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國際視野 > 市場分析 > 半導體廠商排名暗藏玄機

        半導體廠商排名暗藏玄機

        作者: 時間:2023-03-09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近幾年,業飽經風霜,多種影響因素同時出現(營收大幅增長或下滑,疫情,美國打壓中國電子業),前所未見,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對全球業營收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各大半導體芯片企業也在這一波波的浪潮中起起伏伏,有的抓住了發展機遇,扶搖直上,有的則因為先天不足,或者后天發展路線有問題,導致在這波浪潮中狼狽不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3/444220.htm

        以上這些,在芯片榜單中展現得最為明顯。

        近期,WSTS 發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全球營收排名前 15 位的芯片廠商榜單,如圖 1 所示。

        圖 1

        2022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5735 億美元,比 2021 年增長 3.2%。前 15 大芯片廠商 2022 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環比下降了 14%。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存儲器廠商,跌幅達 25%,非存儲器廠商下跌了 9%。

        下面看一下 2022 全年的情況。

        圖 2 所示為 Gartner 發布的 2022 年全球前十大芯片榜單,在這份統計數據中,2022 年全球芯片業收入為 6017 億美元,比 2021 年的 5950 億美元增長 1.1%。其中,存儲芯片市場是表現最差的,營收同比下降了 10%,而 2023 年可能會更糟,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存儲芯片廠商宣布削減 2023 年的資本支出。非存儲芯片營收增長了 5.3%,但不同細分市場的情況有所不同,增長最強勁的是模擬芯片,同比增長了 19%,緊隨其后的是分立器件,同比增長 15%,Gartner 表示,模擬芯片和分立器件的增長是由汽車和工業終端市場的強勁需求推動的,這得益于汽車電氣化、工業自動化和能源轉型的增長趨勢。

        圖 2

        2022 是疫情爆發的第三年,也是疫情對全球經濟形成巨大影響力的最后一年。隨著中國大陸進入后疫情時代,2023 年,全球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重新走上正軌,當然,還需要一段調整時間,作為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半導體業也開始擺脫疫情影響,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那么,2023 年的半導體業會如何發展呢?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 2020 年全球半導體業的發展情況,因為那是疫情爆發的第一年,對疫情結束后的第一年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圖 3 所示為 Omdia 發布的 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芯片廠商的營收和排名情況。

        總體來看,排名前十廠商第一季度營收為 636 億美元,而 2019 年第四季度為 622 億美元。整個芯片行業下降了 2%,前十大公司以外的所有公司下降了 7%。

        圖 3

        在這份榜單中,Kioxia,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都實現了正增長,可以看出,這四家都是做存儲芯片的。

        英特爾,英偉達,博通,德州儀器(TI)都是負增長。可見,上述負增長的廠商都是以設計和生產非消費類芯片為主。當時,非消費類芯片應用(工業、汽車、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市場雖然有穩健的需求,但在龐大的消費類市場面前,在總量上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從 6 家實現大幅增長的公司可以看出,2020 年第一季度,整個半導體行業基本延續了 2019 年后半段回暖的態勢。2019 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行業進入寒冬,而從 2019 年第三季度末開始,以晶圓代工、封測和半導體制造設備回暖為標志,全行業開始走出低迷狀態。

        雖然疫情在 2020 年第一季度突然爆發,但其對該季度的半導體業影響并不明顯,到第二季度才顯現出來,第三季度則出現了反轉。

        圖 4 所示為 WSTS 發布的 2020 年第三季度營收排名前 14 的芯片廠商榜單,當季這 14 家廠商的總營收環比增長了 10%。

        圖 4

        據 WSTS 統計,2020 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總額為 1140 億美元,比第二季度增長 11%。第三季度的增長是 2016 年第三季度增長 11.6%以來的最高水平,第三季度的強勁增長是在第二季度環比第一季度下降 2.1%基礎上實現的,反彈非常明顯。

        可見,2020 年第二季度,疫情對全球半導體業的破壞作用非常明顯,但神奇的是,第三季度快速回升,市場對芯片的需求出人意料的火爆,第四季度則出現了車用芯片荒,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緩解。

