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半導體行業健全發展 不能只靠“大基金”
中國半導體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小田15日表示,“當今半導體行業發展一方面技術趨于物理極限,另一方面層出的國際并購導致壟斷集中,從可控、安全來看,只有實現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體系,才能實現信息安全,集成電路產業才能實現扎實的發展。他說,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是個系統工程,除了資金支持以外,還需要有完善的科學研發體系,以及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此外,體制和管理都要創新,急不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60657.htm
徐小田分析,美國半導體行業已經涵蓋全領域發展,反觀,中國政府一定要做這個產業,這是順應中國大國崛起必然的趨勢與需要。中國的經濟對全世界市場都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發展中國半導體無論是從經濟、國防、金融、還是信息安全,都攸關中國本身以及國際社會環境的穩定,因此,從這個角度,中國發展半導體不僅是來自自身的需要,也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一種責任。他說,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已經不僅僅是技術議題,更涉及到總體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或經濟、政治,都休戚相關”。
中國自主發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
由于半導體行業已經面臨物理極限,近年來半導體行業遵循的“摩爾定律”腳步也已經趨緩,中國發展半導體行業無論是從需要或發展空間來看,都有其必要性存在。他指出,這兩年半導體行業兼并額多達兩三千億美元,產業愈來愈趨于集中,中國企業想要合資、引進人家, 卻遇到別人不讓的問題,所以歸根到底,中國發展半導體還需要從自身打牢基礎,做好產業發展工作。
徐小田稱,雖然從自身發展做起比較難,但是如果行業總想“彎道超車”總跟在人家后頭,永遠也實現不了“超越”,“不論是彎道、直道、還是自己修路建設,總歸自己產業還是要慢慢做起來。”
因為半導體產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沒有積累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認為,關于人才的引進,光靠“海歸”也是不夠的,“如果沒有自身的科學研發體系,即便是海歸找回來也會水土不服”所以,他主張引進人才與自身培養人才,應該是同時并進, 而體系與創新管理則是關鍵。
光寄望一個“大基金”入股扶植 還遠遠不夠
他也談及企業與行業協會應該如何定位,如何協作共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從企業來講,不應該是被動的符應政策,企業本身應該有整體的研究,對于政府可以說服,提出怎么樣的政策出臺能夠促進行業的發展。
徐小田指出,當前發展中國半導體行業還需要更多的投入,“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他個人非常贊成“大基金”,但是一個產業的發展卻不僅僅是一個大基金所能解決的。大基金只進行股本的投入,但是行業發展不僅僅是股本投入就能發展起來的,所以行業協會,也會透過各種手段扶植IC行業的總體健全發展。
徐小田也指出發展半導體行業五個關鍵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必須權衡發展,腳踏實地的去做,而協會希望做好服務溝通角色,收集企業意見說服政府,促進行業健全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