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部分韓企在華銷售堪憂 芯片帶動對華出口增長
《金融時報》20日報道稱,自去年韓國同意部署“薩德”以來,韓國企業在華生存狀況堪憂。此前有猜測“薩德”的影響是短暫的,但現在,韓國的跨國公司不得不開始計算成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8/363306.htm報道稱,韓系車在中國市場更是舉步維艱,據報道,韓國現代今年上半年在華銷售量同比去年下降了42%,其子公司起亞銷售額也下降了54%。韓媒將此歸因為是受“薩德事件”影響。
此前,對于韓國媒體和企業提到的所謂“限韓令”,中國外交部已多次表示,沒有聽過這個說法。中國外交部曾表示,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積極態度,但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需要有民意基礎,并多次重申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立場。
有分析就指出,韓系車銷量下降,根源還是未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節奏,產品力不斷下降的體現。
事實上,中國商務部網站公布的中韓雙邊貿易概況顯示,據韓國海關統計,今年1-6月,韓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1132.0億美元,增長13.4%。其中,韓國對中國出口654.9億美元,增長12.4%;自中國進口477.1億美元,增長14.7%。
參考消息此前援引韓國《中央日報》消息稱,韓國對華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半導體貿易。報道稱,受到了全球經濟恢復帶動電子產品銷售增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韓國的對華半導體出口增加了47.5%。《金融時報》則稱,據芯片生產商海力士公司發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利潤報表,中國廠商的購買量占其產量的三分之一。
不過,在中國走俏的韓國化妝品行業,也一樣經歷寒冬。如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也保持低迷不振。一位上海的進口商表示,今年三月,韓國化妝品的銷售量幾乎減半。后來雖有反彈,但早已不如往前。
此外,韓國樂天集團本月初表示,在華業務二季度凈利潤銳減95%,正面臨“撐不下去”的窘境,有消息稱其將縮減在華門店并裁員。
據參考消息網此前報道,韓國《亞洲經濟》8月4日稱,樂天集團高層當天表示:“樂天瑪特在中國停業趨于長期化,已經對企業造成無法承受的損失。目前正在制定縮減賣場規模、減少人力的結構調整方案,具體規模尚未確定。”這也是樂天集團首次公開表示將對其中國業務進行結構調整。
據悉,目前樂天瑪特在華的112家門店中,有74家停業,另有13家由于當地民眾的抵制而處于休業狀態。也就是說,樂天瑪特中國業務幾乎處于癱瘓狀態。
報道統計,近年來,中國游客大量涌入韓國,僅去年就達到700萬人次,大大激發了韓國零售業發展。而如今,就今年上半年而言,與去年同期相比,游客訪問量下降了66%。與此同時,韓國的娛樂業影響力也大大降低。
但就在上月初,韓國濟州航空公司宣布,中方最近批準了韓國清州機場-中國張家界的不定期包機運營。這是兩國關系受挫后,中國民航局首次批準韓國的航空公司新增航班。
《東亞日報》當時稱,此次包機獲得批準,有可能是兩國間旅游交流回暖的“信號”,因而備受關注。但韓國業界也有人對此持謹慎態度,認為允許包機與關系回暖無直接關系。
2016年7月,韓國前樸槿惠政府宣布引進“薩德”系統,此后中韓關系急轉直下,遭遇了中韓自1992年建交以來的最大挫折,中韓兩國之間的經貿、人文交流也深受影響。
與此同時,部署“薩德”系統同樣引起了韓國民眾的強烈反對。8月15日,上萬名韓國民眾冒雨在首爾市中心舉行集會,要求停止“薩德”部署與韓美聯合軍演等。
中國外交部8月14日再次表示,部署“薩德”無助于解決韓方的安全關切,無助于解決半島核問題,而且嚴重損害中國等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我們要求韓方正視中方的安全關切,停止部署“薩德”進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