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下半場競爭激烈 拼的將是戰略思維
2017年,可以說是智能手機的一道分水嶺。一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在連續幾個季度下跌后終于逆轉,出貨量大增21.6%;不久之前,iPhone X發布開啟下一個十年,庫克說智能手機進入新的階段;在GMIC大會上,榮耀總裁趙明則表示,互聯網手機在今年迎來新的拐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9929.htm智能手機不是單點而是思維之爭
進入下半場的智能手機,要拼的究竟是什么?產品、技術、市場、渠道、營銷、模式、性價比……似乎每一個單點都很重要,但智能手機的競爭一定是單點競爭。任何一個單點,不同手機廠商都可向彼此學習——事實上它們確實在這樣做。而且智能手機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消費品之一,它涉及到硬件、軟件、服務、設計等等。其中渠道、營銷、服務比所有的產品包括汽車都更復雜,它的競爭同樣復雜。
回望前10年,智能手機的玩家有黯然離場的諾基亞們、有日暮西山的HTC們,有強勢崛起的小米們、有穩坐釣魚臺的華為們,然而不論哪類玩家、不論成功失敗,都不是受單一原因影響。只有單點優勢的智能手機,都未能大獲成功。錘子、一加有不錯的產品競爭力,然而卻只能做小而美品牌;索尼、夏普有很強的黑科技,但都被邊緣化;黑莓有獨具特色的商業服務體系,也難逃衰落的命運……波詭云譎的智能手機市場,究竟有沒有可以摸索的規律,有智能手機的“成功學”?
放眼整個行業來看,智能手機競爭的焦點,都將是打法和思維。這兩者不是孤立的,什么樣的思維決定了什么樣的打法,思維是道、打法是術。說到底,智能手機競爭是戰略思維之爭。
智能手機越來越像但這只是表象
人們總會關注智能手機單品誰抄襲了誰,然而這不過是智能手機們彼此學習的一個細節而已,智能手機向彼此學習的地方比這個更多。2017年智能手機們更是變得越來越像,不只是在產品層面,而是渠道、技術、營銷、模式方方面面,看上去大家正在不斷求得公約數。
產品層面,雙攝、全面屏、快充、無線充電、防水,均是一家先做最后再普及到所有手機,今年iPhone X的賣點全面屏、Face ID、無線充電,均不是首創,不再千機一面,賣點卻變得雷同;
渠道層面,伴隨線上紅利不再,榮耀以輕資產模式突進線下,雙線布局大獲成功,曾經只做線上渠道的小米,也以“新零售”之名,重資產投入大力發展線下渠道,今年年底要開到 200 家,未來三年要開到1000家;在線下市場深耕多年的OV們則在線上發力,今年618購物節的榜單上,它們的身影終于出現了;
營銷層面,曾經只有OV為代表的線下品牌推崇的代言人模式,也在被互聯網手機品牌們學習跟進,榮耀牽手胡歌,小米簽約梁朝偉、吳秀波、劉詩詩、劉昊然等多位代言人,或許,蘋果尋求iPhone代言人只是時間問題;
技術層面,在蘋果、華為們先后通過自主研發處理器體現出核心優勢后,小米在今年發布了首款自主研發處理器澎湃S1;榮耀Magic首次引入AI理念并技術落地后,每個手機廠商都打起了AI的牌。
模式層面,智能手機都在嘗試軟硬件和服務一體化,都在成為互聯網服務公司,蘋果在賣力地推廣Apple Pay、Apple Music等互聯網服務,安卓手機廠商們同樣在進入更多互聯網服務領域。
智能手機在每一個領域都在互相借鑒,進而變得越來越像,然而這種相似只是表面的,智能手機競爭的本質是思維之爭。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一個企業的基因決定了其思維方式,盡管這個思維方式可以不斷進化迭代,卻很難有質的改變。智能手機在每一個領域都彼此借鑒,然而思維,卻是難以被復制的。
曾經想要直接復制小米互聯網思維的玩家都失敗了,榮耀結合自身特性、迎合互聯網手機高效率、輕資產、與用戶無障礙溝通的特性,形成獨特打法,取得了成功;小米做“小米之家”,表面上看是在學習蘋果Apple Store或者無印良品,但它真正要做的是“新零售”,用互聯網技術讓零售做到電商的效率,這個思維與蘋果或者無印良品是完全不同的,這讓所有手機品牌側目。
總而言之,只有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思維方式的玩家,才能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未來,智能手機的競爭也只將是戰略思維之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