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市場分析 > 從海外巨頭成長路徑看國產半導體設備的投資機會

        從海外巨頭成長路徑看國產半導體設備的投資機會

        作者: 時間:2016-09-16 來源:騰訊財經 收藏
        編者按:盡管與國外大廠有技術差距,但國內的設備廠商正處于一個進步、崛起的階段。

          國際主流設備大廠都經歷了四十年以上的發展,導致行業結構相對固化。但是由于產業轉移與國內政策資本的積極推動,大陸的建廠潮驅動國內資本支出中樞迅速提升,國產設備廠商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仔細分析AMAT和的發展歷史,結合國內半導體環境,指出依托并購整合是國產設備廠商實現迅速崛起的最佳路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7054.htm

          國際設備龍頭中國大陸營收與股價持續創新高,彰顯大陸市場投資機會

          應用材料公司三季度新接訂單再創歷史新高,環比增長26%,其中中國大陸新接訂單增幅最大,3季度新接訂單為8.49億美元,同比增加92.08%。據產業研究跟蹤,除了應用材料,預計半導體設備龍頭在中國大陸的業績有望全線高增長。

          與業績相對應的是國外半導體設備龍頭廠商股價持續走高,紛紛突破歷史記錄;國際龍頭設備大陸業績崛起源于建廠潮帶來的資本支出中樞提升,半導體設備并不是主題性投資機會。眾多晶圓廠的落地顯著提升我國大陸半導體資本支出中樞,而設備投資額可達到一條新的晶圓生產線總投資額的65%~75%。

          SEMI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營收達373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營收48.8億美元,占比13.09%,較2014年上升1.43%。預計2016年中國設備市場營收為53.2億美元,增長9.02%,占比進一步提升至14.07%。可以預見,中國市場是未來10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增長最大的動力。

          半導體設備市場大蛋糕必將有中國廠商一席之地

          一方面,通過自主研發我國半導體設備除了前道光刻基本都已進入晶圓大廠,后道光刻上海微裝進入長電科技,薄膜淀積七星電子進入華力等。

          另一方面,政策的強力扶持將會使得半導體設備國產率迅速提升,并購與創新驅動是半導體設備廠商兩種清晰發展模式。分析AMAT與的成長歷史,發現創新驅動和并購是推動設備廠商成長的主要動力。創新驅動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與研發資金支持,而并購有效降低了研發成本及風險,加速了新技術集成、應用的速度,但并購存在整合風險,需要政府與客戶的協同,借鑒國外巨頭成長史,國內有望通過外延并購實現崛起。

          考慮到國內外半導體設備的差距很大,需要盡快追趕;同時半導體設備的研發到商用的周期又比較長,新產品一般要過2至4年才可以進入市場,5至6年開始實現銷售,8至9年才可能達到收支平衡,10年才可能達到盈利;另外加速發展半導體設備是形成中國IC產業鏈的當務之急。所以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加上大基金的支持,相較于創新發展,模仿以并購成長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關鍵詞: 半導體 ASML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大渡口区| 如皋市| 双城市| 梨树县| 栾城县| 岚皋县| 舟山市| 酉阳| 义马市| 浪卡子县| 沾化县| 普定县| 清徐县| 福州市| 象山县| 监利县| 麟游县| 赤水市| 中山市| 富阳市| 金溪县| 天门市| 盘锦市| 玉山县| 搜索| 芷江| 西林县| 保定市| 昌江| 邹城市| 靖州| 洛宁县| 扎囊县| 莱阳市| 中方县| 宜兰县| 嫩江县| 中山市| 皋兰县| 伊宁市|