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9年中國半導體收入將突破千億元
從挖礦到AI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1/396834.htm隨著中國開始對加密市場進行監管,并且這些市場的價值下降,比特大陸宣布有興趣支持另一種新興技術的計算需求,這種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更大。就像加密貨幣一樣,AI有其獨特的計算需求,這些需求可以被一般的CPU所滿足,但不同的架構可以使執行速度加快。例如,谷歌的張量處理單元是用于人工智能的ASIC,其他公司也正在為人工智能構建ASIC。 GPU制造商英偉達的崛起部分是由于對芯片進行ML培訓和推理的需求,而這是當今AI技術的關鍵基礎任務。與CPU的串行設計相比,GPU的大規模并行處理架構更適合于常見的AI任務。最初,游戲GPU被用來驅動ML任務,但在過去幾年的AI全球上升中, 但在AI全球崛起的過去幾年,英偉達推出了直接支持ML的新硬件產品線。 比特大陸希望對AI的需求可以比GPU更好地服務其ASIC。
北京的Horizo??n Robotics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所的前負責人創立,為機器視覺提供嵌入式芯片。這些芯片包括預先訓練的數據集,可以使邊緣處理器運行推理任務(預測圖像與其訓練集匹配的可能性)。在英特爾的支持下,Horizo??n正在與主要汽車品牌合作,為車輛提供邊緣處理和機器視覺。雖然其芯片基于具有10年歷史的40納米工藝,但該公司的軟件使其能夠成為嵌入式推理市場上規模大得多的競爭者。在這種情況下,Horizon的算法具有超出硬件的能力。
另一家著名的中國芯片廠商寒武紀(寒武紀)也擁有一系列專門用于支持ML任務的芯片。此前,寒武紀在華為的麒麟智能手機芯片組中為AI設計提供了支持,然后為數據中心MLU100系列提供了自己的ML解決方案。該架構利用臺積電的14納米工藝節點進行制造。
當然,許多非中國供應商也在嘗試向中國市場銷售AI芯片,隨著國家滿足更多自身需求,外國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中國最大的公司可能會從能提供最佳芯片的國外或國內供應商購買。值得考慮的是,與許多頂級數字平臺業務一樣,中國最大的數字公司也在尋求自己的定制芯片架構,以滿足其超大規模數字平臺的需求。
然而,中國制造商通常仍然在制造最先進(即最小)的工藝方面處于落后局面。代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為他們需要建立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型工業流程,才能夠制造極其小的電路。中芯國際(SMIC)等中國頂級晶圓代工廠正在努力擴大14納米的產量,而AMD、臺積電和其他晶圓廠則達到7納米的規模化生產。按照這一標準,中國的代工企業落后于全球領先企業兩到三代。
盡管存在這種滯后,但中國的工業仍在繼續發展。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半導體收入穩步增長,2017年達到約78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約19%。在過去15年中,這一收入曲線顯示出超過線性的增長,表明中國半導體的質量在滿足需求方面越來越好。
中國迎接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和專用芯片的發展,中國芯片制造商或許能夠抓住更多這方面的需求。盡管中國過去未能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但多年來中國制造商已經穩步發展了更強大的能力。如今,它們受到資金雄厚的政府議程、強勁的國內市場以及它們自己的超大型平臺公司的推動。因此,中國現在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成為半導體和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參與者。這可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為什么中國的地位比以往更好?目前的五個條件使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崛起更有可能:
國內需求。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每年進口價值約2000億美元。其龐大的人口包括8億互聯網用戶。中國人口規模和經濟增長支持強勁的國內需求,這推動了大多數外國供應商的利潤。雖然許多發達國家的PC和移動設備已接近飽和,但中國對芯片的需求持續增長。事實上,世界經濟越來越依賴中國的需求,更多的全球投資者正在為其未來買單。這種轉變有助于中國更好地控制外國制造商如何進入其國內市場。
國家支持。盡管中國經濟有所降溫,但規模仍然很大,這使得國家及其產業能夠積累大量資金。雖然中國政府因其與最大產業的緊密關系而受到批評,但國家控制使市場協調更緊密。 2014年,中國國務院宣布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促進國家指導方針》。該計劃解決了中國制造商與全球領導者之間的技術差距,并得到由政府支持企業牽頭的218億美元基金的資助。2015年,中國宣布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該計劃旨在將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國內核心技術部件的產量到2020年提高到40%,到2025年提高到70%。此外,為支持這些目標,已籌集更多資金。
全球第五大合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預計2018年的國家補貼將接近1億美元。中芯國際已向荷蘭ASML訂購了極紫外光刻(EUV)設備,該設備是最先進的芯片生產工具之一。估計費用為1.2億美元。這家上海制造商希望在2019年底之前擴大其14納米工藝的生產規模,盡管建造具有競爭力的代工廠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但并不只有它。行業組織SEMI估計,到2018年,中國將在制造設備上花費13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買家。截至2017年底,中國計劃新建至少14家芯片代工廠。
人工智能需求不斷增長。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可能會更多地關注人工智能的需求。人工智能的進步是該行業的推動力之一,預計未來二十年的增長率將達到5-6%。計算本身正在經歷更多的專業化以滿足人工智能的需求。這些趨勢與中國為發展半導體獨立并將人工智能納入其經濟未來中心的戰略努力相結合。
到2018年,中國在深度學習專利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這些專利的總體價值尚不清楚。中國已大聲宣稱其未來將受到先進技術的驅動,人工智能是其關鍵成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