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imec采用High-NA EUV技術 展示邏輯與DRAM架構

        imec采用High-NA EUV技術 展示邏輯與DRAM架構

        作者: 時間:2024-08-13 來源:CTIMES 收藏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在荷蘭費爾德霍溫與艾司摩爾(ASML)合作建立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微影實驗室中,利用數值孔徑0.55的極紫外光曝光機,發表了曝光后的圖形化組件結構。在單次曝光后,9納米和5納米(間距19納米)的隨機邏輯結構、中心間距為30納米的隨機通孔、間距為22納米的二維特征,以及間距為32納米的動態隨機存取內存()專用布局全部成功成形,采用的是由與其先進圖形化研究計劃伙伴所優化的材料和基線制程。透過這些研究成果,證實該微影技術的生態系統已經準備就緒,能夠實現高分辨率的high NA 單次曝光。
         圖片.png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8/461968.htm

        (a)imec為應用展示電荷儲存節點連接墊與位線周邊電路的整合;(b)圖形轉移后的9納米及5納米隨機邏輯結構(間距為19納米)。
        由艾司摩爾與imec共同成立于荷蘭費爾德霍溫的High NA 微影實驗室在近期啟用后,客戶現在可以使用TWINSCAN EXE:5000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曝光機來開發非公開的high NA EUV應用案例,這些案例也能運用客戶各自的設計規則和布局。
        imec成功利用單次曝光,形成間隔為9納米與半線寬為5納米的隨機邏輯結構,相當于間距為19納米,圖形頂端(tip-to-tip)的間距達到20納米以下。中心間距為30納米的隨機通孔充分展示了絕佳的圖形保真度與關鍵尺寸均勻度。此外,間距為22納米的二維特征也展現了杰出的性能,突顯了利用高數值孔徑微影技術來實現2D布線的發展潛力。
        除了邏輯結構,imec也成功利用單次曝光,為動態隨機存取內存()制出把電荷儲存節點連接墊(storage node landing pad)與周邊位線相互整合的組件圖形。這項成就彰顯了高數值孔徑技術的潛能,可望透過單次曝光來取代多層光罩的曝光需求。
        取得這些突破性成果后,imec攜手艾司摩爾—與其伙伴緊密合作,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工作,為第一代High NA EUV微影技術來籌備圖形化生態系統與量測技術。在進行多次曝光之前,imec準備了專用的晶圓堆棧(包含先進光阻、涂布底層及光罩),并把像是光學臨近校正(OPC)、整合圖形化及蝕刻技術等high NA EUV基線制程整合到0.55NA EUV曝光機臺上。
        imec運算技術及系統/運算系統微縮研究計劃的資深副總裁(SVP)Steven Scheer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在艾司摩爾與imec共同建立的實驗室展示全球首次利用high NA技術完成的邏輯及內存組件圖形化,這也是業界應用的首次認證。結果顯示,在利用單次曝光成像來積極微縮2D特征圖形的方面,High NA EUV技術展現了獨特的潛能,不僅改善了設計彈性,也減少了圖形化的成本與復雜度。面向未來,我們期待能夠提供價值洞見給圖形化生態系統的合作伙伴,協助他們進一步推動High NA EUV專用材料及設備的發展。」
        imec執行長Luc Van den hov表示:「此次成果證實了高數值孔徑EUV技術具備長遠預測的分辨率能力,目標是利用單次曝光來制出間距為20納米以下的金屬層。因此,High NA EUV技術將會為延續邏輯和內存技術的尺寸微縮提供莫大的幫助,這也是推進組件發展藍圖邁向埃米世代的一大重要支柱。這些早期技術展示全都是因為艾司摩爾與imec共同實驗室的成立才得以實現,該實驗室能讓我們的合作伙伴加速把高數值孔徑微影技術引進量產。」



        關鍵詞: imec High-NA EUV D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长沙县| 民和| 安仁县| 武山县| 阿坝县| 宁波市| 永仁县| 应用必备| 桓台县| 乌什县| 芮城县| 万载县| 宜阳县| 乐陵市| 平安县| 金塔县| 南投县| 德令哈市| 瑞丽市| 商城县| 崇明县| 廊坊市| 宜兰市| 阳西县| 霍邱县| 鲜城| 大方县| 蒙城县| 泾源县| 太和县| 通州区| 翁源县| 平罗县| 射阳县| 洛阳市| 叙永县| 商南县| 定结县| 苗栗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