,尋求更為合適的股票市場。日前由于延遲信息披露,公司受到了臺灣證券監管機構的處罰。 據美聯社報道稱,在通過主要媒體向股東公布的公開信中臺灣聯電公司主席 Robert Tsao表示,臺灣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2月15日對聯電公司罰款1500美元的決定是“不合理”的。 據美聯社在報道中引用 Tsao的話說:“像我們這樣一
關鍵字:
股市 聯電 臺灣
臺灣第二大上市芯片代工企業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電)昨日公然向臺灣證券監管當局叫板。之前臺灣“金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未能及時披露重要信息為由向聯電處以5萬臺幣罰款,并呼吁投資人向該公司索賠。聯電昨日則通過刊登大幅廣告的方式回擊當局,公司董事長曹興誠更公開威脅退市。 聯電股價昨日大跌,收盤跌3.08%,報18.85臺幣。大盤也因為電子類股的全線下挫而受到拖累,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收低0.11%,至6524.40點。 “
關鍵字:
聯電 臺監管 退市
聯電介紹
臺灣聯電集團總部設在臺灣,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最新投資的合泰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投資第四大,僅次于英代爾、摩托羅拉及西門子. 根據"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公布的近5年島內百大"專利大戶"名單,以申請件數排名, 聯電第一、工研院第二、臺積電第三;就取得美國專利件數而言,1993年至1997年所累積的件數,聯電是臺積電的兩倍、工研院的3倍.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