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下半年,2nm競爭升溫

        下半年,2nm競爭升溫

        作者:aninews 時間:2025-06-17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全球對下一代 2 納米半導體的領先競爭將愈演愈烈,頂級代工廠臺積電和三星電子準備開始大規模生產。與此同時,英特爾也希望通過推出更先進的 1.8nm 制程技術來超越競爭對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380.htm

        據報道,臺積電已開始接收其 2 納米工藝節點的客戶訂單。這些芯片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在其位寶山和高雄的工廠生產。

        這對臺積電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首次在其 芯片中采用了環柵 (GAA) 晶體管架構。與目前的 3nm 技術相比,新節點有望將性能提高 10-15%,功耗降低 25-30%,晶體管密度提高 15%。

        與此同時,第二大晶圓代工企業三星電子也計劃在 2025 年下半年實現 芯片的量產。

        該公司在其最新財報中確認,將于今年開始采用其 工藝生產移動芯片。雖然該公司沒有透露具體產品,但普遍認為這款芯片是 Exynos 2600,預計將于 2026 年初應用于即將推出的 Galaxy S26 系列。

        三星是首家在其 3nm 芯片上采用 GAA 技術的公司,但初期因良率低而陷入困境。該公司目前的目標是利用其早期經驗來提高其 2nm 生產效率。

        據消息,臺積電目前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其市場份額為 67.6%。該報還補充說,臺積電 2 納米良率已超過 60%,這是穩定量產的關鍵水平。

        相比之下,據報道三星的成品率約為 40%,市場份額為 7.7%。三星的 2nm GAA 工藝良率仍在爬坡階段。盡管三星聲稱其 2nm 節點的良率已超過 40%,相比早期的 30% 有了明顯提升,但仍遠低于臺積電的水平。為了提升良率,三星正通過優化制造流程和加強系統 LSI 與晶圓代工事業部之間的協作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不過,要達到穩定的量產水平(通常需要 70% 以上的良率),三星仍需時間。

        隨著 FinFET 工藝逐漸接近物理極限,GAA(Gate-All-Around,環柵晶體管)架構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技術。臺積電、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都在推進其 2nm 及以下制程節點的 GAA 方案,但它們的具體實現方式有所不同。

        臺積電在其 2nm 工藝中采用了傳統的 GAA 納米線結構,即使用圓形截面的硅納米線作為溝道,通過柵極完全包裹溝道以實現最優的靜電控制,從而大幅降低漏電流并提高能效。這種設計更適用于低功耗應用場景,例如智能手機芯片和物聯網設備。

        三星電子則采用了一種獨特的 MBCFET(Multi-Bridge Channel FET,多橋通道場效應晶體管)結構,這是 GAA 的一種變體形式,其溝道由水平堆疊的矩形納米片構成。相比納米線,納米片結構的寬度可以靈活調整,從而提升電流驅動能力(比 FinFET 高約 30%),更適合高性能計算場景,如 AI 加速器和 HPC 芯片。

        英特爾也在推進其 工藝(即 1.8nm 節點),該工藝基于 RibbonFET GAA 架構,同樣采用納米線/納米帶結構,但強調更高的性能密度和更低的延遲。英特爾希望通過這一代工藝實現「超代際」性能躍升,挑戰臺積電和三星的領先地位。

        這三種 GAA 技術各有優劣,臺積電的方案注重穩定性和能效,三星的方案側重性能擴展,而英特爾則試圖通過創新結構實現綜合性能突破。未來,GAA 架構可能進一步演進為 CFET(互補 FET),將 nFET 與 pFET 垂直堆疊,進一步縮小標準單元尺寸。

        盡管競爭激烈,2nm 市場前景依然強勁。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受智能手機和高性能計算需求的推動,2nm 芯片的需求已經超過 3nm 一代。

        他還指出,預計前兩年 2nm 芯片設計或流片數量將超過 3nm、4nm 和 5nm 等之前的節點。

        Counterpoint Research 預測,臺積電 2nm 產能將在 2025 年第四季度達到滿負荷狀態,比以往任何節點都更快。預計主要客戶將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AMD,甚至英特爾。

        為了保持競爭力,三星正在采取戰略舉措,加強其代工業務。該公司最近聘請了臺積電前高管韓美林(Margaret Han)領導其美國代工業務。

        與此同時,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正押注 1.8nm 工藝(即 ),以扭轉其代工業務。

        英特爾代工服務總經理 Kevin O'Buckley 承認,公司錯過了一些早期的最后期限,但他確認 目前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實現大批量生產, 并預計到 2027 年月產能將達到 2 至 3 萬片。

        他表示,「我非常直接地承認,我們沒有提供 18A 的所有時間表。」英特爾希望利用這一新工藝在先進節點競賽中挑戰臺積電和三星。其 18A 工藝目前的良率約為 50%,雖然相較初期已有改善,但仍處于試產階段。然而,如何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良率仍是英特爾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關鍵詞: 2nm 18A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永修县| 石景山区| 龙游县| 微山县| 张家港市| 陇西县| 确山县| 正蓝旗| 龙胜| 山东省| 濮阳市| 临高县| 丹棱县| 比如县| 桃园市| 五峰| 云龙县| 当雄县| 定安县| 虎林市| 镇宁| 礼泉县| 陆良县| 浠水县| 宁武县| 沾益县| 阳曲县| 周至县| 靖宇县| 三台县| 海兴县| 武宁县| 织金县| 策勒县| 阜宁县| 抚州市| 永康市| 秭归县| 郧西县|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