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板與半導體產業即將被大陸超越
盡管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占有優勢,但半導體、光電等產業發展則相對滯后,而且落后于對岸的臺灣。多年來,這兩大產業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芯片與大尺寸面板等主要依靠從臺灣與韓國等地進口。新世紀以來,大陸積極扶持與發展半導體、光電產業,經過多年努力,大陸這兩大產業有了長足進步與發展,依目前發展態勢,這兩大產業產值與部分產品全球市場占用率將即逐步趕上與超越臺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447.htm光電產業的核心之一是面板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面板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臺灣與大陸,上游關鍵技術則掌握在美國與日本等跨國公司手中,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生產主要掌握在臺灣與韓國方面,大陸則相對滯后,長期以中下尺寸面板生產為主。特別是大陸是液晶電視的主要生產者,而電視液晶屏(面板)主要依靠臺灣與韓國廠商供貨。其中,2013年,臺灣與韓國光電企業聯合操縱面板市場價格,后經發改委調查給予處罰。
面對面板產業發展滯后與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大陸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與合作,另一方面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支持。經過多年努力,大陸出現一批知名的面板生產企業,其中由北京市政府主導投資的京東方成為大陸面板產業的發展一面旗幟,已成為全球同業中極具有競爭力的知名大企業。
2003-2016年,京東方累計投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在多地設立了11條面板生產線。2017年1-9月營業收入達694億元人民幣,年增長51.4%。京東方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市占率,從2014年的8.5%上升到2016年的12.1%,預計2017年達到20.8%。依這樣的發展態勢,2018年,京東方有望取代韓國樂金(2017年市占率為21%。)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特別是,2017年上半年,京東方液晶顯示器LCD、平板電腦顯示器與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的市場占有率均位居全球第1位。據WitsView研究資料,2018年全球只有大陸有新面板廠投產,其中京東方10.5代面板廠將正式投產,其他廠商只是小幅擴產,大陸面板廠電視面板出貨量市占率預計將達到約38.64%,超越韓國的32.28%以及臺灣面板雙虎(友達與群創)的25.54%,位居全球第1位。
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產品發展上,韓國三星一枝獨秀,壟斷了電視與手機OLED平板的供貨市場,三星OLED市場占有率達到98.3%,控制了蘋果、華為等知名手機市場的此類平板供應。2017年9月,京東方宣布成都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進展順利,已正式投產,將供應華為等手機廠商,預示著京東方將打破三星對OLED市場的壟斷局面。可以說,目前大陸光電產業領域尤其是在面板產業領域,已與臺灣并駕齊驅,單一企業市場占有率已超越臺灣,在柔性AMOLED已領先臺灣,全面超越臺灣也是至日可待。
目前臺灣最具競爭力與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則是半導體產業,不僅在晶圓代工制造方面遠遠領先大陸,而且其產值也一直在大陸之上。然而,經過多年努力,預計兩年后(2020年),大陸半導體產值也將超越臺灣。
臺灣半導體產業起步早,發展快速,而且一直領先大陸。依據臺灣工業研究院產經中心(IEK)報告,臺灣半導體產業增長放慢,2016年半導體總產值為24493億元新臺幣(約816億美元),年增長8.2%,2017年產值為2.46萬億元新臺幣(下同),年增長僅0.5%。其中,以IC制造產值最大(代表性企業為臺積最、聯電等),2016年產值為13324億元,占54.4%,2017年產值為1.37萬元,年增長2.7%;IC設計業(代表企業為聯發科)2016年產值為6531億元,占26.7%,2017年產值6171億元,年減5.5%;IC封裝(代表企業日月光、矽品)2016年產值為3238億元,占13.2%;2017年產值為3330億元,年增長2.8%;IC測試業(日月光等)2016年產值為1400億元,占5.7%,2017年產值為1440億元,年增長2.9%。就是說,IC制造代工是臺灣最大與最優勢的半導體產業,產值占居半個江山。依據IC Insights機構報告,2016年,臺積電營業收入達294.9億美元,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9%;居第2位的格羅方德營業收入只有55.5億美元,市場占有率只有11%;第3位則是臺灣的聯電,營業收入為45.8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為9%。就是說,臺灣兩家企業晶圓制造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近7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