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臺積電已經將16納米制造工藝的設備安裝時間推遲至2015年下半年,而最初的計劃是在上半年完成。
據悉,臺積電16納米工藝量產最快也是在今年年底,甚至不排除再次推遲到明年年初的可能。這意味著,蘋果的A9處理器基本不可能交給臺積電,而高通也將終止與臺積電的16納米芯片試產,轉而將訂單交給三星。
相比之下,三星的14納米工藝FinFET(鰭式場效晶體管)芯片已經克服生產困難,良品率也有所提升,已經在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工廠投入生產。雖然蘋果很無奈,但最終也只能回歸老
-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臺積電
- 半導體工藝進入1xnm節點之后,各大巨頭都遭遇了嚴重的困難,尤其是Intel 14nm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延遲,與計劃進度嚴重脫節,至今只有寥寥兩個產品線,今年下半年才會全面普及。
臺積電16nm原本寄予厚望,2015年初就要快速量產,結果連續跳票,現在看最快也得年底了,甚至得2016年。
三星14nm相對還好一些,起步雖晚但是進步很快,據說良品率提高很快,又拉上Global Foundries做同盟,已經贏得了蘋果、高通的芳心。
如果按照原先的Tick-Tock發展模式,后續進展順利的
- 關鍵字:
英特爾 10nm 臺積電
- 受惠于服務器需求成長帶動,全球電腦中央處理器龍頭英特爾去年第4季財報亮眼,第1季展望則趨于保守。不過,法人認為,英特爾預估本季營收季減幅度在3.4%至10.2%區間,仍與個人電腦(PC)供應鏈的季節性效應相當。
?
圖/經濟日報提供
英特爾在15日美股盤后召開法說會,對外公布去年第4季及全年財報,上季營收創新高、獲利也優于預期,但受第1季展望不如預期影響,導致16日開盤續跌,但跌幅收斂至0.5%以內。
英特爾去年第4季營收為147億美元,年增率達6%,毛利率更
- 關鍵字:
Intel 平板 臺積電
- 臺積電今舉行法說,昨(14)日股價卻破底收130元波段新低,蘋果A9訂單是外資關注焦點。根據凱基投顧最新消息,今年蘋果A9訂單將全數由三星(75%)、格羅方德(25%)吃下,但臺積電明年則拿下蘋果A10全部訂單,但因股價也跌至“警戒線”,外資評估法說會后有望反彈。
至于重要性不亞于臺積電的大立光今日法說會,港商里昂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鄭兆剛指出,2011年以來,大立光股價、毛利率走勢之間的連動性高達80%,去年第四季因蘋果訂單比重偏高,致使整體毛利率下滑至50.4%,但這也
- 關鍵字:
蘋果 A9 臺積電
- 聯電積極擴充28奈米產能,預計今年中月產能可達2萬片,28奈米毛利率將達平均水準。此外,聯電已建置月產能約3,000片的14奈米生產線,預計第2季進行第2代14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制程試產,若下半年客戶產品陸續完成設計定案(tape out),明年將開始拉升產能進入量產階段。
聯電去年第4季28奈米投片大增,包括高通、聯發科等5家客戶晶片進入量產,并有逾10家客戶完成設計定案并展開試產,也讓28奈米占去年第4季營收比重正式突破5%。聯電已積極進行擴產,預估今年中可將28奈米月產能擴
- 關鍵字:
臺積電 三星 FinFET
- 臺積電今舉行法說,昨(14)日股價卻破底收130元波段新低,蘋果A9訂單是外資關注焦點。根據凱基投顧最新消息,今年蘋果A9訂單將全數由三星(75%)、格羅方德(25%)吃下,但臺積電明年則拿下蘋果A10全部訂單,但因股價也跌至“警戒線”,外資評估法說會后有望反彈。
至于重要性不亞于臺積電的大立光今日法說會,港商里昂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鄭兆剛指出,2011年以來,大立光股價、毛利率走勢之間的連動性高達80%,去年第四季因蘋果訂單比重偏高,致使整體毛利率下滑至50.4%,但這也
- 關鍵字:
臺積電 A9 三星
- IC產業下一步發展需要突破定勢思維,走出路徑依賴,走出“以正合、以奇勝”的創新發展道路。
- 關鍵字:
半導體 臺積電 晶圓
- 晶元光電(Epistar,以下稱“晶電”)與臺積電(TSMC)于日前同時召開董事會,通過臺積固態照明股份交易案,晶電將以現金新臺幣8.25億元(每股購買價格新臺幣1.46元),向臺積電及其子公司臺積光能購買其所持有之臺積固態照明全部股份,交易完成后,晶電將持有臺積固態照明公司94% 的股權,臺積電將完全退出臺積固態照明,后者營運將由晶電及臺積固態照明的現有團隊來主導。
臺積電表示,臺積固態照明承襲該公司文化,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卓越的資訊系統、優良的制造管理能力與紀律,近期
- 關鍵字:
臺積電 LED PoD
- 市場傳出,韓國三星的14奈米FinFET制程良率近期已有明顯改善,引發臺積電(2330)大客戶手機晶片龍頭廠高通(Qualcomm)在臺積電試產16奈米FinFET制程喊卡,加上高通高階S810晶片傳聞有過熱問題,3月上市時間延宕,市場預期將沖擊臺積電南科廠先進制程產能利用率與整體營運。
