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中國區總裁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新變局
迎九 《電子產品世界》記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5/401007.htm*源自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先生的講演“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新變局新形勢”,在“2019年世界半導體大會”上,2019年5月17日,南京。
摘要:介紹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其成長動能;另外是投資狀況;中美貿易摩擦的對策建議等。
1 全球半導體業走勢
全球半導體行業從2000到3000億美元所花的時間,遠遠超過3000到4000億所花的時間,如圖1。因此,這個產業是在減緩還是在加速?一看便知。
發展最快的產品是什么?如圖2,看到美光、西部數據(WD/SanDisk)的營收是兩位數增長,第十名英偉達(Nvidia)做的是人工智能,這兩個可以說是在過去幾年是驅動力。
2019年半導體產值的增長會減緩,因為手機的出貨量在減緩,PC的需求在下滑,甚至服務器的需求可能也沒有原來預期的那么強勁。此外,還有半導體庫存的消化,因庫存也決定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能力。再有一個因素是貿易沖突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這個影響將更加深遠。
對于2019年的預測,業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綜合起來看,2019年的增長是放緩、持平,甚至會衰退一點(如圖3)。但是對于2020年,業界的觀點還是比較樂觀的。半導體業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大關,業界在想:2020年是否會突破5000億?居龍總裁認為,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那么增長的動力在哪里?如圖4,左邊的圖是2022年半導體產值的份額,右邊是2017年到2022年的份額增長率。可見,到2020年,智能手機仍然是最大的市場,但是在今后幾年,增長最快速的有汽車電子、存儲器,物聯網也在開始發力。
業界有一個共識,這些增長是由智能應用所驅動的。這些智能應用的核心技術是兩個,人工智能(AI)和5G。
AI會帶來很直接的對半導體的需求,例如AI處理器(如圖5)。AI帶動的智能應用,還包括在傳輸、存儲、計算上的需求,這些大數據的需求是半導體需求的主要動能之一,所需要的芯片遠遠超過目前看到的手機或者其他的應用。
5G能把所有的應用結合在一起。
這些也是我們為什么對半導體業今后數年的發展非常樂觀的原因之一。 所以,目前看,半導體還是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我們今天的從 業 者 應 該 感 到 很 幸運。
2 半導體業的資本投入
除了創新、發明之外,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特質,是一個高資本投入的產業,尤其在制造方面。
從2013年到2020年的預測看(如圖6),2018年是一個高點,2019年的銷售額會下來一點,韓國下滑尤為明顯。但是可以看到之后箭頭又往上走,這說明2019年只不過是一個暫緩發展,2020年的投資又將會持續。以地區來看,中國臺灣地區比較穩定,因為臺灣主要是看臺積電,臺積電比較平穩。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是起起落落的,2018年之前是快速成長。實際上,若把存儲器拿掉,每年基本是穩定的,這也是跟投資相對應的(如圖7)。
關于存儲器的投資,2017至2018是大量投資,2019年會稍微減緩,2020年又開始回暖。投資建廠在半導體業里十分必要的,是持續競爭力的一個要素。幾家大存儲器企業是主要的投資者。而且過去幾年甚至今后幾年,存儲器的投資大于邏輯方面的投資,這也是存儲器市場玩家越來越少的原因。中國現在進入存儲器市場,這是一條必由之路,但是這條路會走得比較長,中國要所準備。
中國有fabless(設計公司)企業約1700家,數量很多,如果要發展得好,還需要有很大的投入,例如全球前十大公司占據了70%份額,可見有錢的才能玩得起。有些國內的地方政府對于投資半導體非常有興趣。例如南京已經邁出了一個很好的步伐。接下來,持續投資是確保將來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
中國目前的產能占全球的15%,國內的產能多半在比較成熟的工藝節點,這意味著做的是比較低端的產品。
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現在是850 億美元,設備占據其中的650 億美元。
全球領先的設備廠商基本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現在韓國也開始崛起。國內從過去一二十年,科技部、工信部對這方面投入很大,非常有這個必要。國內的布局現在已經逐漸成形(如圖8),但設備廠商在設備、材料方面還是比較弱的,不過,在封測、顯示、光伏行業已經取得不錯的成就。我們的設計要加強,設備、材料是我們將來要繼續發力的地方,也是我們創新取得經濟成果方面一個很好的機會。
3 貿易沖突促使中國“高大上”
因為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與全球產業是息息相關的,這個產業是一個最全球化的產業,是全球分工的。
從美國的視角看,其貿易逆差中,中國占50%以上。從中國的視角來看,芯片恰恰是中國最大的痛點,也就是中國最高進口額的一類產品,而且是最大的逆差,2018年甚至突破了3000億美元。這個問題很難解決。當中國在談貿易問題的時候,中國依賴國外的芯片,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目前的形勢還看不太清楚,這對產業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要審慎地應對,要做最壞的打算,但是也要做最好的準備,主要是自己能夠站得起來,我們必須要有更踏實的做法。
從半導體產業來看,關稅對產業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這些技術對于發展的半導體產業會有更深遠的影響,因為美方擬管制的14個領域(圖9)中,涉及很多領域的內容,而且管了三樣東西,不僅是產品,還包括技術、人。這是目前中美談判的一個焦點所在。
SEMI是電子半導體產業鏈,代表著產業的利益,所以以產業利益的角度來看,SEMI的主張是很明確的,主張自由貿易、開放的視角、公開的市場,是一個共贏合作的關系,當然還有知識產權保護,這都是國際上公認的游戲規則。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開放市場。
SEMI在美國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有百次以上跟美國的政府部門和參政兩院的溝通交流,也提了很多建議,所以SEMI做了一些努力,今后還會繼續做這些事情。
SEMI在中國的定位,是希望做一個幫助實現中國半導體夢的最佳伙伴。希望能夠幫助產業的發展。中國現在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就,但是前面的道路還是很曲折、艱難,不過這也是正常的,要是太容易,誰都可以做;有了艱難、挑戰,我們的成果才更甜美。
很不幸最近有這些事件的發生,但它們已經發生了,所以我們就只能接受它,然后考慮怎么來應對。
從貿易角度,人們的共識是:中美貿易摩擦的結果是中美雙輸。但對于其他國家是會有好處的。
居龍總裁有一些想法,他在2019年3月SEMICONChina(中國國際半導體技術展會)上也曾提過,即“高大上”,我們做的事情、理想和成果都應該是高大上。
“高”,高端科技人為峰。人才要特別重視。
SEMI也在中國推出英才計劃,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進入這個產業,為這個產業獻力。
“大”,大國重器需芯片。芯片是所有電子產業的基礎之一,也是整個經濟推進的發動機。但是發展核心技術、發展創新,不可能自己關起門來做,要在國際上交流,所以SEMI希望扮演這個角色:把中國帶到世界,把世界帶到中國。因為世界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世界。
“上”,上盡層樓更上樓。雖然說產業今年會緩慢,但是以后的發展前景是非常樂觀的。在半導體產業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發生了什么,中國還可以做得更好,即“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文來源于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6期第5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