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嗆:技壓晶圓代工廠3.5年
英特爾技術及制程事業群總經理William Holt在2014年投資人會議中表示,英特爾的電晶體制程技術在過去10年的三個技術世代,均領先晶圓代工廠至少3年以上時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973.htm英特爾上周召開2014年投資人會議(Investor Meeting 2014),英特爾技術及制程事業群總經理William Holt表示,英特爾的電晶體制程技術在過去10年的三個技術世代,均領先晶圓代工廠至少3年以上時間。

英特爾2013年5月進行14奈米制程生產,今年第1季良率進入成熟穩定階段。
William Holt在2014年投資人會議中表示,2003年以來,半導體市場經歷3次重大的技術改變,英特爾的制程均遙遙領先臺積電、格羅方德、三星、IBM等晶圓代工廠。
William Holt表示,英特爾在2007年中開始導入高介電金屬閘極(HKMG)技術,晶圓代工廠是2011年之后才開始跨入HKMG制程,晚了英特爾3.5年時間。再者,英特爾2011年末率先采用3D電晶體22奈米Tri-Gate制程,但晶圓代工廠要等到2015年中之后,才可望量產同屬3D電晶體世代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技術,也就是說,在Tri-Gate或FinFET技術上,晶圓代工廠仍落后英特爾3.5年。
英特爾也公布了14奈米電晶體尺寸細節,在電晶體閘極間距(gate pitch)達70奈米、內連結間距(interconnect pitch)僅52奈米,是目前電晶體最小間距的技術。
William Holt表示,由閘極間距乘以金屬間距(metal pitch)邏輯晶片尺寸(logic area scaling)角度,晶圓代工廠的20奈米及16/14奈米屬于同一世代制程,但英特爾14奈米的尺寸更小。以制程微縮的速度,晶圓代工廠要等到2017年進入10奈米世代后,尺寸大小才有機會贏過英特爾的14奈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