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產業規模擴大 逐步轉向新興國家
汽車電子產業不斷擴大
由于汽車內電子化需求不斷提高,汽車電子市場近年成眾所矚目的焦點之一,以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調查數據來看,2007年該市場規模可達1,410億美元,雖年成長率不高(約2~3%),但已超越桌上型計算機(DT)的市場值。當前汽車電子產業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市場:汽車音響、便攜導航設備(PND)、汽車顯示器。
汽車音響向集成化發展
預計2005-2013年集成式汽車音響本體的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復合年增長率將達6.5%。集成式汽車音響本體領域正在發生一場逆向大爆炸,趨勢是打造強大的集中型產品。這意味著硅片供貨商在這個市場里正在扮演硅片層面上的系統集成商角色。這種逆向大爆炸必然會在系統和半導體層面造成贏家與輸家。提供基本信息娛樂系統的廠商不一定依賴汽車架構,降低了該應用的銷售額。在閃存與USB媒介市場中的廠商,可能因汽車OEM廠商需要支持車載MP3回放和補充傳統的CD自動換片器而受益。因此,OEM廠商希望硅片具有組合功能,具備用于電話、收音機、MP3、導航等其它功能的混合信號射頻(RF)解決方案。
眾商齊聚PND
已經在手持與汽車市場取得成功的PND,2005-2013年該領域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38%。具備集成導航處理器的PND,顯然將繼續是半導體供貨商最主要的收入增長推動因素之一。
在美國和歐洲/中東/非洲(EMEA)等關鍵增長市場,PND銷售額仍然處于較低水平。預計2007年PND市場就將超過6億美元,而2006年是3.8 億美元。PND增長最有趣的部分是對嵌入導航設備的提升效應,2013年來自采用PND的汽車OEM和售后供貨商的硅片銷售額預計將增長近三倍,從 2006年的4.84億美元劇增到18.5億美元。
大陸發起999聯盟 臺PND市場恐掀低價戰
大陸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業者醞釀發起999聯盟,希望推出人民幣999元以下的可攜式導航裝置(PND),部分臺系業者則計劃引進臺灣市場,預料將提前引爆臺灣PND市場價格戰。盡管一線業者紛紛表明將不畏戰,但隨著入門機種近期已殺低到新臺幣6,000元以下,未來若大陸低價產品大舉壓境,恐將進一步掀起臺PND市場殺價競賽,屆時各GPS大廠勢必如臨大敵。
事實上,在TomTom正式進入臺灣市場,Garmin亦以全新團隊操盤,紛紛瞄準領導廠商宇達電通(Mio),導航3雄在臺廝殺已經正式展開(如表 1),近期入門機種紛紛已下殺到新臺幣6,000元以下,如今面對大陸產品可能以更低價來臺,一線大廠對此表明無畏價格戰的決心,但仍強調會堅守產品質量,并以創新軟件應用凸顯差異化。
OCB成汽車顯示器新貴
預計2005-2013年汽車顯示器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10%,這將是汽車市場中的一塊大蛋糕。其中OCB液晶LCD耐低溫、反應快,商機不可忽視。
雖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技術發展進程較VA、IPS等技術慢,且因液晶材料特殊,及相關光學補償膜也僅由少數廠商供應,因此加入開發的TFT LCD廠商并不多,然因OCB液晶較一般液晶具反應速度快的特性,故東芝松下Display Technology(TMD)自2004年量產OCB LCD面板后,仍持續開發此產品,加上搭配相關技術,如半反穿技術、黑插入技術、LED Scanning BLU等,使得OCB LCD顯示器未來在利基市場如車用顯示器、戶外用顯示器、高階專業機種等,仍有其優勢所在。
由于OCB液晶所需轉動的角度較小,故具快速反應特性,尤其在低溫環境下,OCB液晶仍可正常運作,該特征在車用顯示器能發揮不錯優勢。汽車用LCD面板現已在導航用顯示器先行被采用,未來車用顯示器應用范圍將擴展至后座用顯示器,及儀表板等用途,然不論是何種車用顯示器,皆需考慮在各種溫度范圍下,確保液晶仍正常運作。目前車用顯示器多采用扭轉向列液晶顯示器(TN LCD)面板,在低溫環境下其液晶反應速度變得遲緩。
明顯的應用實例是,在高緯度地區冬季氣溫常低于零度以下,當啟動汽車引擎時,倘若一般車用LCD顯示器反應速度在低溫狀態下運作仍然很慢,即使采用 Overdrive方式驅動一般液晶,在低溫下其反應速度也不會有太大改善。TMD在2007年各大型顯示器展中,展示OCB LCD面板在攝氏零下40度環境下運作情形。
雖一般LCD顯示器技術發展愈加成熟,已成為目前主流采用的顯示器,然在特殊或專業用途上,仍有瓶頸存在,OCB LCD顯示器開發,即欲補足一般LCD顯示未能達到的功能,OCB LCD顯示器雖非應用在主流市場,然在利基市場方面,仍具有一般LCD顯示器無法取代地位。
汽車制造產業逐步轉移至新興國家
全球汽車制造產業正加速從歐美日轉移至新興國家的趨勢,提供臺灣整車產業發展的契機。目前新興國家受限于技術、資金等,雖不得不以市場與低成本汽車制造換取國際汽車、車電產品制造技術與經驗,但同時間亦積極輔佐自身汽車與車電產業,未放棄自主的汽車產業。
臺灣雖尚未建構起自主整車輸出業務,但目前已有些基礎,如華創車電日前已開發出其第1款整車設計解決方案,若能再善用國際結盟策略,臺灣自主整車輸出產業仍有發展機會,進而發揮一串葡萄效應,帶動臺灣車電產業的發展。
但新興國家資源與經驗只會越來越豐富,再過幾年,現在臺灣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整車基礎,將更顯微不足道,可能喪失整車輸出產業的發展良機。
>電子變壓器相關文章:電子變壓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