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芯片游說團體尋求更多政府資金和政策影響力
在歐盟批準430億歐元《芯片法案》以期刺激該地區半導體制造業的16個月后,半導體行業貿易組織——歐洲半導體工業協會(ESIA)要求提供更多的公共資金,并希望在影響本地芯片制造商的政策決策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在一份概述2024年至2029年行業發展建議的政策文件中,ESIA還呼吁歐盟成員國選舉一名“芯片特使”,以幫助引導半導體政策的制定。
該組織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國家援助。該組織已經在為“芯片法案2.0”游說,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實現歐盟到本世紀末將其在半導體開發、制造和材料供應鏈中的市場份額從10%提高到20%的目標。
首個《芯片法案》提供的430億歐元(360億英鎊,480億美元)中的一部分資金已經幫助吸引了一些大型晶圓廠項目落戶歐洲地區,其中包括臺積電、恩智浦、英飛凌和博世在德國德累斯頓合作的價值100億歐元的項目,該項目將基于成熟的工藝節點制造晶圓。英特爾在馬格德堡的300億歐元晶圓廠項目也是受益者之一。
然而,代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和博世等公司的ESIA表示,可能需要更多資金才能完成這些項目。
該組織承認:“《歐盟芯片法案》的通過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構建塊。”但同時補充道:“為了不失去動力,ESIA提倡立即啟動‘芯片法案2.0’進程……由于歐洲的半導體公司正在與其他國家的企業競爭,歐洲的國家援助制度必須具有前瞻性。”
換句話說,那430億歐元只是開胃菜——現在需要正餐了。
ESIA并不是第一個提出可能需要更多資金以減少對亞太地區半導體制造依賴的組織。大西洋彼岸,一些美國芯片制造商此前也建議可能需要第二個美國《CHIPS法案》。鑒于英特爾目前的財務狀況不佳,我們不難想象其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不會拒絕為其德國擴張提供更多的歐洲補貼。
談到英特爾,ESIA的聲明正值人們越來越擔心英特爾收入下降可能導致其馬格德堡工廠建設延期之際。正如我們上周報道的,英特爾最近宣布裁員約15%的全球員工,并考慮暫停其擴張計劃。
自然,ESIA也希望芯片政策能夠支持歐洲芯片制造商的優勢,而不是規定他們可以與誰或不可以與誰做生意。
“ESIA承認保護關鍵資產的必要性以及《歐盟經濟安全戰略》的基本原理,”該組織寫道。“但ESIA認為需要采取更積極的經濟安全措施,基于支持和激勵措施,而不是依賴限制性和保護性措施的防御性策略。”
看起來,ESIA并不是出口限制的忠實粉絲,這些限制措施阻止某些技術出口到中國——這是美國采取的策略,并要求日本和韓國等盟友效仿。
除了額外的資金和更多的政策控制權之外,ESIA還強調了可持續性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挑戰。
該組織認為,半導體對氣候有凈正面影響,并反對可能限制芯片制造過程中某些有毒化學物質使用的措施。
找到具備在芯片廠工作技能的工人也是該組織考慮的一個問題。
該組織寫道:“未來幾年,歐洲將建設幾個新的半導體制造廠,這將需要大約10,000至15,000名新的技術工人。”他補充道,“缺乏熟練工人必須被視為該行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最嚴重風險之一。”
到2030年,ESIA認為歐洲的芯片制造行業可能需要多達35萬名員工。
為應對這一問題,ESIA希望歐盟制定一項教育戰略,推動更多工人進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職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