臺積電預計本周四舉行法說會,屆時將會針對市場傳聞與營運展望提出說明。不過,上周已有外資法人認為臺積電今年面臨競爭恐將加劇,獲利成長可能趨緩,率先調降投資評等,引發外資連續多個交易日賣超,不過,昨日外資賣超已縮小
- 關鍵字:
高通 臺積電 20nm
- 外傳高通(Qualcomm)Snapdragon 810處理器有過熱問題,先前小摩說對臺積電 (2330)影響有限。然而Maybank看法不同,認為高通未來晶圓代工訂單將由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臺積電分食,臺積電不再獨享大單。
Barronˋs 11日報導,Maybank分析師Warren Lau認為,高通在高階64 位元晶片生產研發上,落后蘋果和三星。采臺積電20 奈米制程的Snapdragon 810可能趕不上三星Galaxy S6開賣時程,不少中國和外國廠商也
- 關鍵字:
臺積電 高通 三星 蘋果
- 臺灣LED(發光二級體)照明產業版圖重組,臺積電昨天宣布退出LED市場,由晶元光電以現金八點二五億元、每股一點四六元價位,買下臺積電旗下所有的臺積固態照明股權。晶電已合并廣鎵、璨圓,如今再納入臺積固態照明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LED晶粒廠。
晶電與臺積電昨天同時舉行董事會,通過晶電出資購入臺積電旗下的臺積固態照明公司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后,晶電將持有臺積固態照明百分之九十四股權,最快三月中完成交易。
臺積固態照明二○一一年成立,成立以來已累計虧損逾五十億元,目前員工約三百人,其中有兩百人將移轉
- 關鍵字:
臺積電 LED
- 外傳高通(Qualcomm)Snapdragon 810處理器有過熱問題,先前小摩說對臺積電影響有限。然而Maybank看法不同,認為高通未來晶圓代工訂單將由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臺積電分食,臺積電不再獨享大單。
Barronˋs 11日報導,Maybank分析師Warren Lau認為,高通在高階64 位元晶片生產研發上,落后蘋果和三星。采臺積電20 奈米制程的Snapdragon 810可能趕不上三星Galaxy S6開賣時程,不少中國和外國廠商也因此打算改用聯
- 關鍵字:
高通 臺積電 三星
- 一直以來,臺灣工程師要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最佳選擇,除了臺積電就是聯發科,晶圓代工領域里,中芯國際對人才的吸引力比不上臺積電,但在IC設計領域里,展訊、海思等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可就不比聯發科差了。
“去年,趁聯發科合并晨星的陣痛期,展訊一口氣就挖走了晨星三百名工程師。”業內人士說,展訊相中的,正是兩家公司合并后,勢必會有許多位置與人力重疊,人才流動絕對免不了。
再者,中國半導體廠的薪資待遇很敢開,也是不爭的事實。“以公司規模作為簡單區分,有些中型中國IC設計
- 關鍵字:
臺積電 聯發科 海思
- 臺灣晶圓代工廠去年第4季營運同步創高!臺積電手握蘋果、20奈米業績倍增,聯電的28奈米出貨成長、世界先進則是晶圓3廠出貨逐步增溫,三家指標廠商單季營收皆創歷史新高。
臺積電2014年12月合并營收695.1億元(臺幣,下同),月減3.8%,但年增幅度高達39.9%,第4季營收也在蘋果智慧型手機熱銷、20奈米業績的強力帶動下,營收季增6.44%,超越原本財測目標,順利再創歷史單季新高。
法人表示,去年行動裝置應用廣泛,帶動28奈米制程需求,臺積電純熟的28奈米吸引全球各大客戶爭相投單、再加上
- 關鍵字:
晶圓 聯電 臺積電
- 四大物聯網生態系統一覽
物聯網是半導體產業下一件重要大事(NextBigThings),臺積電去年下半年開始利用現有先進制程,開發出可支援物聯網及穿戴裝置的超低功耗技術平臺(UltraLowPowerPlatform),并鎖定處理器、電源管理、系統封裝、無線網路、感測器等五大項目,成功打造出最強物聯網生態系統,預計今年起由試產進入量產。
瞄準物聯網五大商機
今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最熱話題就是物聯網,而物聯網衍生的龐大晶圓代工商機,成為臺積電今年重點任務之一。臺積電認為,物聯網
- 關鍵字:
物聯網 MCU 臺積電
臺積電介紹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tsmc.com.tw/ 英文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臺積公司于1987年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身為業界的創始者與領導者,臺積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