        在疫情困擾的 2020 年,盡管造成了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卻刺激了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從而帶來了半導體市場的強勁增長。AMD 營收的強勁增長,使得該公司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最大受益者。

        榜單中值得關注的幾個點

        在近幾年的芯片榜單中,有一些名次和營收變化情況值得關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頭名之爭

        在芯片廠商營收榜單中,2017 年,英特爾被三星超越,失去了全球頭把交椅,而到了 2019 年,英特爾又奪回了行業第一的寶座。實際上,從 1993 年到 2017 年第一季度,英特爾一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導體廠商,但在 2017 年第二季度,其領先地位就被三星取代了。

        2017、2018 這兩年,在 DRAM 和 NAND 存儲芯片市場強勁增長的帶動下,三星的芯片總銷售額比英特爾分別高出 7%和 12%。但是,由于 2019 年的存儲芯片市場進入下行周期,同比大跌 34%,英特爾憑借其穩健的產品線和發展策略,再次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半導體廠商。

        然而,2020 年以后,英特爾遭遇了以 AMD 為代表的友商強有力的競爭,主營的 CPU 業務大幅下滑,特別是 2022 年,該公司營收僅為 583.73 億美元,同比大跌 19.5%。在這種情況下,雖然 2022 年的存儲芯片市場一路下滑,對三星電子的營收造成了嚴重影響,從 2021 年的 731.97 億美元下降至 655.85 億美元,但由于競爭對手英特爾的表現過于拉胯,使得三星依然穩坐在了頭把交椅上。

        大起大落

        在近幾年的榜單中,起伏最大的當屬存儲芯片三強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和美光了。

        圖 5 所示為 IC Insights 發布的 2019 年全球排名前 15 位的芯片廠商榜單。其中,跌幅最大的就是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銷售額同比下降幅度都≥29%。

        圖 5

        SK 海力士 2018 年營收同比增長了 41%,是當時 15 家廠商中增幅最大的,而到了 2019 年末,其營收的同比增幅卻是負數,而且降幅高達 38%,也是 15 家廠商中跌幅最大的。這些也足以說明該公司對存儲芯片業務的依賴程度之高。

        三星和美光同樣如此,從以上幾份榜單可以看出,雖然它們的排名變化不大,但年營收同比變化非常大,有的年份大幅增長,有的則大幅下滑。

        用「成也存儲,敗也存儲」形容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和美光再合適不過了,雖然存儲芯片市場呈現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導致這三巨頭的營收變化巨大,但由于存儲芯片是半導體業的大宗商品,市場規模巨大,營收絕對數量明顯高于其它類芯片廠商,使得存儲三巨頭年終排名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AMD 現象

        可以看到,AMD 從 2019 年排不進前 15,到 2020 年排在全球第 12,2021 年排到第 10,再到 2022 年壓過德州儀器,排在全球第 7 位,成為近些年全球芯片廠商中最亮的明星。

        AMD 的成功至少可以說明三點:

        一、擁有先進且被市場需要的技術是基礎和關鍵,AMD 的 Zen 架構,以及其率先商用的 Chiplet 設計和工藝技術,滿足了這個時間段的市場需求;

        二、能夠抓住頭號對手犯錯形成的空窗期,「趁你病,要你命」;

        三、先進的芯片設計和先進的晶圓代工珠聯璧合,AMD+臺積電的強強組合,正是當下全球芯片設計和制造最高效的產出模式。

        歐洲廠商依然難進十強

        來自歐洲的三大 IDM 企業英飛凌、ST 和 NXP,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半導體企業:英飛凌的功率器件全球第一,ST 的傳感器名列前茅,NXP 的汽車半導體被眾廠商垂涎。雖然特色鮮明,但從過去幾年的榜單,如 2018 和 2019 年的年終排名來看(季度排名除外),歐洲三強一直未能進入全球前十,但也基本沒有掉出過前 15。最新的 2022 年榜單中,這三家依然未能進入前十。

