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國際視野 > 業界動態 > 美國企業研究所報告:俄烏沖突后俄羅斯通過間接渠道獲取芯片,成本飆升

        美國企業研究所報告:俄烏沖突后俄羅斯通過間接渠道獲取芯片,成本飆升

        作者:EEPW 時間:2024-05-15 來源:EEPW 收藏

        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歐盟、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等地相繼對俄羅斯實施了出口管制,希望通過阻斷供應削弱俄羅斯的軍事能力。然而,盡管采取了這些措施,俄羅斯仍通過間接渠道獲得了一些芯片,只是獲取成本大幅增加。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最新報告指出,俄羅斯獲取芯片的成本幾乎翻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5/458763.htm

        報告顯示,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獲取的產品中約89%來自中國。此外,俄羅斯采用了通過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的轉運策略,這些國家成為了芯片進口的中間點,掩蓋了最終目的地并復雜化了出口管制的執行。

        制裁前,俄羅斯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渠道采購半導體:直接從西方公司進口(包括AMD和Intel等),通過臺積電在中國臺灣制造,及在俄羅斯國內小規模生產。制裁后,俄羅斯只能通過秘密走私和未制裁國家的轉運策略獲取芯片,導致成本增加。

        Natalie Simpson分析的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每公斤芯片的采購成本約為1,411美元,而到2023年,這一價格已升至2,730美元。彭博社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9個月,俄羅斯從美國和歐洲公司進口了價值超過17億美元的芯片,其中大部分為兩用芯片,可用于軍事用途。

        報告還提到,俄羅斯為了提升自身芯片制造能力,甚至從韓國、中國臺灣和以色列獲得了一些芯片制造設備。然而,由于俄羅斯國內的芯片制造設備過時,產量并未顯著提升。

        為進一步限制俄羅斯通過分銷商獲取受限芯片和設備,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正在調查涉及銷售受限商品的分銷商和子公司。美國官員表示,正在與企業合作,分析600多家仍向俄羅斯銷售受限產品的分銷商的數據,力圖將這些分銷商從供應鏈中剔除。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報告強調,盡管制裁增加了俄羅斯獲取芯片的難度和成本,但其通過復雜的間接渠道依然能夠獲得一些關鍵半導體產品。為了更有效地實施制裁,社會需進一步加強合作,切斷這些間接渠道。



        關鍵詞: 半導體 市場 國際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塘沽区| 博兴县| 玛多县| 景洪市| 林周县| 依安县| 社会| 泰顺县| 伊通| 阜平县| 从化市| 聂荣县| 巴马| 平利县| 镇坪县| 达日县| 四川省| 荣昌县| 富源县| 福贡县| 石首市| 鄂托克旗| 土默特右旗| 仁寿县| 信阳市| 平遥县| 乌苏市| 新邵县| 临漳县| 嘉善县| 大竹县| 清河县| 临海市| 孝感市| 定安县| 萨嘎县| 乐都县| 崇文区| 东城区| 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