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與聯芯“聯姻” :專利突圍不成反倒成就對方
日前,大唐電信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簽署《SDR1860平臺技術轉讓合同》,將聯芯科技開發并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以人民幣1.03億元的價格許可授權給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同時,雙方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致力于面向4G多模的SOC系列化芯片產品設計和開發。松果公司正是小米科技成立做芯片的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604.htm點評:
小米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一直飽受詬病,但這家公司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反應速度值得他家學習。短短幾年小米就開發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路由、機頂盒、智能電視等多種終端產品,雖然病毒營銷的模式已經讓用戶厭倦但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資金歸攏之后又通過并購等方式整合多家資源以求長遠發展。近日小米注資優酷和愛奇藝,加入虛擬運營商陣營以及與聯芯科技合作開發4G芯片等一些列行為,都在情理之中。
“快速”、“靈活”、“創新能力強”是互聯網公司的突出特點,然而互聯網公司做硬件也存在一些發展弊病,比如它沒有核心技術的積累和沉淀,“快而不穩”很容易在快速的擴張步伐中栽跟頭。之前雷軍跟董明珠打下10億的賭注,當時就有人唏噓,擔心小米涂有產品沒有技術專利,難以與傳統實業抗衡。其實,這次賭注讓旁觀者辯證地看清了互聯網公司與傳統硬件企業優勢的完美結合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雷軍自然也看清楚了這一點:“核心技術+互聯網營銷”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穩。就拿智能手機來說,沒有自己核心的技術和專利,在芯片端就缺少發言權和議價權,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高通反壟斷案,正是國內企業難以承受高額的專利授權費而發起的訴訟,如果企業自己擁有一些核心的技術則會少受制于人。蘋果、三星、華為和中興這些業績輝煌的傳統企業,哪個沒有強有力的技術和專利支撐?小米此次聯手聯芯科技正是基于此考慮,它想跟蘋果、三星一樣擁有自己的芯片設計和研發。無論如何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在罵聲中長大的小米的確具有時刻的危機感和自調能力。
不過對于這樁聯姻是否如業界預計的那樣——聯芯的專利有助小米順利打進海外市場,筆者持保留態度。從全球的智能手機芯片競爭格局來看,Qualcomm、MTK和展訊在品牌知名度、核心技術積累和市場規模方面遠高于聯芯科技,且在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上面都有全面布局,而聯芯科技多年來鮮有成績,且主要的核心專利和技術多局限于TD-SCDMA上面,雖然其今年也發布了五模的芯片LC1860,但目前成熟商用的產品依然還是三模,五模還沒有達到量產,所以對小米研發4G多模手機而言形同虛設。其次,聯芯終端市場規模也有限,截至目前高端機市場幾乎沒有聯芯的身影,中低端市場口碑也欠佳,且聯芯科技具有國企背景,在諸多市場決策的靈活性上面也不及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因此小米押注聯芯科技欲在4G市場掌握技術主導權也許結果不會太樂觀,更重要的是,僅憑一些TD-SCDMA的專利踏入國際市場恐怕也低估了難度,中興、華為當初被反壟斷調查就是例證,特別是北美市場還有蘋果和三星的把守,恐怕沒那么容易撼動。反過來看,聯芯科技跟如日中天的小米合作可以在規模上迅速起量,在資金上也可以獲取幫助以促進研發成果,在戰略上可抵御MTK和展訊的夾擊,因此這樁“聯姻”在筆者看來聯芯的收獲更大。
當然,你也不必為小米此次選擇叫屈,這也是無二選擇,目前智能手機芯片公司所剩無幾,展訊被紫光收購又有英特爾注資,華為海思、中芯微電子自產自銷,高通又高攀不上,MTK肯定不會自斷財路跟某一家終端綁定,如此看來也只有聯芯科技可以選擇了。當然話說回來,二者通過不斷磨合說不定哪天又讓業界驚呆了。筆者獲悉,2015年將迎來4G LTE智能手機的全面爆發,互聯網營銷已經是小米人盡皆知的殺手锏,而跟聯芯合作之后的4G LTE手機可以將成本壓至更低,小米號稱的399元的4G LTE智能手機想必不在話下,屆時真正受益的仍是消費者,這也符合小米的初衷。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