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臺積電成立新事業組織(NBDO)之后,聯電24日董事會決議,成立新事業發展中心(NBDC),更以新臺幣15億元成立聯電100%持股的「聯電新投資事業公司」投入節能事業如太陽能、LED領域投資。由于額度與臺積電日前公布的16.5億元相當,加上兩家組織名稱、投資標的都極為相近,顯示臺積電、聯電在節能投資領域的投資競逐戰已然展開。
聯電表示,24日董事會通過成立新事業發展中心,將由資深副總陳文洋當責,此新事業中心也將成立由聯電100%持股的轉投資「聯電新投資事業公司」,初期預定資本額約15億元,新公
- 關鍵字:
聯電 薄膜太陽能 LED 晶圓
- 晶圓雙雄太陽能競賽日益白熱化,繼臺積電董事會通過設置5,000 萬美元專款發展節能事業后,聯電搶先一步規劃進軍大陸,旗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相光電日前前往山東考察,評估在當地設廠事宜。
業界認為,在臺積電尚未明確出手投資太陽能標的或興建產能下,聯電集團在太陽能領域企圖心強烈,考慮大陸太陽能內需市場龐大,若能透過聯相插旗大陸,將可享地利之便,趁機搶食大陸太陽能的商機,并拉大與臺積電之間的距離。
聯電在太陽能事業布局領先臺積電,早在2005年11月便成立聯相(原名晶能),作為進軍太陽能的試金石。
- 關鍵字:
聯電 晶圓 薄膜太陽能電池
- 聯電高層交由新生代接棒剛滿一年,新聯電追趕臺積企圖浮現,四年前在0.13微米制程跌倒,今日則以90納米扳回一成的聯電,由研發底子深厚的執行長孫世偉領軍,在65納米靠技術與價格雙向搶灘,這場絕地反攻之役,外資與90多萬股民都在看。
鐵人執行長 改革急先鋒
“我們65納米營收在第二季大幅成長120%,第三季預計占營收比重15%,年底目標20%。”7月底酷熱難受的盛夏,接下聯電執行長剛滿一年的孫世偉,在法說會熱情送上65納米營收逐季躍進的好消息,臺下外資關心程度前所未有。
- 關鍵字:
聯電 65納米 晶圓代工
- 聯電(UMC)近日否認了此前媒體對其65nm工藝出現良率問題的報道,并表示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的個別問題是由于客戶急單導致產能緊繃所造成的。
近日,臺灣媒體引述消息稱Xilinx遭遇代工廠聯電65nm技術的良率問題。
兩位受訪分析師對聯電的解釋提出質疑,指出65nm是成熟的工藝技術,而且Xilinx Virtex-5已生產數月。
UMC則稱其65nm技術良率一直在改善,并保持穩定。
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指出,65nm技術的問題可能和第一季度該生產線關閉有關
- 關鍵字:
聯電 65納米
- 聯華電子稱公司股東會議已經通過了聯華收購大陸和艦科技的申請,此舉無疑將促進這家世界第二大芯片代工商在大陸市場的發展.本月10日,聯華電子稱公司股東已經同意聯電將其在和艦電子中所占的股比由原來的15%提升到85%,預計明年三月份聯電將完成這一股比提升操作.
不過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有關項目將嚴格遵守臺"政府"有關政策的規定,由于臺"政府"有限制本土企業在大陸投資高端芯片廠項目的政策,因此股東們可以接受由于這種政策規定造成的項目延期,不過股東們也對延期可能引起
- 關鍵字:
聯電 晶圓 芯片代工
- 再過一段時間,蘇州和艦科技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自稱“臺資企業”了。
日前,消息人士透露,這家公司的股東們在蘇州開了一次會,正式通過了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灣聯電欲以最高2.85億美元收購其85%股權的方案。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方案。”蘇州和艦總裁特別助理兼發言人宋濤對CBN記者說,6月10日,聯電也將舉行股東大會,投票審議收購方案,希望也能正式通過。
“合法化”
此前的4月29日,聯電董事會已批準
- 關鍵字:
聯電 半導體
- 中國臺灣地區的半導體代工廠商聯華電子29日宣布,董事會已經批準以最高2.85億美元收購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85%的股權。
這一交易完成后,聯電將持有和艦科技100%股權。此項收購交易還需6月10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同意及主管機關的審核。和艦科技在蘇州有一座8英寸0.18微米的代工廠,2003年5月正式投產,目前月產能4.1萬片,最大月產量為6萬片。
對于收購和艦科技的原因,聯電CEO孫世偉解釋說,過去半年來經濟產業不景氣,許多半導體廠市值及凈值都顯著滑落,聯電擬趁此機會化危機為轉機。對于為
- 關鍵字:
聯電 半導體
- 聯電法說會公布第2季展望,其中出貨將較第1季增加至少1.1倍,產能利用率由于急單需求回升將回復到75%水平,較第1季30%可說大躍進,聯電預估毛利率也將回升到20%,營運轉虧為盈。不過聯電強調,2009年全年資本支出低于4億美元的預估并未改變。聯電表示,下半年起65納米制程技術將占營收比重提高到20%,成長非常迅速。
聯電第1季財報收入新臺幣108.4億元,與上季185.4億元相比下滑41.5%,較2008年同期240億元衰退約54.8%。第1季毛損率為40%、營業凈損率為67.5%,2009年
- 關鍵字:
聯電 芯片
- 臺灣晶圓代工大廠聯電上周五否認了媒體對于聯電將并購蘇州和艦的報導,表示本月底將召開董事會沒有討論并宣布并購蘇州和艦的議案。