        而且,從近幾年的榜單來看,這三家的營收同比變化幅度都不大,不像其它地區廠商那么大起大落。這似乎也與全球半導體熱點產品、應用和熱點供應鏈的分布特點相吻合。近些年,存儲器,消費類電子用的處理器,以及產業鏈當中的晶圓代工是產業熱點,而設計、生產這些芯片產品的企業大都分布在環太平洋地區,如韓國的三星和 SK 海力士,日本的索尼,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聯發科,以及美國的高通、蘋果等,都是與手機等有巨大市場容量、且產品迭代周期短、變化快的消費類設備用芯片緊密相關的半導體企業,因此,它們的大起大落更加明顯,而相對來說,歐洲三強更側重于對性能要求更高、更穩定的非消費類設備用芯片,這也使它們的業務相對更加穩定,但似乎也較少享受到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帶來的巨大紅利,從而形成了排名相對靠后,但營收變化幅度相對較小的態勢。

        2023 年會上演 2020 年的大逆轉嗎?

        2020 年第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業下滑明顯,除了晶圓代工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之外,IDM、IC 設計和封測等細分領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當時的行業一片慘淡,主流看法都是悲觀的,不僅是第二季度,業界對全年預期都不樂觀,特別是各大權威市場統計機構,在 2020 年 5 月前后都給出了對全年半導體業的預測,大多都非常悲觀。

        當時,大概有 10 家機構預測了 2020 全年半導體業的增長情況,雖然差別較大,但持樂觀態度的不多,最樂觀的認為會增長 3.3%,最悲觀的預計將下滑 11.7%。

        下面看一下最權威的三家機構在當時的看法:

        2020 年 4 月,IC Insights 連續兩個月下調了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預期,1 月份曾預測 2020 年同比增長 8%,至 3848 億美元,到 3 月份下調為增長 3%,進入 4 月份,IC Insights 再度下調,指出 2020 年全球半導體業將同比下降 4%。

        Gartner 則預計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從 2019 年末預測的同比增長 12.5%,下調到增長 0.9%,降低至 4154 億美元,相比之前預測減少 550 億美元。

        6 月,WSTS 表示,2020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比上年增長 3.3%,達到 4259 億美元。而該機構在 2019 年 12 月的預測為增長 5.9%,是因為疫情影響而下調了,不過,年增長 3.3%這一數字已經是各大機構當中很樂觀的了。

        再看一下 2020 年的實際情況,從第三季度開始,芯片市場需求全面井噴,全年大幅增長,與眾多機構預測的衰退截然相反。在某種程度上,疫情帶火了半導體業。

        疫情下火爆的半導體業持續到 2022 年第三季度,從第四季度開始,除了汽車芯片,其它類產品開始供過于求,特別是進入 2023 年以后,行業形勢急轉直下,砍單、降價、裁員等負面消息滾滾而來。

        對于 2023 全年走向,各大機構都給出了預測數據,如圖 6 所示。Gartner、IC Insights、WSTS 和 EY 預計下降幅度在 4%-5% 之間,Objective Analysis 預計 2023 年將下降 19%,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 預測 2023 年將下降 12%。

        圖 6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第二季度繼續下滑不可避免,但下半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是否有可能出現 2020 年的情形?或許在近些年紛繁復雜的半導體市場,在影響因素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預測難度也增加了不少。2023 年的半導體市場依然存在變數。



        關鍵詞: 半導體 廠商排名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崇州市| 准格尔旗| 鄄城县| 米脂县| 武宣县| 陕西省| 宁南县| 元阳县| 扎囊县| 昭平县| 周宁县| 云霄县| 东光县| 镇沅| 砚山县| 射阳县| 九台市| 疏附县| 晋宁县| 舒兰市| 巫溪县| 上虞市| 类乌齐县| 遵化市| 丰原市| 开化县| 仁化县| 沙田区| 建平县| 成武县| 巴东县| 金昌市| 汤原县| 五河县| 枞阳县| 奇台县| 晋宁县| 沈丘县| 仙游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