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美國工廠進退兩難
由于全球芯片供應過剩削弱了早期的樂觀預期,三星計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投資超過370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項目建設進度滯后。據韓國業界消息,截至4月22日,三星電子位于德州泰勒市的工廠建設進度已達99.6%,通常情況下應開始搬入設備,但三星目前仍在猶豫是否下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060.htm自2022年動工以來,泰勒工廠的建設時間表已多次推遲。該廠最初計劃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運營,后調整至2025年,2025年初又進一步推遲至2026年。同時,三星在本土也推遲了部分工廠建設進度,并在整體需求低迷的背景下縮減了投資。
補貼面臨不確定性
三星的泰勒工廠被視為其進軍北美市場的關鍵布局,該園區計劃建設兩座先進晶圓廠生產3/2nm芯片,引入全環繞柵極晶體管(Gate All Around,GAA)工藝技術,還包括一座先進封裝廠和研發中心。三星因該項目獲得了《美國芯片法案》下的47億美元聯邦資助,但在特朗普政府推動削減對外國芯片制造商的補貼的背景下,該立法的未來也面臨不確定性。
德克薩斯州泰勒市也在最新修訂中削減了對三星項目的財政激勵,原先可達2500萬美元的返還激勵現已被削減至最多900萬美元,且這一金額還取決于三星是否在2026年底前達到設備安裝門檻。泰勒市將這一門檻稱為“確保三星在明年底前開始引入設備、啟動芯片制造的保證”。
在修訂條款中,泰勒市要求三星在2026年前完成總建筑面積為600萬平方英尺的廠房建設,并在2028年前再新增100萬平方英尺,合計達到700萬平方英尺。此外,泰勒市還進一步表明正在收緊支持:自5月起,與項目有關的非核心地產所產生的稅收將被重新分配。例如,三星的主要氣體供應商林德氣體(Linde Gas)所繳納稅款中90%將不再用于再投資項目,而是直接轉入市政一般基金,表明該市正在優先保障自身財政,而非繼續向三星提供間接補助。
盡管支持力度有所減弱,三星仍重申了對該項目的承諾。三星表示“仍完全致力于”在2026年啟動運營。然而,是否能如期實現這一目標仍不確定,但快速大規模量產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實現擴產的關鍵條件 —— 現有產線的高稼動率,以及來自美國客戶的強勁訂單兩者都沒有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臺積電美國工廠已經開始滿負荷運轉,但由于要進行額外的大規模設施投資加上高昂的勞動力成本,盈利能力持續惡化。而尚未成功吸引大型客戶的三星晶圓代工事業部,從生產設備搬入之時起便幾乎注定會陷入虧損。
在美芯片代工廠進退兩難
當前,整個芯片行業正面臨供應過剩的困境。盡管AI帶動了一波大規模投資浪潮,但需求未達預期。同時,美中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和出口管制,打亂了供應鏈,并促使企業戰略性囤貨,進一步加劇了不確定性。
在芯片行業之外,特朗普政府也正向三星和蘋果施壓,要求它們將生產轉移至美國,否則將面臨從6月底起實施的25%關稅。這對目前一半以上智能手機產自越南的三星來說構成重大挑戰。
此前,在韓國國內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疊加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壓力,越來越多韓國企業開始認真考慮向海外轉移。除三星電子外,SK海力士也正推進美國建廠項目。不過,原材料供應鏈風險加劇,再加上美國政府可能削減半導體補貼的傳言,使得其像臺積電那樣面臨虧損的可能性提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