聯電在2001年協助成立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其後和艦欲回饋15%股權予聯電,一直未能獲得政府同意,因為當年和艦設立之時,臺灣尚未開放半導體業赴大陸投資,臺“經濟部”認為聯電有違法西進投資大陸的嫌疑。
聯電代理發言人顏勝德向路透表示:“目前還是在等待政府的核準。我們一直不排除要并和艦,這是一直在講的。但董事會沒有這個議案。&rd
- 關鍵字:
聯電 晶圓 半導體
- 聯電為了提升產能運用效率,未來朝向將晶圓測試全數委外代工方向規劃。在聯電董事長洪嘉聰、京元電董事長李金恭的主導下,聯電將把手中所有約30臺測試機臺賣給京元電,交易價格約在新臺幣數億元,且不排除由京元電接收聯電測試部門。京元電買下聯電測試設備,短期營運成本將會增加,但只要景氣回升,將可全包聯電龐大測試委外訂單。
聯電將于今(10)日舉行法說會,市場普遍預期本季晶圓出貨量將較上季減少約40%至45%,產能利用率恐下滑至30%出頭。由于短期內訂單能見度仍然不佳,為了讓資本支出及產能達到最佳化,聯電決定
- 關鍵字:
聯電 京元
- 聯電為了提升產能運用效率,未來朝向將晶圓測試全數委外代工方向規劃。在聯電董事長洪嘉聰、京元電董事長李金恭的主導下,聯電將把手中所有約30臺測試機臺賣給京元電,交易價格約在新臺幣數億元,且不排除由京元電接收聯電測試部門。京元電買下聯電測試設備,短期營運成本將會增加,但只要景氣回升,將可全包聯電龐大測試委外訂單。
聯電將于今(10)日舉行法說會,市場普遍預期本季晶圓出貨量將較上季減少約40%至45%,產能利用率恐下滑至30%出頭。由于短期內訂單能見度仍然不佳,為了讓資本支出及產能達到最佳化,聯
- 關鍵字:
聯電 京元電 測試機
- 1月12日凌晨消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及第二大的聯電12月的營收均出現了50%左右的下滑。分析認為,半導體代工廠訂單急劇下滑是全球經濟放緩的一個縮影。
臺積電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其12月的營收131.6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7.1億元),同比下滑54.8%,比11月環比下滑31.8%,這是臺積電1994年上市后的15年來最大的下滑幅度,其單月營收也是2003年2月以來的最低的月份。
不止是“老大”臺積電,“老二”聯電8日發布的公告顯
- 關鍵字:
臺積電 代工 聯電
- 半導體業者裁員、減薪、休無薪假一波接一波,晶圓代工大廠聯電驚傳啟動第二波裁員,各廠生產線技術員本周內將合計陸續裁員600人,另200人休長假半年。
聯電第二波裁員600人
周一為本周第一天上班日,通常也是各公司最忙碌的一天,但聯電竹科各廠卻忙著請部分白天班的生產線技術員辦離職手續,原因是產能利用率遽降,生產線人力過剩,為在景氣下滑階段降低運營成本,已展開第二波裁員動作。
聯電內部指出,這波裁員是針對生產線技術員,業績考核落后者是主要裁員對象,各廠合計600人,將在本周內依勞動法處理完
- 關鍵字:
半導體 裁員 聯電
- 平常性格嚴謹的全球半導體代工企業,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有些發窘了。除了龍頭企業臺積電之外,幾乎同一時間,聯電、中芯國際、特許半導體等企業,紛紛傳出并購或出售的整合消息。
不過,早已習慣于高風險運營的半導體代工制造企業,內心早已打起自己的算盤,面對危機,它們正尋求著相似的生存之道。
半導體代工行業或許正在迎來一段“悲傷的季節”。
冬天癥候?
一直相對沉默的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企業聯電,在幾日前的財報發布會上,忽然出言開放。該公司CFO劉啟東表示,公司正在考慮任何
- 關鍵字:
代工 半導體 聯電 中芯國際 臺積電
-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全球性金融危機,讓PC、手機等電子產品產業“冬天”迅速蔓延到半導體芯片代工。
昨日,臺積電(02330.HK)、臺灣聯電(2303.TW)、中芯國際(00981.HK)三大半導體芯片代工巨頭不約而同公布了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今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凈利潤虧損3030萬美元,同比增長18.4%,季度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0.8%降至7.2%。臺灣聯電第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4.1億元新臺幣,創下7年來首度季虧損。臺積電第三季度收入929.8億元新臺幣,同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臺積電 半導體 聯電 手機
聯電介紹
臺灣聯電集團總部設在臺灣,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最新投資的合泰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投資第四大,僅次于英代爾、摩托羅拉及西門子. 根據"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公布的近5年島內百大"專利大戶"名單,以申請件數排名, 聯電第一、工研院第二、臺積電第三;就取得美國專利件數而言,1993年至1997年所累積的件數,聯電是臺積電的兩倍、工研院的3倍.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